如何發現下一代主流消費公司

今天,當人人都在高呼“消費產業值得重做一遍”的時候,消費投資也在被重新定義,相比於之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投資,它更側重深耕和協同,

而這背後考驗的,是對時間價值的認知和更長線的資源佈局。

所以,雖然消費賽道這兩年很火,但敢於砸大錢的機構其實不多。投資快手、B站、愛奇藝等平臺,CMC資本(原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本是文娛領域的大玩家,但這幾年在消費領域的深度佈局,讓我們看到了投資機構不一樣的成長迭代路徑。

比如CMC資本投資的完美日記、美菜、叮咚買菜、洪九果品……,在業內增長和行業地位來看,都有非常不俗的成績。

那這背後的行業思考和投資邏輯是什麼呢?近日,浪潮新消費專訪了CMC資本合夥人、首席投資官陳弦,陳弦對消費並不陌生,早前他就職的摩根斯坦利PE直投部門,投資了蒙牛、百麗等消費企業,之後他便專注於互聯網科技、文娛領域的投資,CMC資本其他成員也大多有複合產業背景。

如何發現下一代主流消費公司

CMC資本首席投資官 陳弦

在陳弦看來,CMC資本能在新的產業週期中,押中一波消費領頭羊企業,絕非偶然,背後是從文娛-科技-消費的自然迭代和順延,裡面不僅有不同產業非常強的融合共通點,也是長線研究下,對行業重要節點的深度錨定。

儘管大消費賽道巨頭林立,但陳弦認定,在細分領域,一定有它們做不好的事情,同時要分析這個生意的本質是什麼,核心競爭力在哪裡?CMC資本所要發現的是,切中主流人群主流需求的創新模式公司,它們需要在未來大行業中最有可能勝出。

除了頭部力量的發掘,CMC資本也在圍繞細分產業鏈做深度佈局,比如在生鮮賽道,就投資了多家不同類型的上下游企業。作為電商的最後一塊堡壘,陳弦相信,圍繞幾個核心場景做深做透,形成規模效應,最後可以建立絕對的壁壘。

如何發現下一代主流消費公司

從文娛、科技到消費,是一件自然順延的事情

1、從文娛到消費的兩重邏輯

之前很多人認為CMC只是文娛基金,其實我們的定位更像是增長期的投資機構,它並不依賴於某個行業,而是要投當下高增長的行業,比如說五年前五年後的經濟增長點,都是不一樣的,這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學習。

第一,我們之前做文娛是因為黎總的背景,但目前團隊成員其實覆蓋了不同的行業領域。比如我最開始是做消費品投資,當時我所在的摩根斯坦利PE部門投資了蒙牛、百麗等企業。我之後的工作,也是做互聯網科技領域的投資。

第二,我們的擴展是有一定路徑的,開始投的是文娛內容公司,比如《中國好聲音》等,這裡面有黎總很強的個人色彩;然後投的是平臺和服務類公司,平臺如快手、B站、愛奇藝等,服務如藝人經紀公司等。

在你投了平臺之後,你會思考用戶的變現、留存……,這讓我們會去看電商、消費、線上教育等行業。這裡面有兩個維度:

從時間維度來說,新一代的消費品公司,在線上線下的基礎設施已經被鋪設完,營銷渠道和手段也特別豐富,這些事情都匹配之後,現在真正到了一個可以集中精力,做好產品和品牌的時候了。所以我們把科技、媒體投好之後,做消費投資是很順的,否則你會很累。

從用戶的維度來說,不論是消費、科技還是文娛,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用戶是誰,用戶層級在哪裡?

就像我們投的完美日記,可能第一波用戶就是高中生和大學生。那你需要通過什麼渠道去接觸這些用戶,其實是垂直媒體,完美日記的用戶可能是網易雲音樂、B站的用戶,如果要往下沉的話,就是通過快手,那我們這塊就有很多資源和可以一步步切進去。

所在這兩年,基礎條件成熟,時代紅利出現的前提下,我們既投資了像美菜、叮咚買菜、洪九果品這樣的消費渠道、供應鏈公司,也投資了完美日記等新品牌公司。

2、在長期研究、行業迭代中抓住機會

這些事情三五年前不會發生,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比如我們投美妝這個事情,在這個行業我們已經研究了三年以上,會做很多分析判斷,比如之前CMC投了一家叫樂其的電商代運營公司,裡面兩百多個牌子,第一是美妝,第二是母嬰,第三是保健品。

通過他們,我們可以看到行業到底在發生什麼,在行業知識迭代了很久之後,到今年我們覺得準備好了再去投,才會有後面的結果。其實中間我們也看過很多細分行業、風口,都沒有投,比如共享單車、跨境電商,CMC資本選行業有自己的邏輯。

包括完美日記選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強的補充,一方面是推廣,它幾乎是百分之百線上的,在我們之前它還沒怎麼跟B站、快手深入聊過,只做小紅書等渠道,在我們投了之後幫它引入了B站、快手。

另外,作為本土品牌如何提升形象?我們有很多的藝人對接,特別是跟大牌藝人做聯名,跟大導演做內容合作等等。

怎麼做出一個美妝產品,我們可能不是最懂,但推廣和品牌建設是很擅長的,這個結合點會非常強。

所以做投資沒有那麼神秘,殊途同歸,本質上是在迭代,但迭代一定要有邏輯和順序。

如何發現下一代主流消費公司

發現結構性變量、抓住行業未來的領頭羊

1、發現消費的結構性變量和未來領頭羊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投資三個方向,文娛、科技、消費。這三者不是割裂的,彼此之間有很多互動。第一條主線是消費者洞察,對於用戶的持續研究分析,第二條主線是科技賦能,它永遠會是底層的邏輯。圍繞這些方向,我們來做創新、成長期企業的投資。

落到消費賽道,CMC的投資邏輯其實可以總結為三句話:

第一,去發現結構性的長期機會和變革力量,我們不會投小行業或者短期的東西。

叮咚買菜代表的生鮮市場,就是一個很結構性的機會,完美日記代表的彩妝美妝市場,是結構性變化下新的人口紅利,它們短期內都不會消失。

第二,去發現最有可能勝出的公司,

我們不投傳統,一直投創新者,相信行業第一、第二有能力最終在市場中勝出,即便在快手估值兩百多億美元的時候,我們仍然認為它是創新者而非存量,它打是的用戶線上的娛樂時間。

第三,目標是打造成未來大的行業領頭羊,我們按照這個標準和主線來選公司。

2、如果大平臺做,消費創業公司如何差異化競爭?

根據這幾個方向來做投資,不可避免的,最後繞不開巨頭的競爭,如果阿里、騰訊、美團做怎麼辦?比如只要美團做買菜,叮咚買菜這件事是不是沒戲了?

我認為,第一,在中國,巨頭沒有哪個行業不碰,我們要相信有他們做不好的事情,如果對這個都懷疑的話,那很多事就沒法做了。

第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還是想清楚這個生意的本質是什麼?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比如說叮咚買菜,電商的核心是多快好省,在生鮮電商領域,基於我們的用戶調研和行業分析,發現好是必須的,做得不好沒人會用你。所以,多快省這些變量就變得很核心了,比如用戶想下單後20分鐘送到,希望一站式購齊。

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模式,做了幾個核心的改變:

一是把SKU控制在1500-2000之內,主要滿足一站式做飯,這樣才有平臺效應。

二是前置倉面積調整到兩三百平米,它定義的用戶需求是居家做飯,所以前置倉不是落在寫字樓旁邊,而在小區旁邊。

三是叮咚買菜百分之百的獲客都是在線下,它送菜的同時,會向非常精準的人群推優惠券。

另外一個邏輯是說,你的每個倉其實是覆蓋了一個區域,當單量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就會裂變再開一個倉。在一定區間,越裂變單量越多,離用戶也就越近越快。當你按照這個路徑,在上海佈滿四五百個倉的時候,其實最後競爭壁壘就很高了。


3、在當下的時間節點上,核心要考慮效率問題

這裡,我們可以討論一些節點。

一是用戶補貼之後,能否持續留存?

舉個例子,2015年我們投資餓了麼,當時平臺的交易量很大,但商家沒有收費,用戶端運費為0,但現在用戶已經習慣5塊錢運費了。有時候用戶端行為的變遷,會出乎你的意料,今天的補貼不代表明天的補貼,只要你有足夠的價值創造,後面是可以掙到錢的。

比如你用叮咚買菜每天25分鐘送達習慣了,後面變成一個小時送,你受得了嗎?這是C端的惰性。所以這並非理論上的補貼,我們一定要分析,要看具體數據,比如你的獲客成本,復購次數,留存曲線和頻次提升等等,來算用戶的生命週期價值。

所以回到原點,如果大平臺都可以做,怎麼競爭?我們認為,這個模式多是必須的,多快省是核心,它越犀利,倉能夠布得越密,那競爭力會越大。你如果現在要再做一遍叮咚同樣的事情,就要付出很高的成本。

二是,生鮮電商之前已經做過諸多嘗試,買菜今天為什麼會是一個重要的切口?

這是一個路徑問題,叮咚三年後的品類不一定是今天這些品類,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儘快佔據市場份額,儘快獲取用戶是王道。切買菜的需求,把這個場景做透,在當下就夠了,等圈完市場之後,再去延展品類。

反而現在去做品類豐富度不是王道,如果你去做日百,或者做一萬多個sku,這件事會很複雜,快不起來。不是叮咚不做,而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核心要考慮效率問題,而不是其他。

4、用主流模式,切中主流人群的主流需求

當然,在生鮮賽道上,任何一家能夠跑出來的公司都會變得很大,包括此前的沃爾瑪、家樂福等等。生鮮的本質也沒有變過,只是買的模式在不斷迭代。迭代的本質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後變得更加便利。你現在甚至可以在非常多的平臺上買到生鮮,如果不是特別在意時效的話,拼多多都行。

但我們一定是投一個時代能夠切入主流人群的主流需求,代表主流模式的公司。叮咚買菜有可能不適用於上海的所有人,有些人確實對價格敏感,但在上海或者一二線城市,有足夠的人對服務敏感,寧可付配送費,需要一站式購齊。

而且我認為,相比買菜,大家對於水果需求的時效不是那麼敏感,效率也比較低,買菜本質上切的,是一天最高頻剛需做飯的需求。包括一些平臺後面都做了買菜這件事情,所以大家殊途同歸,最後都看到了這個點

“買菜”為什麼能在2018、2019年起來,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時間的產物。五年前它會非常難做,因為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後面外賣上門給它做了很好的鋪墊,到現在你去上叮咚買菜,它的價值定位是很強的。

雖然前置倉模式不是叮咚發明的,但叮咚用它更好的定義了現在的市場和需求,重新規劃了品類和倉的大小、位置和顧客渠道,把它以最優化極致的速度和效率做出來了。

相反,模式的發明者一上來的動作,可能不是最合適的動作。但船大難調頭,你已經開了這麼多倉,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負擔,要都轉成更新的形態,其實很難。

所以,我們投資叮咚買菜大的邏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它是在一個大的時代和產業背景下,產生的市場紅利。如果叮咚買菜不在上海,我們可能也不會投,因為上海有足夠多的人群,願意為便利買單,把這個市場打透,就可以做到百億規模,直接放到其他小一點城市,天花板還太淺太低。

如何發現下一代主流消費公司

賭中賽道,我們如何佈局生鮮產業鏈?

1、生鮮產業鏈的佈局邏輯,從C端到B端

除了叮咚買菜,你會發現我們在生鮮賽道,還佈局了美菜、洪九果品等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

本質上叮咚買菜和美菜,一個是2C居家做飯的場景,一個是2B餐廳供貨的場景,他們倆完全不一樣,但都有機會,我們每天吃飯無非在家吃還是出去吃。

第二,其實前端的創新,會倒逼後端的升級,為什麼我們會投洪九果品這家供應鏈公司,因為它賣產品給叮咚買菜、盒馬生鮮、蘇寧、百果園等等,生鮮下游渠道越豐富、越大,上游就可以擴得越快。

舉個例子,盒馬今年全國的榴蓮很多是洪九供給的,盒馬對榴蓮很挑剔,什麼顏色,有幾瓣,要求非常嚴格。但盒馬這種要求是來自用戶的需求升級,所以

用戶升級迭代,促進了渠道升級,最後一定會推動供應鏈升級。

洪九這樣的公司,可能在五年十年前沒有特別明顯的特質,因為他不挑,渠道不挑,用戶也不挑,但現在供應鏈升級這件事變得非常必要,同時也就有了資本進入的需求。它後面其實有可能演變成一個自有品牌,產生更高的溢價。

2、在重要節點投進去,規模本身會成為重要壁壘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家企業本質上都是我們在一直在追蹤行業變動,觀察到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才投進去的。

美菜是2017年投的,叮咚、洪九是2019年投的,比如美菜這個項目我們從2016年開始,不止看了一次,但在選擇投的節點,我們認為是最好的時機。那時他們正在優化內部,提升經濟模型,CMC資本投進去的時候是七八十億銷售額,但現在已經是四五百億了,中間變化很大。

叮咚買菜也類似,我們投的時候它在上海的倉沒那麼多,但今天在上海接近壟斷了,在它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考慮到行業的競爭,但中間我們是看到這個路徑和模型能跑得通,融資盤子也做的非常成功,有快速擴張的可能性,包括規模翻了好幾倍,這些因素讓我們相信它會是一個領頭羊。

說到底,生鮮這塊賽道核心是多快好省,在利潤不會特別高,沃爾瑪都只賺2-3%的時候,第二名其實沒有任何生存空間,最後規模本身就是它的壁壘,當你規模越大,直接帶來採購優勢,供應鏈升級也越快,經濟效益才能不斷變好,這是由零售企業的特性決定的。

最後關於生鮮盈利和回報。第一,我們不會投不賺錢的公司,第二有的公司可能暫時不盈利,但我們會在別人還看不懂,且合適的時間投進去,賺取屬於我們的利潤。

包括我們目前還沒投社區團購,是因為它還沒有規模化,今天的形式還很窄,場景很有限。這個模式可能會迭代出來,但不是今天這個時間點,所以對我們來說進入風險還是挺高的。

從、快手、B站、完美日記的成長、看未來消費的創新迭代

除了消費品和消費渠道端的佈局,

我們之前投資的文娛、科技類平臺,也正在與消費結合,裡面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機會。

比如B站和快手,B站其實有清晰的人群和屬性,以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為主,不是特別下沉,所以它裡面可以做遊戲,衍生品等等。快手是所有人的平臺,用戶跟中國人口的分佈類似,你既可以在上面買美妝,也可以買農產品、拖拉機。

對於它們在後端與消費的結合,我沒想過快手電商可以做得這麼大。但還是要看平臺本身的特質,和京東、淘寶電商不同,在快手通過直播賣貨是一個很自然的場景,因為喜歡這個人而去購買他的東西,不是為了做而做,才有可能持續下去。

所以本質上我們要想清楚一個邏輯,快手電商是自然長出來的,而非擰著做成的。未來它還有很多可能性,只要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在這中間又能創造商業價值,都有可能做。

包括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完美日記,我覺得沒有一個所謂的配方或者竅門,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是行業內非常厲害的團隊,品類切得很好,思維方式也很超前,在很多流量平臺上總能先於別人做一些事情。

而且,我相信行業永遠在不斷地迭代和創新,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機會,但簡單抄襲這個模式沒有意義,一定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