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德國人迷戀機械,頗具匠心。他們總能用齒輪、螺絲和氣缸組裝成一部又一部精密機器,生產出聞名於世的高級轎車和精密機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的機械天分被極大激發出來,創造出一大批讓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武器,如虎式坦克、U型潛艇、BF-109戰鬥機等等。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Bf-109戰鬥機

戰爭後期,為挽救節節敗退的戰場形勢,“重火力迷”希特勒更是整天咆哮,心驚膽戰的納粹科學家們將智商推到極限,一大批異想天開的“黑科技”武器走向戰場。

儘管它們並不成熟,也不實用,但這些未來科技卻為後世武器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戰後軍事技術出現井噴。如馮·布勞恩的V2飛彈,成為後世導彈的鼻祖;梅塞施密特的Me-262戰鬥機,將飛機帶入噴氣時代。

當然,這裡還有一位身材胖胖萌萌,速度一鳴驚人,兼具先進科技與設計,被盟軍驚呼為“地獄蝙蝠”的Me-163 Komet(彗星)火箭戰鬥機,也同樣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Me-163 Komet(彗星)火箭戰鬥機

一戰後,德國像一頭困獸被《凡爾賽條約》重重約束起來:不許擴充軍隊,不許研發坦克,更不許研發軍用飛機,以阻止其Great again(再次強大)。

不過沒學過《孫子兵法》的納粹們也懂得瞞天過海。他們假借民用科技,暗中推動軍事技術發展,大力推廣國民航空運動,建立了很多滑翔機協會,定期舉辦各種飛行競賽,培養了大批航空愛好者。這些人日後為德國貢獻了大批優秀飛行員,也培養了許多才華橫溢的飛機設計師。

亞歷山大•馬丁•利皮施(Alexander Lippisch)也是其中一位。他原本是奇柏林-道尼爾公司的氣動專家,一戰後受《凡爾賽條約》影響,也轉型到民用滑翔機領域。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亞歷山大•馬丁•利皮施

1928年,他在歐寶公司設計滑翔機和汽車;1930年又早早提出三角翼方案,並設計出“三角翼I”型滑翔機,後來又提出無尾三角翼衝壓噴氣式戰鬥機構想。

只不過這些構想在那個年代太超前,人們還不知道有超音速存在,更不知道三角翼在高速飛行中的優越性,很多業內人士嘲笑他,稱他為“狂人”。(天才總是與時代格格不入,從哥白尼、達爾文到利皮施莫不如此,讓人感慨。)

直到30年後,戰鬥機跨入超音速時代,三角翼才成為各國廣泛使用的佈局。如蘇聯米格-21 、美國F-102、法國幻影Ⅲ等都是三角翼,這也是二代高速戰機的標誌之一。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米格-21

1934年,德國成立滑翔飛行研究所(DFS),專門研究火箭、飛機及各種動力,為發動戰爭做準備,利皮施博士在其中工作。

1937年,帝國航空部命令亨舍爾公司研發一款火箭推動的飛機,代號HE-176。又讓赫爾穆特•沃爾特教授研製配套的R II-203火箭發動機。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He-176高速驗證機

此發動機用兩種液體做燃料,一種是T燃料(高濃度過氧化氫混合液),另一種是Z燃料(高錳酸鈣水溶液)。兩種液體一混合就會劇烈燃燒,產生溫度高達1700℃的高壓氣體,向後噴射產生動力。

由於He- 176只是單純的高速驗證機,沒什麼軍事潛力,所以帝國航空部又制定了絕密的“X”計劃——由利皮施博士領銜研製另一款火箭動力飛機,代號DFS- 39。很快,利皮施團隊設計出一款無水平尾翼飛機,DFS負責機翼生產,亨舍爾公司負責其他部分。

DFS-39初步達成目標,但方向舵問題很大,常出現難以控制的震顫現象。後來設計團隊換了一個大型垂直尾翼解決了問題,項目代號也變成DFS-194。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DFS-194模型

1939年由於保密分工原因,利皮施率領團隊​離開DFS,轉到梅塞施米特公司(Messerschmitt)繼續研究,項目代號變成Me-163。梅塞施米特是德國最著名的飛機生產商之一,也是大名鼎鼎的Bf-109、Bf-110和Me-262戰鬥機的孃家。

1940年初,DFS-194飛機完工,拖延了許久的沃爾特R II-203火箭發動機也終於搞定。 DFS-194在佩內明德基地裝上發動機,開始一系列飛行測試。

測試中,DFS-194水平飛行速度達到342英里(550公里)/小時。試飛員對它的評價是加速快、操縱性好,開起來很舒服。它的不俗表現加快了項目進度,1941年初,第一臺ME-163 V1原型機出廠。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在波羅的海測試低空飛行的Me-163

10月2日測試中,Me-163 V1被拖到4000米高空釋放,然後在水平飛行中一鳴驚人,飈出了623.8英里(1004.5千米)/小時的世界飛行紀錄,成為當時飛行速度最快的戰機。

要知道,那時的螺旋槳飛機最快不過700多千米/小時。裝備梅林V-1650發動機,有兩級機械增壓器的P-51“野馬”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才709千米/小時。

Me 163 V1的表現讓帝國航空部喜出望外,他們迫切希望用它攔截日益增多的盟軍大型轟炸機。於是指示利皮施進一步改進,安裝馬力更大的沃爾特109-509A 發動機。安裝新發動機的飛機被命名為Me-163 b,原來的Me 163 V1改名為 Me 163 a。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倖存的Me 163與火箭發動機

新發動機採用改進的 T燃料和 C燃料組合,推力達3300磅,比上一代R II-203的1653磅大了一倍。當時螺旋槳戰鬥機馬力普遍在2000~2500匹之間,而109-509A火箭發動機在低空就能輸出約4500馬力,到高空更是提升到9000馬力左右。

飛機如火箭一般竄升,3分半鐘達到12000米高空,飛行員“嗨”的幾乎要暈過去,爬升速率相當於P-51“野馬”的10倍。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以70度角極速爬升

不過這火箭發動機很不友好,或者說很致命。T燃料和C燃料都有劇毒,還有很強的揮發性。尤其是T燃料不但脾氣火爆,還有強力腐蝕性能溶解有機物,如果你把手指伸進去,那麼縮回來的只剩骨頭。

這樣的危險品一旦迸濺到飛行員身上,將會瞬間殺死他。因此飛行員要全程佩戴氧氣面罩,穿上特殊的防護服,但仍無法完全阻止劇毒燃料殺傷,很多飛行員因此白白丟掉性命。

飛機爬升速度太快,在沒有加壓的駕駛艙裡,飛行員血液中會析出氮氣泡,​像潛水員一樣得減壓病。此外還要限制飲食,減少腸道氣體,以避免肚皮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

ME-163出身於滑翔機,所以保留著滑翔機的特點,起飛時用可拋棄的輪子,降落時用滑撬。飛行員要在合適的高度扔掉輪子,以避免它反彈回來砸中飛機。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起飛時扔掉輪子

降落更危險,由於滑撬吸收振動能力差,很容易顛破油箱和管路,導致燃料洩漏傷人,所以大家都選擇平滑的草地降落,避開崎嶇不平的硬質路面。

此外,Me-163的航程很短,不適宜長途轉場。火箭發動機雖然馬力強勁,但工作時間只有8分鐘左右,然後進入無動力滑翔階段,飛機在天上待不了多久就要返航。

Me-163全長5.85米,翼展9.4米,最大起飛重量4310公斤,左右翼根處各有一門30毫米口徑MK-108機炮,各備彈60發,火力很強。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飛機結構圖

整個戰爭期間,Me-163系列火箭截擊機共生產300架,其中Me-163 b是唯一參戰的量產型號,生產數量最多,約250架。

Me-163C在兩翼下增加了火箭助推器,擁有更大航程。Me-163D改動最大,滑撬改成可收放式起落架,並最終發展成JU- 248/Me-263戰鬥機。而Me-163S是雙座教練機型。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Me-263戰鬥機

1943年,盟軍在西線戰場取得制空權,德國的小日子越來越難過。鋪天蓋地的重型轟炸機大肆轟炸德國本土,摧毀無數基地、機場、交通線和工廠,讓德國苦不堪言。

德國迫切需要攔截機,儘管Me-163還有不足,但高層仍急不可耐的下令生產第一批Me 163 b火箭攔截機,綽號:Komet(彗星)。

1943年秋天,德軍在佩內明德成立EK 16培訓中心,第一批學員30人。1944年5月,第一支作戰部隊JG 400成立,霍普特曼•沃爾夫岡•斯皮特少校擔任指揮官。

斯皮特少校原本計劃在多個基地附近部署,但未能實現。最終JG 400駐紮在布蘭迪斯基地,保護萊比錫附近的合成煉油廠和橡膠工廠。臨近戰爭結束時,德國又組建了另外兩支Me-163部隊,但基本沒怎麼參加戰鬥,主要戰果都是由JG 400大隊取得的。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Me-163剛一登場,就震撼了對手。一名美軍飛行員寫道:一團黑影從我眼前晃過,速度太快我看不清楚。它拖著長長的火焰,像流星一樣闖進轟炸機群,完全不理會周邊的護航戰機。它看起來就像從地獄飛出來的蝙蝠,我們從沒見過這樣的場景,一開始都嚇壞了。

盟軍拿它毫無辦法,因為根本追不上它,所以Me-163戰損率很低。不過上帝也很公平,別人打不著它,它打別人也難。每次它掠過轟炸機,開火時間只有3秒,往往還沒反應過來就過去了。

為提高攻擊效率,JG 400大隊改變戰法。他們先爬升到高空,再俯衝下去,從上方發起攻擊。一擊不中迅速脫離,拉起來繼續俯衝,如此循環兩三次返航,是標準的能量機打法。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俯衝擊中轟炸機

後來武器工程師郎威勒博士,又為Me-163、Me-262奉上能從下方攻擊的新裝備。一種50毫米口徑的機載無後坐力加農炮,翼根兩側機身一邊裝5門,全機共10門。

機炮上有光學擊發裝置,可以感受光線強度變化。當飛機從轟炸機下方經過時,巨大的陰影遮擋住機炮,就能自動擊發。飛行員無須控制,專心駕駛即可,真是一件貼心暖人的寶貝。

1945年4月10日,凱爾布上尉駕駛Me-163衝進上百架轟炸機群,從領航轟炸機下方飛過。十門機炮齊鳴,轟炸機瞬間被炸成碎片,消失在煙火中。凱爾布掠過護航戰機,調轉機頭迅速向基地飛去。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滑撬特寫

為了追殺“地獄蝙蝠”,盟軍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在Me-163耗盡燃油返航時攻擊,或在機場附近偷襲。不過Me-163滑翔性能太優秀,即便無動力也能以500千米/小時速度俯衝,然後輕鬆改出,以超低空返回基地。

對機場附近偷襲的盟軍,有經驗的Me-163飛行員會高速飛到德軍防空炮火力圈內盤旋減速,盟軍飛行員看的目瞪口呆,毫無辦法。

不過1944年末盟軍炸燬了德國唯一的C燃料工廠,布蘭迪斯基地的儲備僅夠50次飛行,於是JG 400大隊沉寂下來,整個冬天都沒怎麼行動。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機頭小螺旋槳產生電力供應全機

美國人也終於找到應對Me-163的辦法——惹不起,躲得起!他們修改航線,從遠離布蘭迪斯的地方飛過。

後來盟軍地面部隊快速逼近,Me-163 轉場愈發困難。終於在1945年4月JG 400大隊解散,他們一共擊落了9架敵機,自身損失14架。其中95%是在起降和機械事故中損失的,只有5%戰損。

二戰期間,小日本也從德國獲得了Me-163生產技術,企圖仿製。可是兩艘運送圖紙的潛艇中有一艘被擊沉了,日本憑著半本“葵花寶典”鼓搗出J8M“秋水”戰機,還沒成功就投降了。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J8M“秋水”戰機

德國人重金打造的“黑科技”也沒能挽救其失敗的命運,盟軍勝利後繳獲了不少Me-163。二戰後人們開啟了噴氣式戰鬥機時代,火箭戰鬥機就此謝幕。直到今天,Me-163仍是唯一參加過實戰的火箭戰鬥機。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二戰德國“黑科技”火箭戰機,為何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

F-102“三角劍”戰鬥機

利皮施博士被帶到美國,幫美軍對Me-163進行測試,又為美軍提供三角翼技術指導。後來美軍研製F-102“三角劍”戰鬥機時,利皮施也參與其中,做出了不少貢獻。

這架呆萌的小飛機沒改變戰爭,卻對後世影響巨大。它的諸多理念促進了導彈、火箭彈和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展,成為它們的鼻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