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為你揭露一段塵封多年的,華為與中興的競爭故事

商場如戰場,為你揭露一段塵封多年的,華為與中興的競爭故事

曾經有一個華為前員工這樣介紹:“假如你在國外的一個機場見到兩個中國團體坐著同一趟飛機,彼此之間互相不打招呼的話,那一定是中興和華為的員工。”

也許我們不願面對商業競爭的殘酷性,但是商業競爭的殘酷性卻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料。

中興與華為的故事,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的員工會更加深有體會。

商場如戰場,為你揭露一段塵封多年的,華為與中興的競爭故事

接下來為大家呈現一段塵封多年的通信巨頭的競爭故事。

1

“巨大中華”的競爭最終變成了中興與華為的競爭

在90年代以前,我國的電信市場幾乎被國外的通信巨頭給壟斷了,由於技術方面原因,國內只能接受國外昂貴的價格。

為了面對這種情況,在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期誕生了我國通信行業的四巨頭,它們被時任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稱為“巨大中華”。它們分別為巨龍通信、大唐電信、中興通信、華為技術等四家公司

商場如戰場,為你揭露一段塵封多年的,華為與中興的競爭故事

其中前三家全部是國有企業,只有華為是唯一的一家民營企業

巨龍通信之所以能排在第一名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軍方背景,研發出了國內首臺萬門程控交換機HJD04-ISDN,這款交換機的研發成功得到了領導人的高度讚揚。巨龍通信也憑藉這款交換機迅速發家,僅僅三年之內,公司的營業額就高達30億元。可惜公司股權結構極度複雜,再加上技術團隊的撤出導致了巨龍通信的快速衰落。1999年之後,巨龍通信多次被重組拍賣。

大唐電信的成立時間最晚,為1998年,但是它是電信技術研究院旗下企業,成立當年營業額就高達9億元。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同年10月大唐電信就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了,這應該是我國從成立到上市時間最短的一隻股票了。不知道那個時候的上市規則是什麼,反正放到現在是絕對不可能在A股上市的。

大唐電信憑藉著TD-SCDMA成在3G時代的主流技術標準之一,一時間風光無限。但是由於3G的重金投入還沒享受夠就被4G取代了,這讓大唐電信開始掉隊。

中興通信是這四家公司中成立最早的一家通信公司,成立於1985年,它於1990年自主研發成功了第一臺數據數字用戶交換機ZX500這讓中興通信站穩了腳跟開始發展。

華為成立於1987年,並與1992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套數字交換解決方案,這讓華為正式進入自主研發的行列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四巨頭的競爭最終變成了中興和華為之間的競爭。這兩家也是成立最早的兩家,更為巧合的是公司總部都在深圳。

2

冤冤相報何時了

華為與中興之所以能夠在90年代快速崛起,也跟我國的一項政策有關。在1995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民族通信品牌的政策。

在1995年以前,由於中興是國企原因,資金、技術方面都很給力,所以這一段時間裡很多時間都是中興領先的。

1995年華為在萬門機的研發商用領先了中興半年時間,使得華為有了領先中興的機會。但是好景不長,中興又在接入網市場上實現翻盤,反超了華為。再然後就是華為的HONET(2.2億元)在銷售額上對中興的ZXA10(1.2億元)實現了壓倒性的領先,從此華為就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就在這90年代彼此領先的歲月裡,華為與中興摩擦不斷,在銷售渠道和價格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競爭。

而真正的大動干戈的上法庭還是在1998年,華為當時為了搶佔市場,率先發動了“zhan zheng”。在給目標客戶的交換機說明書中,華為加入了大量的與中興的對比數據。其實類似於當前某些國產手機品牌在發佈會中加入的一些數據對比差不多。

商場如戰場,為你揭露一段塵封多年的,華為與中興的競爭故事

這一種招數在以前還不敢這麼開放,只算是暗地裡的行動而已。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中興就知道了,立馬也起草了一份中興電源與華為的數據對比發給了目標客戶。

中興的這個舉動正中華為的下懷。華為率先狀告了中興故意引用失實的數據來誤導消費者,並且侵犯了華為的合法權益,要求賠償1800萬元。

中興瞬間就火冒三丈,明明是你先開火的,竟敢“惡人先告狀”。那我也用同樣的理由要求你賠償我2250萬元。

在法院總的判罰下來,中興稍微佔上風,華為共賠償中興90.5萬元。

雖然在金額上面看華為輸了,但是隨著媒體的爭相報道,相當於給華為做了很多免費廣告。這一招可謂是明輸暗贏的經典案例。

3

惡性競爭給外國利用

在1995年之前,華為與中興是不相上下的水平的,兩家的營業額主要在1996—2000年間拉開差距。截止2000年,華為的營業額是中興的兩倍多。

從2001年開始,中興開始奮力追擊,營業額一度被拉近。後來中興推出了小靈通,收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

2003年華為營業額為100億元,中興達到了80億元,差距已經十分接近。但是後來在選擇3G技術路線時出現分歧,華為選擇了WCDMA,中興選擇了CDMA。前者的優勢是專利分散、成本低,而後者的優勢是技術先進,缺點是授權費用高,研發費用大。

路線的選擇錯誤,讓兩家企業的營業額逐漸地拉開了差距。此後分別為1.5倍、2倍、3倍。截止2018年,華為營收高達7212億,而中興只有855億,華為是中興的8.4倍。

商場如戰場,為你揭露一段塵封多年的,華為與中興的競爭故事

在此期間,中興與華為在海外市場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尤其在印度市場,華為與中興的低價競爭一度佔據了印度通信市場1/3的市場。這也使得印度開始對我國通信公司實施了反傾銷稅。

而印度對華為的反傾銷稅率為50%,中興則高達236%。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因為調查國外調查機構知道中興與華為之間的矛盾,於是造成了稅率的巨大差別。

現在中興與華為的矛盾已經是全球通信行業公開的秘密。很多國外運營商為了壓價,都會把中興和華為請到場。

商場如戰場,在這裡本沒有對與錯,只有勝者為王的故事。但是希望在目前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我們能團結起來,一起渡過難關。在晴朗的天空下,兩家再來一次公平的競爭也未嘗不可。

2.《侯為貴要退休了 中興和華為的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來源:東方網

3.《與華為齊名的巨龍通信和大唐電信現在怎麼樣了?前者讓人痛惜》 作者:小朵歡樂站

4.《華為前員工:打敗中興是華為最大的政治》 來源:格總在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