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看完《葉問4:完結篇》,想起了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那句著名的話: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然這句話已經被用爛了,但作為一代宗師的葉問,真的非常適合這句話。因為在電影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中國武術,可以說中國功夫百廢待興的節骨眼,前後功夫各種被人瞧不起,後有李小龍將其發揚光大,而葉問在這個關鍵時刻,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可以說是以星火之勢,帶動中國功夫的風潮,也可以說是在功成名就之際,選擇急流勇退。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縱觀四部《葉問》,給人最深的印象,是葉問這個人物,雲淡風輕。葉問是謙虛的,每次都是不得已之時才出手,也從不以大師身份自居,然而行至哪裡,街坊和其他武館師傅都對他恭敬愛戴,也會把身為武術家的武德和武道傳遞到每一個地方,這是《葉問4:完結篇》,乃至四部《葉問》一脈相承的地方。

所以個人感覺,整套《葉問》系列,並不是傳記片,而是借用葉問這個角色而誕生的武術電影。就像當年《霍元甲》《太極張三丰》這樣的作品,以動作和打鬥為契機,傳遞容納於一招一式之中的人文與情懷,這正是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之處。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該片的故事模式依然是老味道,即時代浪潮下角色的命運,電影展示了葉問生活的幾個片段,這是從《葉問3》開始具備的特性,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帶有傳記電影那種偏於流水賬的敘事風格,更像故事片和傳奇演義。

另一方面就是有著很有代入感的時代風格,比如前兩部《葉問》都是以時局作為切入點,從抗日戰爭到50年代的動盪的時代風貌,有著強烈的特殊時代氛圍。而從《葉問3》開始,依然是上世紀50、60年代的市井風貌,但平淡了很多,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常的舊時光而已。本片也是如此,上世紀60年代的舊金山,唐人街與美國學校,還有幾首經典老歌,舊時歲月的質感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所以說本片在氛圍塑造上很有特點,很吸引人,不是強調時局,主要是突出時代印記,那個時代華人在西方的生活片段,與當地融合卻又保持距離的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本片則是展示一個市井男人的生活氣息,一個宗師的普通人生活,成名之後面臨責任感,作為一名單身父親,面臨的生活壓力。

這是本片最能打動觀眾的地方,以前把葉問當超級英雄拍,宗師的名號其實自第二部中就已經成立了,本片則是讓葉問迴歸凡人的行列。因為真正把一個高高在上的宗師,融入到真實質感的生活之中,武術名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大俠,讓觀眾更能從葉問這個“武林高手”身上,感受到煙火氣息,以及其人格魅力。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個人認為該片的劇本非常好,典型的兩段式,因有求於人而來到異國他鄉,不得不面對當地以萬宗華為首的名家挑戰,後一段通過對多方勢力的側寫,突出了當地華人的生活狀態,因不公的待遇,巧妙地過渡到功夫的推廣之上,隨後不得不面對來自白人(當地勢力)的挑戰,這兩段看似割裂,但並無明顯的段落化痕跡,而是有著同一個主題,即成名之後樹大招風,身為著名武術家的責任感這樣的個性化命題,以及身為普通人、一個孩子的父親的責任感這樣的共性化命題。

即個性與共性之間的對沖,武術家與一名父親身份之間的抉擇,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根本動力。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在此命題之下,葉問這個角色立刻顯得立體了起來,而且更重要的是,本片的幾場打鬥重頭戲,都是與劇情緊密結合起來。每場打鬥並非單一的“為打而打”,而是承擔了推動劇情的任務。比如他為了阻止空手道教練肆意妄為,教訓了對方,才引出吳樾VS斯科特·阿金斯的對決。這場打鬥堪稱電影的分水嶺,使得因為從之前的不得不打,過渡到主動挑戰,這是葉問生涯少見的主動迎戰,從我們最早熟悉的“一個打十個”,到這次為了給中國武術正名,這是葉問的最後一戰,是這個一代宗師的完美收官。

本片的打鬥不必多說,袁和平作為動作導演,與甄子丹再度合作,肉眼可見的精彩。而甄子丹與吳樾兩位科班武術名家,也是奉上了詠春拳大戰太極拳的養眼大戰,而甄子丹與斯科特·阿金斯的對決,在前期欲揚先抑的情緒累積之後,實則讓人熱血沸騰!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甄子丹飾演的葉問,用武術家的拳腳功夫和作為一個凡人責任感告訴觀眾,中國武術最壞的時代就此結束,最好的時光即將開啟。

真實的葉問,他的生命也許沒有電影中拍的那麼精彩,我們無需糾結銀幕內外的故事,只需瞭解,葉問這樣的宗師,之所以成為了傳奇,是因為他的品質。而成為傳奇的人從不會覺得自己是傳奇,因為他低調內斂,雲淡風輕,是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內涵體現。

《葉問4:完結篇》一代宗師的最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