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道二年級的數學題,陷阱多得讓人防不勝防

這幾道二年級的數學題,陷阱多得讓人防不勝防

現在小學的出題比以前要靈活許多。一些小學數學題會故意設下陷阱,正如小品中說的,讓人防不勝防。

如果說一個題目,全班沒有一個人能做對,這種題目也是失敗的,如果一張試卷所有的人都能得滿分,這種試卷也就沒有了意義。

題目靈活需要認真讀題,理解題意。有些題目可能是需要結合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比如說下面這幾題。

這幾道二年級的數學題,陷阱多得讓人防不勝防

1.小白參加數學競賽,他和參賽的小朋友每人都握一次手,一共握了8次,問參加數學競賽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在這裡填的是7個人,結果錯了。

握手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禮儀,是一種友好的表示。這種題目有一個隱藏條件:握手肯定是與別人握手,不可能說自己跟自己握手。一共握了8次,因此除了他自己以外還有8個人,所以參加這次數學競賽的人數是:8+1=9(人)

2.一天,有兩個媽媽、兩個女兒去看電影,她們至少有幾人?

這題確實是有點像腦筋急轉彎,在之前一篇文章的配圖中也出現過,這一題是至少有3人。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說過,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3.小莉走進教室一看教室裡已經來了8位同學,這時教室裡有多少位學生?

學生挺聰明並沒有被套路。小莉看到已經來了8位,加上她自己本人,那就是8+1=9(人)。


這幾道二年級的數學題,陷阱多得讓人防不勝防

再看這幾道題,也是和我們的生活常識有關的。

1 一個人唱一首歌需要5分鐘,6個人合唱這首歌,需要幾分鐘?

在解題前,要特別留意題中關鍵字(詞),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合唱”。

合唱是大家一起唱,一個人唱這首歌要多久,大家唱也是多久,所以需要的是5分鐘。

2 金魚缸裡養了8條金魚,到了第二天,發現3條金魚脹死了,這時魚缸裡還有幾條金魚?

可能學生是看到數字直接列的算式,寫的5條魚。估計他的腦海中認為問還有幾條金魚活著?但人家問的確實還真不是這個問題,所以說讀題還是需要認真一些。或許有人說這是套路啊,這是玩文字遊戲,沒有意義。怎麼說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4 房間桌上有10支點燃的蠟燭,窗外一陣風吹來,吹滅了3支,關上窗戶之後,蠟燭沒再被吹滅,第2天早晨桌上有幾隻蠟燭?

學生填的是7支,估計是這樣列式的吧:10-3=7(支)

結果是被打了個大大的紅叉。這題也和我們的生活常識有關。因為蠟燭一直在燃燒的話,到最後它是會燃燒完的,燃燒完之後呢也就沒有了。

所以說最後桌上剩下的,反而是之前被吹滅的那幾支。

但是對於這題,也有網友覺得不是很嚴謹。

原因是第2天早上觀察蠟燭的數量。很多蠟燭24小時未必能燃燒完。比如說過年的時候,點的那些蠟燭可以點上幾天幾夜,如果說按照這樣的思路的話,那麼桌上有可能是10支,也有可能是3支。

大家覺得第二天早晨桌上有幾隻蠟燭呢?


這幾道二年級的數學題,陷阱多得讓人防不勝防

排隊問題也是很多同學容易出錯的一個題型。

3 同學們排成一排,小雨的前面有3個同學,後面有4個同學,這一排共有多少名同學?

學生填的是7個同學,很顯然他的理解是3+4=7(人)。對於這樣的題目,其實在小學初級階段最好是畫一個示意圖。排她前面有3人,後面有4人,都是以小雨為參照,但並沒有包括她自己算在內。她也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員,因此這個隊伍總共有3+4+1=8(人)。


這幾道二年級的數學題,陷阱多得讓人防不勝防

最後一個題 將一根鐵絲繞木棒2圈後,還剩下25釐米,再繞一圈後還剩下16釐米,問這根鐵絲有多長?

這一題也是多繞了一個彎。如果我們知道繞在木棒上的2圈鐵絲是多長,那麼也就知道了整根鐵絲有多長?不知道2圈有多長,如果能算出1圈有多長也一樣能把這題做出來。

題目說再繞一圈只剩下16釐米,所以說一圈的長度就是:25-16=9(釐米),那麼所以整根鐵絲長度就是9+9+25=43(釐米),我們也可以驗算一下,9+9+9+16=43(釐米)。

總結:解數學應用題其實就像是做語文句子的縮寫,去掉那些無頭緊要的描述性的文字,我們要做的是把關鍵部分找出來,理清他們之間的等量關係。

艾老師每天會更新學習資料,還有重點知識點的總結,大家想多多瞭解的,可以點擊關注 "艾老師微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