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這場歷時4年,跨越1460天的資本爭奪戰,終於要在2019畫上句號了。


昨日晚,萬科公告,寶能最新持股比例降至4.9999998%。看來,寶能正加速減持萬科,距離徹底退出僅一步之遙,“寶萬之爭”即將謝幕。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3000億爭奪戰落地


萬科發佈了一個最新公告,二股東鉅盛華及前海人壽(這兩都是寶能系的),累計減持了5%的股份,手裡尚持有4.9999998%。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好麼,已經不足5%了,這意味著接下來寶能已經不算是需要監管的大股東了。意味著,接下來寶能還繼續減持萬科的話,都不需要發公告。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從目前的的情況來看,寶能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繼續賣股份,獲利離場


從監管意義上講,這個持續了4年,跨越1460天的大戰至此結束。


那誰才是最大贏家?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誰才是最大贏家?


是大賺350億的姚振華,還是套現350億離場的華潤,還是取得控制權的國資委?


首先,咱們幾句話,簡單說下事件的進程。看下面這個事件進程表格。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搶錢都沒這麼快的.....


從這個表格看,華潤、寶能都賺了上百億,深圳國資委贏得控制權


許家印那是政治覺悟高,也收穫了地方好感。而王石,貌似什麼也沒落到。雖然目前依然是萬科的榮譽主席,還有每年1000萬退休金。


但,這場3000億萬科的爭奪戰中,他貌似是最大輸家。當然這結局也不錯。


華潤賺了多少錢,一目瞭然,但寶能到底賺了多少錢,市場上卻說法不一。


我們也來計算下。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的一份寶能減持股份統計數據,我們或許可以一窺。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也就是說,寶能前前後後累計減持22.38億股,按照減持時間股價區間計算,寶能共動用資金432.99億元~463.51億(未考慮資金成本及萬科分紅)。


總減持金額在575.44億元~603.46億元之間。拋除成本的話,盈利區間292~350億(加上目前依然在持的近5%股票市值)


這賺錢水平.....


你以為這是結束?NO,今年雙十二,寶能在阿里拍賣淘了個公司——南寧百貨。再次大賺特賺,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淘個上市公司,10漲停


12月4日,南寧百貨(SH、600712)的第二大股東南寧富天通過司法競拍,拿下北部灣電子持有的公司22,912,309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4.21%),成交價格8385.91萬。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南寧富天,本來是二股東,這下好了,直接成了南寧百貨大股東。


接下來,大家開始找南寧富天是誰,這一翻一翻,突然發現這是寶能系。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南寧富天的控股股東為深圳華利通,深圳華利通的控股股東為深圳鉅盛華,後者同時持有前海人壽51%的股份。鉅盛華是寶能系全力打造的金控平臺,實際控制人姚振華


好麼,南寧百貨股票像是“打了雞血”到今天之前,中間來了個十連板。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後來國資委出面了,南寧富天則表態說沒有謀求公司控制權的意思。當然,該做的防備地方還是做了,這也正常。但這中間寶能系賺了一大筆。


當然股價上賺到的錢目前來看還只是小頭,主要還是涉及一些資產整治利差。


南寧百貨雖然近年來業績一般,但是旗下百貨大樓全是硬通貨。地段好還涉及補償安置資金。


如果實在沒什麼概念的話,想想廣州浪奇獲得25.87億“拆遷款”,是去年淨利78倍,相當於其市值的四分之三。而南寧百貨有過之無不及。


所以,其實你別看現在老牌百貨大樓都被電商擠壓的厲害,但人家真正的資產就是大樓本身。想想,這些市中心的地段,一旦有補償安置...


但老話說得好,民不與官鬥。估計這次野蠻人當個普通股權投資者更多。


不過,這樣的操作以後估計會越來越難以複製了,尤其是像萬科爭奪戰中的動不動數百億的那種資本拉鋸。這與當下日益完善的監管有關。


舉牌資金瞭解下。


3000億爭奪戰落定!萬科大漲140%,姚振華大賺350億


“萬能險”舉牌,再難覓蹤跡


寶能舉牌萬科的股權之爭中,野蠻人姚老闆、寶能系在市場通過“萬能險賬戶”上大舉買入銀行股、地產股,投資風格極其激進。


這引發了中國資本市場監管的變局,自萬能險業務停售後,前海人壽保費業務“瘦身”。純粹的“萬能險”舉牌幾乎見不到。就連那種險資參與定增、認購新股等構成舉牌的情況也逐年減少


這種激進的投資手段幾乎沒有重現過了。畢竟這種以保險資金進行激進投資的一旦失敗後果還是蠻嚴重的。



我個人認為也不太可取,畢竟保險資金大部分都是我們普通人的保障資金,求得是穩定而不是激進


不過,有個事觀察君挺疑惑。


大規模減持,萬科的股價按道理應該會下跌。


這倒好,一個接一個大漲,股價直接漲了140%,難道寶能今年減持的200億都是假的?


按道理,這樣的大漲少有散戶會跟風進去,並且這麼大的資金量,這麼大的漲幅,小散也難以撐起來啊。難道是哪個機構或者....


說實話,挺好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