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經過94分鐘角逐,韓國隊1-0戰勝日本隊,收穫本屆東亞杯冠軍。

日本隊本屆東亞杯派出了青年軍,平均年齡不到23歲。但是他們首戰5-0狂勝中國香港,次戰2-1戰勝中國,賽前,輿論似乎更加看好日本奪冠。比賽過程精彩激烈。韓國隊開局就展示了更加強烈的獲勝慾望。日本隊類似巴薩的傳控打法,在韓國隊逼搶下,被打的七零八落——日本隊全場被壓制,場上局勢連有媒體預測的五五開都沒做到。如果不是韓國運氣不佳,有可能結果是3-0或者3-1。可以說,韓國隊全場的緊逼壓迫,生生“搶”得本屆東亞杯冠軍。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韓國隊再現徐根寶的“搶逼圍”

看了韓國隊本場比賽,不禁讓我想起徐根寶指導在甲A時代倡導的“搶逼圍”戰術——後來演繹出了“接轉傳”和“快搶前”。韓國本場比賽,讓我們看到了徐指導戰術的影子,很明顯,韓國隊演繹的更加純熟、更加經典。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比賽第8分鐘,韓國隊角球到禁區中路,上場頭球絕殺中國隊的國安外援金玟哉,中路甩頭攻門,球擊中橫樑彈出;第25分鐘,前恆大外援金英權同樣接角球頭球攻門,球擊中立柱彈出;第29分鐘,韓國隊的大舉進攻終於收穫進球,本屆盃賽MVP黃仁範禁區前沿稍作調整,左腳轟出一記世界波,球入球門左下角死角,韓國隊1-0,這個比分保持到終場。日本隊上半場一次對方禁區內倒地,疑似點球,裁判沒有判罰。

整場比賽,日本隊依舊是小範圍的傳接球,出球速度都夠快,但是韓國隊的逼搶更快更果斷,經常形成局部逼搶人數優勢,讓日本的腳下靈活得不到發揮。韓國幾次角球,都是靠高位逼搶和丟球反搶獲得的。幾次後場的逼搶之後,能準確前傳找到隊友,直接發動攻勢,是韓國隊本場取勝的關鍵——這一點,坐陣後防的金玟哉,作用非常明顯。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本場比賽,韓國隊在控球率、射門次數、射門威脅球、角球數方面,全面佔優,獲得比賽勝利在情理之中。

反觀我們對陣日本,我們的控球率只有不到40%,其他指標也都遠遠落後日本隊。並且,我們的控球大多是在本方後場倒腳。對日本隊,不是我們不想控球,是我們根本搶不到球。對陣香港,我們控球率達到60%以上,但是同樣,我們的後場倒腳更多,有效的向前還是太少。

東亞杯有哪些啟示?

一、我們還要在“搶逼圍”這些基本功上多下功夫。

于大寶在賽後接受採訪時候表示:

李導給我們灌輸的戰術要求和以往的這種踢法也不太一樣,希望我們能夠敢於出來踢,敢於逼出來,跟對手來對抗。我希望未來不管國家隊誰帶,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繼續堅持這種踢法。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可以看出來,當年踢球時代“跑不死”的李鐵指導,還是看出了中國隊目前存在的逼搶不夠積極主動的問題。講究腳下技術的日本隊,在韓國的有效逼搶之下,照樣無法有效實施戰術。而中國隊,自己逼搶對方慢半拍,在被對手逼搶的時候沒有有效接應、往往非常慌張導致丟球——這是惡性循環,對本方球員的自信心是毀滅性打擊。

想做到有效逼搶攔截,我們確實還需要做足功課。我們的選位、逼搶時機要更加合理,我們隊員的站位相互距離要更加緊密、及時形成合圍,並且能及時將搶下的腳下球有效傳出,我們在運動中、高壓下傳球的準確性還需要提高。

二、我們需要更好的向前意識。

這一點,韓國本場比賽,給我們上了一課,希望我們的國足能回去好好看看這場比賽的錄像。而我們的聯賽,同樣有精彩的案例。

中超倒數第2輪關鍵一戰,廣州恆大客場3-1戰勝華夏,比賽中發生“搞笑”一幕:恆大意大利主帥卡納瓦羅因為不滿楊立瑜拿球總是回傳,踹了一腳楊立瑜的屁股。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卡納瓦羅看似無意的一腳,其實“踹”的是中國足球的沉痾痼疾。

在對陣敘利亞的比賽中,大家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充分展示:我們的邊後衛王剛,在沒有緊逼的情況下,選擇回傳,而不是向前交給位置更好的埃克森,錯失了一次絕佳的進攻機會。為什麼我們的後衛更多的選擇把球橫傳、回傳?一方面,是我們的球員大局觀差;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接應隊員跑位不夠合理、位置感不夠;再有就是受長期輿論影響,隊員在場上害怕出錯遭到輿論抨擊。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我們已經落後、時間所剩無幾,我們的球員還是選擇在後場倒腳,似乎是打假球,其實是心理、習慣、意識、能力的一種體現。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三、“更快”是世界足球的發展趨勢,我們做得遠遠不夠。

央視主持人賀偉在中國與香港的比賽後指出:國足這輛賽車,似乎始終沒有踩油門。

我們的無球跑動太少或者跑動不合理,我們的節奏慢,又缺少節奏的變化。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沒有進攻價值的傳遞當中,因此我們“快”不起來。我們需要更多精準的逼搶、有殺傷力穿透力的傳球,我們顯然做得不夠。我們甚至就是基本的發邊線球都始終沒有做好,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搶斷意識、搶斷能力以及搶斷之後快速準確的發起反擊,徐根寶指導1995年強調過,世界名帥裡皮強調過,世界足球先生卡納瓦羅強調過,現在是李鐵在強調。當年踢球的李鐵在拼搶方面做得很好;今年聯賽的最有價值球員保利尼奧做得最到位,這也是巴薩選中他的原因。希望我們的隊員,從韓日這場比賽以及整個東亞杯,真正看到我們的差距所在。再不認清差距,別人踢的才是“足球”,而我們踢的可能是“蹴鞠”。

韓國“搶”得東亞杯冠軍,經典演繹徐根寶“搶逼圍”戰術

當然,本屆東亞杯,我們的國足不是一無是處,我們的拼搏精神、團隊意識有了全面改觀。不像裡皮說的“其中沒有國家隊需要的隊員”——我覺得,未來的國家隊,可以考慮這幾個隊員:梅方、于大寶、李昂、吉翔、韋世豪、張稀哲、劉殿座、買提江。

球迷朋友,對國家隊你還有哪些好的建議,歡迎討論。我是三劍客,一個熱愛體育的建造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