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走遍全世界

最後回來蓋了一座安靜的房子

修行在路上

也在自己的內心裡


NO.1 | 壹


在臺灣臺南鄉的鎮上,

靠近鄉下的地方,

周圍有許多田地和野蠻生長的草木,

有一座建築,

獲得2018年臺灣住宅建築首獎。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這座建築名為:進之宅,

不是藝術館,也不是設計師的家,

這裡住著一名修行的師父,

她出家、雲遊30年,

離開寺院後,

在這裡蓋了自己住的房子。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她去過加拿大、印度、泰國、緬甸等各地,

用流浪的方式一路行走一路修行,

但卻仍困惑“修行”的意義:

何謂修行?何處修行?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直到直到離開寺院,

她決定為自己造一棟房子,

實踐“無處不修行”的理念,

在院子裡種下一株松樹,

象徵著堅毅、常青,

就像修行的心。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房子裡設計了一處佛堂,

師父平時會在這裡拜拜、唸經。

雖然只是簡單擺了一張木桌供著佛像,

當天花板上開了天窗,

光線落下來會隨著一天的時間變換,

以不同的角度呈現在牆上、供桌上、佛像上,

比如說在11點或者下午的1點鐘,

陽光照進來,

這裡就像是一座光之佛堂,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師父在這裡打坐、唸佛,

她過去總思索著“何處修行?”

最後在自己家中,

找到了修行的意義。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NO.2 | 貳


房子在設計時,

思考了很多建築與自然的關係。

於是200㎡的佔地面積,

室內只用到80㎡,

剩下的120㎡做成了3個露天陽光庭院。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建材則選用玻璃和回收模板,

讓建築本身迴歸最自然純樸的樣貌。

建築打通,空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也沒有門的區隔,

整個建築被玻璃曲面包圍著,

讓陽光可以大面積的照進室內。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於是,“光”成了這裡的主角。

整棟房子就像個光的容器,

日光變換,印照在空間裡,

雖然沒有太多裝飾,

也使整棟房子充滿了生命力。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在這一處充滿光影的修行境地,

身心更加的沉靜下來,

也令人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NO.3 | 叄


在預算有限的情形下,

運用低調的回收混凝土板,

也沒有另外貼磁磚,

於是利用混凝土的特性,

做出牆面紋理的區隔。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這棟房子基本上沒有一根所謂的樑柱,

每一道牆,都是支撐建築的結構,

所以每一道牆都很重要。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外牆有粗糙紋理,

室內牆面用新的混凝土板,比較細緻,

但保留了鐵釘的痕跡,

這樣日照進來時,

鐵釘產生的影子,

也會讓牆面出現深刻、有趣、有序的變化。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牆上使用了空心磚,

讓室外的綠色田野可以進到屋內,

也增加了空氣流通,

連結室內和室外。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這塊200㎡的地方,若以傳統的三房兩廳建造,會形成狹長且封閉的空間,日照也會進不來,導致室內昏暗,於是把三房兩廳改為“三院兩進”。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院子是前院、中院、後院,兩進指的是入口來到玄關,進到中院的樹之後,再進到室內,建築打通了,空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也沒有門的區隔。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順著樓梯往上可以到達頂層,俯瞰周圍的綠地,也可以在這裡晾衣服。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NO.4 | 肆


穿過弧形的廊道,會通往起居室,落地的曲面玻璃,模糊室內和室外的界限。

光線照進屋裡時,也正好會照在廊道的這尊佛像上。

設計了一個下沉45公分的方形凹洞,鋪上榻榻米作為座椅。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起居室裡沒有沙發、電視,師父希望這裡的物質可以降到最低,甚至是不需要任何物質的。

天花板上有一扇方形天窗,抬頭就能看到天空,會有白雲飄過、小鳥飛過,如詩如畫。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設計門的時候,用的是和天花板等高的木製拉門,它跟整個牆面是等高的,視覺上會更有延伸感。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用落地窗做區隔,所以整體視覺很開闊,感覺房間裡有個半圓形的院落,躺在床上時,就能看見天空、看見月光,連結到另一個世界。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好的建築,人進來以後是會有感知的,師父蓋這棟房子之前,已經在心裡琢磨十年,她最重要的訴求就是低調,不管是顏色上的低調,還是形體上的低調,


設計師希望師父可以在這個小世界裡,感受到天空、感受到大地的力量。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師父住進來之後,可以安靜的修行,又能感受到鳥叫、陽光、夕陽的變化。


她走遍世界,如今在這個房子裡,不一定要去山上、不一定要去海邊,都能有所感知,或許也達到某種情境上的修行吧。


出家30年後,她買地造了200㎡零慾望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