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閃付用戶飆到2.2億,銀聯下一個動作是啥?

雲閃付用戶飆到2.2億,銀聯下一個動作是啥?

銀聯雙十二“全民回報節”,讓市場看到銀聯正在以更加積極、創新的姿態服務產業。從移動支付到轉型金融科技,銀聯的下一個蝶變將是什麼?

撰文 | 陳大柴

出品 | 支付百科

“現在用手機支付真正有優惠的不多了,大多都是套路,而用雲閃付付錢就能得到實打實的優惠。”

從半價補貼到全民回報,銀聯今年的雙十二“全民回報節”又上演了堪比電商雙十二的轟動效應。僅在12月12日這一天,雲閃付APP新增用戶數超100萬,活動期間,銀聯二維碼交易金額是去年同期的217%,雲閃付APP在Apple Store 免費下載排行榜位列第一。

在當前支付行業處於深耕場景、輸出技術服務的變革節點中,作為餐飲、零售等實體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以及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支付玩家都在尋找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轉型方案。

銀聯是銀行卡的聯合組織,其任務本身就是服務成員機構和支付交易的數字化改造,在轉型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

除了雲閃付等移動支付產品建設,中國銀聯在今年著力踐行普惠金融,加快向科技型公司、數據型公司轉型。

在未來市場佈局上,銀聯的路線圖比較清晰,即立足便捷支付、深耕多維場景、發力金融科技,與各方協作推動支付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回報兩億用戶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移動互聯網統計數據,國內移動互聯網總體用戶、時長也都到了頂峰,2019年活躍用戶僅增長數百萬。而只成立兩年時間的雲閃付用戶數突破2.2億,可見雲閃付在精細化服務用戶方面取得的成就。那銀聯是如何實現並服務數億級別的用戶呢?移動支付進入下半場之後,部分機構在進行市場推廣和優惠活動時變得不那麼“實在”了。銀聯在C端流量見頂背景下還能取得突破,這背後除了用戶市場對移動支付接受程度較高的環境因素,最核心的當屬銀聯不斷打磨產品,通過62主題營銷、商超節、菜場節、雙十二等半價讓利節,持續為遍佈城鄉、境內外的消費者送“銀聯溫暖”。「支付百科」注意到,銀聯在雙十二全民回報節中形成的消費熱潮,除了讓利用戶,自然也離不開銀聯的便捷移動支付產品助力。雲閃付APP全新改版發佈了7.0版本,原來的收付款、享優惠、卡管理三個頻道調整為首頁、發現、財富、我的四個頻道,信息架構全面升級,用戶體驗不斷優化。作為資深的銀行卡管家,雲閃付利用自身優勢形成與其他支付APP的產品差異。目前,雲閃付APP支持在線申請包括20多家銀行的200餘種信用卡,150多家銀行信用卡賬單查詢與還款,570多家銀行借記卡餘額查詢。另外,今年以來銀聯手機閃付也已經全面覆蓋華為、小米、OPPO、vivo、蘋果、三星、魅族等市場主流手機品牌。以手機Pay的NFC閃付方式,為用戶線下支付提供方便。

雲閃付用戶飆到2.2億,銀聯下一個動作是啥?

藉助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銀聯在雙十二活動中把業務延伸至農村地區和偏遠山區,通過雲閃付商城搭建連接農民生產者與城市消費者之間的橋樑。這樣一來,你就能在雲閃付上購買來自吉林白城白鶴棲息溼地的尚食源白鶴小粒香大米,其原價每公斤63.8元,在雲閃付商城內僅售11.9元,新用戶的話還有機會1元就買到。

多場景下沉

銀聯以推進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的方式,致力於實現國內支付清算市場的成本降低與效率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銀聯深耕垂直場景,發力下沉市場,把智慧的支付解決方案提供給B端其他機構和商家。伴隨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B端商戶特別是中小微商戶對業務經營數字化改造需求強烈。銀聯瞄準市場需求,與銀行、第三方支付等機構合作,做深做透交通、菜市場、校園、醫療等場景,用B端打C端的辦法帶來增量商戶和用戶。資料顯示,銀聯二維碼、雲閃付APP、銀聯手機閃付在全國14000餘家菜場和生鮮門店、近20萬家便利店超市、30餘萬臺自助終端、55餘萬家餐飲商戶、逾1700家醫院、逾3000個政企食堂為用戶提供覆蓋十大場景的便民支付服務。

雲閃付用戶飆到2.2億,銀聯下一個動作是啥?

在三四五線城市,甚至農村市場中,商戶對移動支付的需求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市場空間。業內人士透露,當前三線和四線城市移動支付APP活躍用戶佔比最高,移動支付行業整體下沉趨勢明顯。在下沉市場策略上,銀聯聯合各銀行、支付機構共同構建了多層次、多元化移動支付服務供給體系。銀聯把業務下沉至縣域農村市場,聯合商業銀行發行鄉村振興卡、小微企業卡,在雲閃付APP內開設扶貧專區,推動銀聯移動支付產品在田間地頭、街頭商販實現受理。聚焦垂直和下沉場景,銀聯能對行業狀況和特定區域內用戶和商戶的實際需求、消費心理、消費習慣等方面深入分析,從而豐富移動支付的應用,將業務從生活消費服務逐漸向產業生態延伸。

加速轉型金融科技

央行在今年8月份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提到,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平。中國銀聯順應科技新趨勢,通過佈局生物識別、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研發下一代更安全、高效、優質的支付方式,積極向科技型公司、數據型公司轉型。中國銀聯在10月份聯合商業銀行推出“刷臉付”產品,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刷臉實現交易路由,同時,延續用支付口令交易驗證方式保障賬戶安全,不改變客戶使用、商戶受理的交易習慣。

雲閃付用戶飆到2.2億,銀聯下一個動作是啥?

目前,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機構角逐的新賽道,市場前景廣闊。金融科技作為一種底層技術輸出能力,能為銀行、支付機構、以及各個場景中的商戶提供大數據管理、智能風控、支付解決方案等服務。正如銀聯董事長邵伏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金融科技將為支付產業帶來三大機遇:一是深層聯網通用的機遇;二是產業賦能的機遇;三是商業模式創造的機遇。另外,銀聯還推動各項創新與支付應用、交易處理、風險防控等服務的深度結合,實現支付前、中、後臺的協同創新發展。最終使銀聯的新技術、新產品與支付產業鏈各主體的技術、產品全面融合,切實滿足產業各方的業務發展需要。目前銀聯擁有的全球專利申請量已近2000件,包括轉接清算、移動支付、雲計算等多項技術。在技術輸出上,銀聯的技術開放平臺已開放了上百個產品API、數十個解決方案和科技產品,為金融機構、支付機構和開發者提供了更多支付產品分享和數據對接服務。銀聯能取得以雲閃付為代表的新科技成就,一方面得益於銀聯17年來的奮進建設,另一方面依靠產業各方,充分整合行業內外優勢資源,形成產業合力。未來銀聯將與各方共同促進支付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攜手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便捷、優惠的支付服務。

雲閃付用戶飆到2.2億,銀聯下一個動作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