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這幾天漲太好了,我有點慌,要不要先賣了等跌了再買回來?

聽說後面一陣要跌呀,要不要賣了再抄底?

……

每次有人問我這類短期擇時問題,我的答案往往都是:別瞎折騰!


那為啥我這麼不建議大家做短期擇時交易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市場:你踩準了算我輸

擇時有多難,華爾街的大佬們早已做出了精準又生動的描述:“要想準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下落的飛刀還要難”。


如果再要把這個難度量化,那咱們可以看看下面這組數據➀。


05年至今,累計3602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的累計收益高達289%


但如果錯過漲幅最大的幾個交易日,累計收益還能剩下多少呢?

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結果令人震驚!


每錯過5日,累計收益便會出現溜滑梯般的大大大大大幅下降。


在錯過僅僅25個交易日的漲幅後,累計收益率就會從289%變為-15%!

而25日相比於近15年的3600多個交易日,僅僅只是千分之七


這就意味著,一旦因為擇時而踏空了漲幅最大的幾日,你的投資回報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倒虧!


小小錯過,滿盤皆輸,你敢賭麼?


擇時,專業投資人也認輸

根據William Sharpe(夏普比率提出者)的研究,如果想要擇時帶來正收益,準確率至少要達到74%。也就是說擇時4次,至少對3次才可以。而對波動大的A股市場而言,準確度要求會更高!


但這一要求,即使對專業的基金經理來說,也是一個大寫加粗的


據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統計,在2015年-2018年間所有的報告期中,混合基金整體上無一例外均為負擇時收益。在2018年前的大部分時間裡,負貢獻水平在4%左右;2018年有所改善,但依然沒有轉正➁。


而海通證券2018年的基金業績歸因研究也表明:我國多數基金具有選股能力,而缺乏擇時能力,且選股能力穩定性優於擇時能力。


專業的基金經理都搞不定、擇不準,你還要入坑麼?


長期持有,效果往往好於擇時

這麼些年,大盤雖然總在重複3000點又見3000點的故事,但在這些3000點之間,基金可沒少給投資者創收。


從歷史數據看到,7成甚至8成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在這期間為投資者賺取了超額收益➂。

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同樣,近十年大盤雖然才漲了1點,但主動權益類基金卻平均賺取了83%的收益回報,顯現出了優秀基金經理們卓越的管理能力➃。

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基於此,擇時的意義就變得很微小了。因為即使你準確預判了市場的走勢,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力量卻是難以估量的。很可能你看準了市場下跌,但基金淨值卻依然在上漲。折騰一番,最後收益反而還不如持基不動,何必呢?


而且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們想象中的完美擇時往往只是錯誤的追漲殺跌,最終總會導致“基金賺錢而投資者不賺錢”的悲劇。

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看到這裡,請大聲告訴我,你還想擇時嗎?

數據告訴你:基金投資到底該不該擇時?

投資界的大拿們怎麼看擇時?

在我研究了華爾街過去60年的歷史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人可以預測股市的走向。

——價值投資理念鼻祖、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擇時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永遠不要去嘗試。

——耶魯大學基金會主席Charles Ellis(《Winning the loser's game》)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投資人:第一種是不知道股市往哪裡走的,第二種是不知道他們自己不知道股市往哪裡走的。但是事實上還有第三種人:他們靠假裝可以預測股市的走向來騙吃騙喝。

——美國著名金融學者William Bernstein(《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數據來源:➀wind,截至2019/10/30。➁資料來源:《混合基金的擇時能力與評級效果研究》,作者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趙威;➂wind,主動權益基金指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➃wind,2009/10/16-2019/10/16,主動權益基金指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

注1: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9/11/21,中歐創新成長A、中歐行業成長A任職以來收益分別為22.10%、35.37%,王培在管的另一隻中歐科創三年封閉基金由於成立未滿6個月,暫不納入統計。

認購期,認購資金可獲得滾錢寶收益,屆時將以提交的初始認購金額數字為準結轉擬認購基金份額,認購期產生的滾錢寶利息不結轉為擬認購基份額。本基金為逐筆計提業績報酬的基金。由於基金管理人可能計提業績報酬,投資者實際贖回/轉出份額淨值可能低於每日披露的基金份額淨值,投資者實際的贖回金額以登記機構確認數據為準。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