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雙12”: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樣本


2019年“雙12”: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樣本

觀察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動向,少不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去年10月,阿里宣佈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口碑與餓了麼進行了業務整合;

今年11月19日,餓了麼完成“阿里化”改造,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全鏈路的數字化體系升級,冠之以“新服務”戰略對外發布;

眼下的雙12,則成為“新服務”下的首屆雙12——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本屆雙12自然而然地成為業內從實證出發,觀察本地生活行業未來路徑的一個切面。

新服務戰略下的首屆“雙12”,從效果來看是“反轉”式的。今年雙12,口碑、餓了麼雙線開花,其中,餓了麼訂單超越雙11創下的歷史新高,雙12期間繼續新高,而口碑平臺成交額同,比去年雙12實現翻番已成定局。

2019年“雙12”: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樣本

事實上,為本地生活的數字化定調,不只是阿里所為,也是政策所向。近日,數字經濟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升級,已被確定為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的重點。

其中提及,“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01

本地生活服務如何升級,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事實上,就連阿里的核心電商,也沒有提供可供照搬的邏輯支撐——電商市場是中心化的市場,而本地生活是非中心化的,每個商戶的服務半徑都天然受限。

電商的中心化思維反而是本地生活的桎梏。去年以來,外賣行業的增速陡降,就與此有關——從團購到外賣,都是中心化的玩法,當人口紅利失效,補貼帶不來流量的增長、商家不知道用戶在哪,商家降本增效的壓力就會陡增。

抽傭高、人工貴、營銷難已經成為壓在本地生活商戶身上的“三座大山”,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中心化的問題。“把所有商戶折扣券放在一起,將所有商家排在一起,大家比一比誰的折扣大,比一比誰的營銷滿減折扣力度大,誰給的優惠券多。”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認為,這依然是一種電商的玩法。

美團點評、餓了麼口碑在內,行業增速出現危機之後,整個行業都在思考是不是應該強化“商戶中臺”。問題在於,商戶中臺的成本是很高的,對於商家來說,除了門口發發傳單,無力去做革新的事情。而傳統的平臺,像美團,通過提高抽傭暫時解決了財報的問題,卻惡化了行業的問題。

在數字化上,整個行業鮮有成功的嘗試。

02

再看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在數字化的方向上,它的選擇是甩開行業遲滯的步伐,單幹——過去一年,口碑、餓了麼都在做數字化的事情,投入累積之後,11月19日,阿里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戰略”確立,最新發布的“阿里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為百萬商戶提供“數智中臺”。

阿里核心電商是中心化的,但“阿里化”的口碑、餓了麼,恰恰體現為平臺的去中心化,商戶的單元化、中心化——今年雙12,口碑餓了麼聯合支付寶舉辦“1212支付寶生活節”,

並且首次登陸聚划算,新服務之下的商戶由於有了數智中臺和打通的阿里生態,熱情明顯被激發出來了。數據顯示,商戶上線“數智中臺”僅三天,會員增長就提效300%,“CoCo都可”30分鐘成交額較雙11增長200%;“煌上煌”訂單量為平日的200多倍……

2019年“雙12”: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樣本

新服務戰略之下,商戶的個體價值開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數字化則在改寫傳統的流量分配規則。作為雙12期間的標誌性事件,口碑餓了麼發佈的餐飲行業“江湖封神榜”覆蓋到了13座城市的1730家店鋪,其以個人喜好和數據智能為核心維度,實現了用戶與商戶精準、有效的對接,改變了傳統榜單、點評類的平臺流量過度集中於頭部品牌的局面。

整體來看,這屆被新服務帶飛的雙12,其成功得益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隨著新服務戰略的發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構型,正式形成了“平臺+商戶中臺”的操作系統架構。阿里本地生活建立操作系統,是口碑餓了麼“阿里化”最鮮明和實質性的一步。而商戶憑藉“一戶一表”的“商戶中臺”,在運營上有了更多提高效率、數據把脈、獲得各種基礎支持的通路和工具。

2019年“雙12”: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樣本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商戶中臺“開閘”,在行業內是新鮮事,這個動作的“細部”未必足夠成熟,商業模式的變革尚需時日,但意味著業內告別傳統模式的最強信號已經發出,“小步快跑”的迭代正式拉開。商戶中臺建立了從選址、供應鏈、預定、點單、配送、支付、評價在內的全鏈路數字化體系,並打通了釘釘、阿里雲、支付寶等底層基礎,幫助商戶前臺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並可以完善經營分析,指導後臺的供應鏈生產。

在整個行業的壓抑之下,商戶並不缺乏賽道搶跑的熱情。有商戶坦言,“餓了麼口碑拿出了新的數字化工具,其實我是有一點焦慮的,感覺使用這類工具的品牌一定會爆炸式的增加,如果自己再跟不上腳步的話,差距會越拉越大。”

另一方面,阿里生態的資源整合,始終是本地生活領域的一個重磅看點,從口碑、餓了麼的打通,到口碑餓了麼和支付寶的合作,再到口碑餓了麼與淘寶的合作……意味著口碑、餓了麼商戶在“一店多端”的系統支持下,能夠掌握的場景資源也越來越多。

2019年“雙12”:本地生活的“新服務”樣本

“新零售”與“新服務”的戰略互通,是今年雙12的重中之重。“新服務”下的首個“雙12”,上線口碑餓了麼的餐飲、婚嫁、休閒娛樂等服務類商品,首次集中登陸聚划算平臺銷售。這意味著在阿里經濟體內,本地生活與聚划算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實現了深度融合,“新零售”與“新服務”開始合力推進“新消費”。

口碑、餓了麼與聚划算的融合,是以後端的數字化為基礎的。今年天貓雙11期間,口碑、餓了麼首次完整推出了基於本地生活的電子卡券,使得餐飲和服務型商品實現了集中性囤購和分散性核銷。商品具備了數字化的能力,才有機會進入電商平臺售賣服務。

換個角度看,本地生活服務的傳統平臺,數字化進展之所以遲滯,往往是“無米之炊”的結果,而此次本地生活商品登陸聚划算,讓本地生活百萬商戶進一步獲得領先的數字化營銷能力,加上口碑、餓了麼、淘寶、支付寶四端打通,本地生活商戶的數字化運營工具矩陣持續升級。

“新服務”之下,“平臺+商戶中臺”的操作系統與阿里生態的持續打通、整合,對於本地生活的商家來說互為表裡,他們共同構成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數字化升級的一體兩面。

​03

口碑、餓了麼有一種提法,未來的本地生活服務,將是“以人為核心的”。用戶現在是找“店”,未來會找“人”。在這種提法的背後,實際上隱含著未來本地生活行業數字化的深度和精度。

從行業變革的邏輯來看,對商戶個體價值的重視,也是阿里本地生活行業數字化出發的原點。正是在這一邏輯之下,有商家坦言,服務數智化已經成為了行業新的賽道,這是與以往搶流量、燒補貼完全不同的經營模式,也是真正代表未來的競爭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阿里本地生活就是一個註腳。從市場機制來看,新服務之下的雙12超越了從團購、外賣行業延續下來的流量思維,用中臺、生態激發了商家和用戶的熱情,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阿里的大數據能力、支付能力和to B 能力,都是“新服務”的基石。

對於平臺來說,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數字化,改變了行業競爭的格局——自2018年以來的線上餐飲行業的滑坡,實際上是一種“早衰”,畢竟,線上餐飲僅佔全部餐飲行業15%的份額。而口碑餓了麼“新服務”戰略之下的數字化,實際上真正將行業未來視角轉移到了剩餘的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