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鐵礦行業“十三五”中期回顧及“十四五”展望

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連續多年處於高位,且呈逐年上升態勢,嚴重影響了我國鋼鐵行業的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同時,我國鐵礦行業許多存在多年的問題仍未解決,既阻礙國內礦供應能力的提升,亦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中機院通過分析我國鐵礦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

十四五”期間發展的重點任務,並提出相關建議。

我國鐵礦行業“十三五”中期回顧及“十四五”展望

​“十三五”以來,針對我國鋼鐵行業的突出問題,國家在“去產能”“嚴環保”“促重組”“優佈局”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政策,並強抓落實,成效顯著。但行業主要原料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偏高的問題卻依然突出。同時,我國鐵礦行業多年來存在的諸如生產成本高,以及工藝裝備技術、管理水平、安全意識、環保理念良莠不齊等問題,也未得到有效解決。為使我國鋼鐵行業及鐵礦行業健康發展,有必要認清形勢,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一、行業發展宏觀環境

1.我國鐵礦需求逐年增加,未來較長時期仍將維持高位水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未來10~15年,鋼鐵需求量仍將維持高位。同時,受廢鋼積蓄量及電力成本等因素影響,鍊鋼工藝仍將以長流程為主。因此,我國鐵礦需求量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仍將維持在10億噸以上的高位水平。

2.對外依存度偏高,影響我國戰略安全

近年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和對外依存度均呈逐年上升態勢(見圖2),2017年兩者均達歷史最高點,分別為 10.75億噸和88.7%;2018年小幅回落。連續多年高企的鐵石礦石對外依存度,對我國鋼鐵行業原料安全保障產生重大影響。

3.未來優質鐵礦石需求量增加,溢價空間加大

隨著日趨嚴格的環保政策、低碳政策要求和高爐大型化趨勢,市場對於高品位低雜質鐵礦石產品的需求將明顯增加,尤其中國高爐基本採用“燒結礦+球團礦+塊礦”的三元爐料結構,目前燒結礦配比平均為70%左右,對燒結礦的主要含鐵原料——高品位低雜質含量粉礦——需求旺盛。此外,汙染少、能耗低、冶煉性能好的球團礦,及造球原料——高品位鐵精粉——市場前景良好。但經過多年大規模的開採,世界高品位鐵礦石資源日益稀缺,礦石平均品位正在逐年下降。需求的增加及供應的減少,必將導致高品位優質鐵礦的價格上漲。從近兩年高低品位(58%、62%、65%)鐵礦石的價差也可以看出(見圖3),高品位礦溢價明顯。

(1)大中型礦山企業產量佔比提升

2016年,我國重點鐵礦企業原礦產量3.35億噸,佔當年全國總量的26.2%。2018年,我國重點鐵礦企業原礦產量3.32億噸,佔當年全國總量的43.5%,較2016年提升了17.3個百分點。

(2)大中型企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有所改善

——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露天礦採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29…734.9…(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37t/…890.2…(人·年);t/ 地下礦採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2…974.5…t(/ 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3…565.9…t(/ 人·年);磁鐵礦選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8…960.8…(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9t/ …976.5…(人·年);t/ 赤鐵礦選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13…190.9…(人·年)提升至t/2018年的14…392.6…(t/人·年)。

——選礦回收率有所提升。磁鐵礦平均選礦回收率從2016年的78.52%提升至2018年的78.86%。

——單位能耗有所降低。地下礦採礦工序平均能耗從2016年的1.64kgce/t原礦降至2018年


二、“十三五”運行情況

1.取得的成績

(1)大中型礦山企業產量佔比提升2016年,我國重點鐵礦企業原礦產量3.35億噸,佔當年全國總量的26.2%。2018年,我國重點鐵礦企業原礦產量3.32億噸,佔當年全國總量的43.5%,較2016年提升了17.3個百分點。

(2)大中型企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有所改善

——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露天礦採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29 734.9 (t/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37 890.2 (t/人·年);地下礦採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2 974.5 t(/ 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3 565.9 t(/ 人·年);磁鐵礦選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8 960.8 (t/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9 976.5 (t/人·年);赤鐵礦選礦勞動生產率從2016年的13 190.9 (t/人·年)提升至2018年的14 392.6 (t/人·年)。

——選礦回收率有所提升。磁鐵礦平均選礦回收率

從2016年的78.52%提升至2018年的78.86%。

——單位能耗有所降低。地下礦採礦工序平均能耗

從2016年的1.64kgce/t原礦降至2018年的1.5kgce/t原礦;磁鐵礦選礦平均能耗從4.94kgce/t精礦降至4.75kgce/t精礦。

(3)行業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

國務院關於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的批覆中明確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2017年,六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號),文件明確提出了礦業行業綠色發展規劃內容及相關的支持、鼓勵政策。2018年,自然資源部發布《冶金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等9項行業標準的公告,為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提供了依據,同時鼓勵各地制定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部分省市分別制定了各自的綠色礦山評價標準體系,並組織申報了一批綠色礦山項目。

2.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量呈下行態勢

近年,我國鐵礦產量整體呈下行態勢,尤其“十三五”期間,從2016年的12.8億噸降至2018年的7.6億噸。2011—2018年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走勢見圖4。

(1)產量呈下行態勢

近年,我國鐵礦產量整體呈下行態勢,尤其“十三五” 期間,從2016年的12.8億噸降至2018年的7.6億噸。2011—2018年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走勢見圖4。

(2)行業所處地位較低

我國多數大中型鐵礦企業隸屬於鋼鐵(集團)公司,內部定位多為“原料供應車間”,經營決策權較低,且多數鋼鐵(集團)公司重點關注下游鋼鐵冶煉業務,對上游資源開發業務重視程度不足。以上因素導致礦山企業市場經營管理落後、發展理念陳舊、變革意識不強,嚴重製約了我國鐵礦行業的健康發展。

(3)行業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我國國土部門主要負責礦山探礦權及採礦權證的發放工作,對於礦山生產經營活動,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導致行業內不同礦山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水平良莠不齊。

(4)發展面臨挑戰增大

近年來,我國礦業開發過程中,企業面臨的安全、環保、土地、資源約束加大,礦地矛盾突出。同時,融資困難的狀況依然突出。

(5)行業環保要求不明

近年,我國鋼鐵企業環保工作走在了工業行業的前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許多要求並不適用於礦山行業,如散料不準露天堆存的規定,礦山企業一般位於山區,且產生顆粒物粒度較大,擴散半徑有限,對人居環境影響很小,如按照鋼鐵企業要求,對礦山排土場進行苫蓋,不但增加企業成本,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三、“十四五”發展重點

1.通過“技術+管理”手段、“橫向+縱向”對標,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統籌、引導作用,推廣一批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並研究制定一套可對標的成本構成體系,確定幾項重點技術經濟指標,定期組織開展對標活動,發現問題,取長補短。同時,企業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身歷年生產成本進行縱向對標,加強管理,完善激勵機制,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2.確保一定量國內礦供應

從必要性來講,一方面,國家資源保障戰略要求穩定一定量的國內礦供應;另一方面,國內礦產量的增加,可減少鋼鐵行業全產業鏈汙染物的排放。與主流鐵礦進口品種(粉礦,佔我國總進口量70%以上)相比,我國鐵礦資源原礦品質雖差,但成品礦品質高(品位一般在65%以上,主要用於生產球團),且生產成品礦的採礦、破碎、磨礦、磁選、浮選等工藝,基本不產生PM2.5、硫、磷等汙染物,相較於利用國外進口粉礦的燒結工藝,可以減少全產業鏈汙染物排放。從可行性來講,未來高品位、優質鐵礦將出現結構性短缺,且優質鐵礦的綜合效益更加明顯,因此,高品質鐵礦將有更高的溢價空間,從而使國內部分礦山項目建設經濟可行。

3.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按照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號)中的相關要求,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到要求。樹立千家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型綠色礦山典範,實施百個綠色勘查項目示範,建設50個以上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形成一批可複製、能推廣的新模式、新機制、新制度。堅持綠色轉型與管理改革相互促進,研究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創、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體系,健全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完善配套激勵政策體系,構建綠色礦業發展長效機制。

4.結合企業實際,適時發展多元產業

對於廢石和尾礦資源豐富、質量達標,且周邊建材市場較好的礦山,可考慮發展建築原料加工業,既可消化企業廢棄物,亦可創造新的盈利點。對於資源即將枯竭且人員數量較多的企業,可考慮發展採礦承包業務,若企業地理位置較好,且土地資源較豐富,還可發展休閒旅遊業等。


四、相關建議

1.保障一批優質項目建設

選擇一批資源條件好、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佳的項目,納入國家重點工程予以推進。國家層面應在礦權辦理、項目立項、審批、融資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同時,企業層面應響應國家資源保障戰略,同時抓住未來鐵礦市場的發展機遇期,結合自身資源條件,科學規劃礦業版塊發展。

2.提升行業規範管理水平

明確鐵礦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的主體責任部門,同時制定行業規範標準,並加強督導落實,加快淘汰不符合規模標準、“三率”指標標準、綠色礦山標準、安全生產標準等的落後產能;同時,避免提出不符合行業實際的環保要求,從而實現國內鐵礦資源的科學、高效、綠色利用。

3.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一是推動結構性減稅,包括個別地區資源稅稅率過高、增值稅抵扣項少等問題;二是清理涉企收費和保證金項目,推進建立涉企收費(包括保證金)清單制度及查詢、舉報平臺;三是協調推進礦業權價款評估和繳納方式改革;四是推進降低企業要素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壟斷性資源成本;五是研究建立鐵礦企業金融支持清單,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4.研究推廣一批先進技術

加大對安全智能開採技術、高效低耗選礦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研究的支持力度,並建設一批相應的示範工程。

5.落實綠色礦山鼓勵政策

對評為綠色礦山的企業,相關部門、機構應切實提供相應的優惠及鼓勵政策,如用地審批、資源優先配置、稅收優惠、綠色信貸服務等,從而有效調動企業建設綠色礦山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推動行業良性發展。(來源:王曉波)

中機院立足於產業規劃18年,總結“十三五”成果與問題,認清新時代發展特徵,深入領會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有關指導政策的基礎,結合對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細緻研究,編制出專業、嚴謹,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課題研究,現面向全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服務。600+專家團隊,200+相關五年規劃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