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光伏資產!這家頭頂光環的企業熬不住了

還未成為“世界一流”,向日葵便“枯萎”了。

十多年前,中國光伏行業還處於萌芽時期,一批企業應運而生。

如今,十多年過去,它們之中有的伴隨著光伏行業的成熟走向輝煌,也有的跟著行業的動盪隨之沒落。

近日,曾經的明星企業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向日葵”)宣佈剝離光伏業務,成為今年行業告別者中最典型的一個。

向日葵的14年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光伏行業的高光時刻,也經歷了市場的諸多磨難,可以說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它的離開,有其自身經營上的失誤,也與行業的起伏變化息息相關。如今,企業黯然離場,只留給我們深刻地反思。

01向日葵告別光伏

正如公司的名字一般,向日葵的發家史跟“太陽”緊密相關,業務圍繞硅片、電池片、組件生產,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建設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向日葵的官網上,“成為世界一流的光伏能源企業”的標語還十分醒目。但企業卻在12月初連續發佈了40餘份公告,宣佈了變賣光伏資產等事宜,其餘光伏子公司也正在清理當中,光伏標籤已經名存實亡。

其中,公告顯示,向日葵旗下主力光伏企業向日光電和聚輝新能源兩家光伏公司的100%股權將全部被出售給向日葵投資。其中向日光電全部股權交易價格為1元,聚輝新能源交易價格為2.39億元。儘管看似是家族資產的一次內部騰挪,但實際上,隨著這兩大主力光伏企業的出售,向日葵已經與光伏產業徹底告別。在光伏行業摸爬滾打14年的向日葵,遭遇此種結局並非是一種偶然事件。2010年,向日葵身披光環上市,躋身“中國太陽能電池企業十強”,外界對向日葵的前景充滿期待。

然而,上市之後,向日葵幾乎是一路走低,多年虧損,甚至在2018年創下了上市以來的營收最低值,也為如今退出光伏行業埋下了伏筆。企業的退場,必然與自身的經營決策失誤有直接關係。對向日葵而言,則主要因為企業的激進擴張。上市初期,向日葵通過募投項目、參股等方式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包括太陽能電池項目、晶硅硅片生產項目以及海外電站投資等等。

但彼時的光伏行業,正處於產能過剩的局面之下,尤其是向日葵的主營業務硅片環節過剩情況尤為突出。激進擴張造成了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應對風險能力不足。屋漏偏逢連夜雨。對有的企業而言,產能過剩或許熬一熬就過去了,但向日葵此時卻遇到了新的難題。

02行業共同的痛

2012年左右,向日葵的業務主要面向國外市場,包括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等對太陽能發電支持力度較大的歐美國家。

可惜好景不長,一場歐美對中國光伏的“雙反”讓國際形勢成為僵局。形勢的突變讓市場過度依賴海外的向日葵措手不及。這也直接反映在了企業的年度營收中,2012年、2013年,向日葵海外營收部分近乎腰斬。

當然,在這場“災難”中,受到打擊的並非向日葵一家,幾乎大半個光伏產業都因此元氣大傷。此後的幾年間,隨著中國本土光伏產業的崛起,這些企業才慢慢復甦,並逐步打造出了新的產品和競爭力。然而向日葵卻在這時掉隊了。

14年到18年的這幾年,向日葵作為一家光伏明星企業表現平平,儘管經歷了幾番掙扎自救,但都沒有太大的起色,也沒有再度進入到行業頭部企業的隊伍中。這與向日葵早期定位的多晶產品有很大的關係。隨著近幾年單晶硅技術的逐漸提高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多晶的優勢和市場空間正在被逐漸壓縮。

針對這一趨勢,向日葵並未積極求變,而是壓縮了產品的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近幾年,向日葵的研發支出佔收入比重始終在3%上下浮動,低於全行業的平均水平。沒有過硬的產品,也沒有足夠好的運氣。2018年國內光伏的“531”政策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8年向日葵的經營數據十分慘淡,營收下降至6.57億元,為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淨利潤鉅虧11.46億元,毛利率低至負1.63%,為全行業最低。儘管經歷了幾次自救,但並沒有改變根本局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向日葵虧損已達12.63億元,虧損主要來源於光伏業務。

03適者生存

向日葵的離場,並非只是一個個例。實際上,在經歷了2012年的歐美“雙反”和2018年的“531”之後,不少光伏企業都曾站上存亡的邊緣,也有的因此告別光伏行業。但漫長的寒冬過後,仍然有企業堅守勇立在行業潮頭。他們積極謀求自救,在新的市場環境之下打響保衛戰。

以向日葵所在的硅片行業為例,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各大廠商紛紛投入力量進行新技術的攻關和研發。中環、阿特斯、天合、隆基、協鑫等企業掀起了一場“大硅片之爭”,其中中環推出革命性的210mm硅片,阿特斯、協鑫等則推出166mm的新品硅片。

除了硅片本身外,還有的企業正在通過攻關鈣鈦礦新技術,以期改變現在晶硅獨佔市場的局面。可以說,隨著行業的進一步成熟,規模、技術更佔優勢的企業更容易立足市場。換言之,失去產品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是一種必然趨勢。

尤其是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進入了平價上網的前夜,行業下一步走向對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不久的中國光伏市場中,將會出現明顯的“寡頭現象”,即頭部企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這也意味著或將有更多“不合格”的企業退出光伏行業。

至於向日葵以後是否會重回光伏,企業並未給出明確的答案。

但在剝離光伏資產的同時,向日葵已經注入了醫藥製造業,重新開始了新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