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人在美國卻心牽祖國,95歲轉為中國院士

他35歲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名噪一時,晚年卻又因娶了比自己小了54歲的嬌妻

,而備受網友吐槽和調侃。然而,他一生默默為國家做了諸多貢獻,卻很少有人用心瞭解。

他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

生於1922年10月1日的楊振寧,這一生,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

他35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人在美國卻心牽祖國,95歲轉為中國院士

雖然人在外海,卻至始至終心繫中國

1957年,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在他致辭的時候,他說,“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在那一刻,他展現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而在中美關係有所鬆動後,楊振寧也是第一位回中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探訪回美之後,楊振寧在美國舉行演講,極大地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而一些美籍華人學者,也因此紛紛回國探訪,為祖國的科技教育事業獻計獻策。然而,在當時中美關係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楊振寧這樣做,是擔了相當大的風險的,但他認為這是自己的義務。

楊振寧憑藉著自身的學術地位,不僅僅是在美國,但凡他所到之處,都會介紹中國,對海外華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可以說,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願意親近中國,楊振寧功不可沒。

儘管楊振寧身在海外,卻一直心繫中國,在1971年上半年,楊振寧參加保釣運動,穿梭在全美各高校演講,以所見中國不屈不撓之精神示於學生,感染了一批熱血青年立下報國之念。同年10月,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

楊振寧從歷史、地理和現實的角度全面講述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35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人在美國卻心牽祖國,95歲轉為中國院士

為國內科技教育發展奉獻力量

雖然楊振寧在1964年,加入美籍,成為了美國公民,但是卻在 1998年,成為了清華大學教授,而且還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而且在1978年3月,中科大首期少年班,在楊振寧和李政道等人的倡導下設立。

1980年,楊振寧又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目的便是為了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一年。次年,他在美國石溪分校設立了CEEC獎金,從美國和香港募集資金,專門支持中國各大學、各研究所人員到石溪做訪問學者,到90年代初,先後共有80餘名中國學者得到此獎金支持成功赴美,其中絕大部分按時回國效力。

1997年12月,楊振寧、丁肇中發起的清華北美教育基金會,成立基金會目的就是為擴大清華大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促進清華與美國教育、科技與文化界的交流與瞭解

,開拓籌資渠道,爭取海外有識之士對清華教育事業的支持與幫助,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而且他先後在香港和美國發起成立三個基金會,成功地為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在海外募集數億元資金。

更為重要的,楊振寧還為清華引進計算機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等頂尖學者,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他35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人在美國卻心牽祖國,95歲轉為中國院士

建立大量獎學金,鼓勵中國學子奮勇向前

1985年,楊振寧倡議建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促成了“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次年,他又倡導興辦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

2000年,楊振寧在南京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獎學金”, 獎學金基金總額為50萬元,用來獎勵具有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優秀本科生,他本人還表示以後會繼續追加。

五年之後,楊振寧又在海南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特困優秀生獎學金”,用於資助海南大學每年20名品學兼優特困生順利完成學業,以他名字命名的獎學金為每人1000元人民幣。

如今白髮老人,終於落葉歸根。

楊振寧的一生太過輝煌,1997年5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國際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楊振寧星”。

而在2017年2月,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已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中國科學院學部歷史上首次有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科院院士的例子。 同年8月26日,95歲的楊振寧正式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