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職場上,你會這麼問男性嗎?

“今天怎麼沒化妝啊?”

“這 2 年有生孩子的打算嗎?”

“你為什麼一個人留在這個城市?父母和對象都不在這裡。”

“不結婚你要做事業型啊?”

“結婚後怎麼兼顧家庭和事業?”

“你這麼大年紀出去還能找到工作嗎?”

“脾氣這麼差,你更年期到了嗎?”

但這些問題,對女孩們來說卻非常耳熟。

它們背後都指向一件事——

女孩到了一定年齡,要先成為某個角色,女兒、妻子、媽媽……然後才能成為一個職場人。

如果女孩只聊事業呢?

最近有個詞叫“金磚人生”。


我在片中問了女孩們對它的理解,發現有些期待和追求,不會被性別阻礙。


當女孩們談論事業,談論的其實也是對“金磚人生”的期待和追求。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看完片子你會發現,把女孩從“女兒、妻子、媽媽”等角色中摘出來,她們談論的事業其實是:

榮譽感——



“想去做戰地記者,是因為想被看見。

年輕時總渴望做一些在別人看來很了不起的事。”

@戰地記者 周軼君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自我——



“我享受的不是打鼓,我享受的是樂隊。

樂隊讓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刺蝟樂隊鼓手 石璐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自由——



“我考上哈佛,出來做律師,我就變得自由了很多。

大家就會簡單地恭喜你,而不是教你該怎麼做人。”

@《奇葩說》辯手 詹青雲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可能性——



“排球選擇了我。

我追求進步、渴望勝利,想在排球上做得更好。”

@職業排球運動員 朱婷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當女孩談論事業”,我們發現,雖然越來越多女孩在做越來越重要的工作,但更常見的是,女孩們為爭取事業承受了很多。



讀書時,她們經常被問“你想考什麼學校,過什麼樣的人生”。


工作後,還沒找到喜歡的事,還沒過上喜歡的生活,就要考慮做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


因此會覺得陷入了無意義的“搬磚人生”。


今天想和你聊聊,女孩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女孩們如何從“搬磚人生”走向“金磚人生”。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女孩一出生 ,長大後該做什麼,就提前規定好了。


適合的職業是:前臺;行政;護士;老師。


理由是:更安穩。


女孩們可能聽過這樣的話,經歷過這樣的事:


1.畢業答辯時,一個我非常尊敬的老師,祝進國企的男孩前程似錦。祝我越來越好看。


2.我爸聽說我想做職業飛行員時問我:那你還嫁不嫁人?讓你出國讀書,是為了給你開闊視野,沒想讓你出人頭地。



3.他對我說:我娶你,是因為你是大學老師。下班早,可以相夫教子。


4.主管在會上跟一個男生說:不要整天覆印打印,這是女孩子做的。男孩要做有技術含量的事。



5.在醫院上班,同樣穿白大衣,他們看見我就叫小護士,看見男醫生就叫醫生。我每次都禮貌回應:不是護士哦,我是醫生。

女孩早就被按照性別分工好了。

“適合做一件事”,比“有能力做一件事”,更重要。

世界習慣對她們只抱有某種期待。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好像女性天生的主場是:廚房、菜市場、育兒房……

她們進入職場,像是在客場。


關於女孩在職場上可以扮演什麼角色,通常能想到的是:門面、花瓶、打雜的……



1.馬上年會了,還好來了個女生。



2.男同事說:掃地擦桌子不都是女的幹嗎?



3.派去給領導端茶倒水。原因是:你長得這麼好看,更適合去領導跟前晃啊。



4.來應聘的人說:沒想到你們公司美女不少啊,怎麼不借此宣傳下?



5.去一個工作室當設計師,面試官開口第一句話:會做飯嗎?好吃嗎?



女孩像是職場上的“福利”,而不是工作夥伴。


對你的能力,第一時間不是肯定。


而是意外的誇讚——


“患者喜歡找男醫生。我把患者治好後,他們會說:女娃子也可以看病呀。”


是不公正的獎賞——


“項目做成了,領導給另一個男同事升職,跟我說:你還年輕,又是女生,做項目leader太苦了,以後總會有機會。拿獎金買點東西犒勞自己吧。”


我一個從五線城市來北京的女同事,常常會和身邊的人發生這樣的對話——


“你有男朋友嗎?”

“沒有。”


“你有親戚在這邊嗎?”

“沒有。”



“那你為什麼自己一個人要來北京?”


有些時候,在別人眼裡,女孩們不管走多遠,最終還是要從一個家庭投奔到另一個家庭。


在職場上好像只是來做做客。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那些不甘心只做客,想要佔據主場的女孩,需要付出多倍努力。


你要不停地往出走。


拍這個片子時,詹青雲跟我說:


“一二年級學習很差時,老師罵我是笨豬。”

“23、24 歲吧,家裡親戚開始問我有沒有男朋友。”


很多女孩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讀書時要求你是好學生,工作後問你是不是該結婚了。



但詹青雲走了很遠:從老家貴州走出,到了香港,到了美國哈佛。


我問她,借一百萬去讀哈佛,對你到底有什麼意義?


她說:它代表著非常辛苦的一段時光。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朱婷、石璐、周軼君都有相似的辛苦——


朱婷 13 歲開始練排球,因為起步晚,剛開始特別難。累,慘不忍睹地累。


“如果兜裡有錢,我就買票回家了。”


但她不甘心。


跟自己說:“我不想曇花一現,明年就不出現了。”



石璐剛打鼓時,有時觀眾只有 3 個,當時還住 400 塊地下室。


“子健(刺蝟樂隊主唱)生病,我又生孩子,真的想退了。”


但生完孩子後心裡開始癢癢。


於是帶著 6 個月的孩子一起上了音樂節。


周軼君剛做戰地記者時,累了就在辦公室的椅子上睡一會兒。


她現在還在說:好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但還是想多試一試。


很多時候,就是這些“不甘心”“心裡癢癢”“試一試”,讓女孩們不停往前走。


這或許也是你們的故事——


“當媽後生活太需要出口了,鼓起勇氣重新開始寫小說。


每天對著不到 1 歲的寶寶講故事大綱。在家裡各個角落寫過:洗衣機蓋上、切菜案板旁、孩子的玩具堆裡,甚至是馬桶上。



一年內寫了 20 萬字,現在已經出書了。


“接了個完全不懂的項目,我自己去工廠呆了一個星期。三十五度高溫,天天試產品。


數據彙報完,客戶把我送到電梯口,說:以後不管你在哪個公司,類似項目還找你。”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一箇中國女孩在職場上經歷多少困境,才能把職場變成主場?


你看到了,很多很多。



但也有希望。


周軼君跟我說,她去中東做戰地記者時,因為女性的身份得戴頭巾。有一次掉了,被拎出去。



“你不該呆在這裡。”


但同時,因為記者這個職業身份,“大家會挺少考慮你是男性或女性,就是把工作做好。”



這個時候,你就是戰地記者、鼓手、排球運動員、律師……



而不用在前面加一個“女”字。


我們香奈兒邀請的這 4 位中國女性,她們在用自己的選擇,展示女性更多可能:


你也許考慮過退縮,但你終將發現:堅持才是唯一的出路——



2016 年朱婷拿了里約奧運冠軍。


現在她說自己還在追求頂峰。


頂峰就像金磚人生一樣,是她所渴望的。“是經過所有的奮鬥,所有的苦難後,給的最好的一個肯定。”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你可以放棄,但你還是會有不可磨滅的熱情讓你繼續——



2019 年石璐因為《樂隊的夏天》,大家熟知了這位中國第一女鼓手。


“我喜歡的不是打鼓,我喜歡的是音樂。我可以玩到 50 歲。”


“認定一件事,它在你心裡,永遠是一個,閃閃發光的寶藏。”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你可以為了虛榮心去做一件事,但你也會因此認識世界——



2019 年周軼君導演了自己第一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周軼君不停地跟我說,自己的缺點就是總想“換點新的東西試一試”。


我想,這也是她的優點。


“一個人如果能夠真誠的對待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金磚人生”,這是她的態度。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你可以去不停地打破規則,並建立自己的——



2018 年詹青雲因為《奇葩說》,大家認識了這位“心懷浪漫”的知識分子。



她曾借一百萬去哈佛讀法學,但也告訴我:借一百萬不是一件冒險的事,她確信自己將來能掙回來才去做的。


她的終極理想是開自己的律所。“而理想是可以實現的。”


“能為自己的人生制定規則的生活,就是理想的金磚人生。”


別祝女孩們好看了,祝她們成功吧。中國女孩開始談論事業了


往前走,她們不一定會贏,但會為自己爭得領地。


這種自由而有力量的人生就是女孩們的金磚人生


是可以有野心、有勇氣、有成就感、有生命力、追求自我的人生;


是拋開女性的“女兒”“妻子”“媽媽”等身份,還可以成為誰的人生。


沒有哪個女孩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你做成了什麼,女性就能成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