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12月13日,重獲女王任命為首相的約翰遜返回唐寧街10號。

隨著保守黨在2019年12月12日一場事關英國未來百年走向的歷史性大選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似乎解決了脫歐前景長期晦暗不明的問題。在這次議會選舉中,保守黨獲得下議院總席次650席中的365席,從而大大超過半數所需的326席,這也是自1987年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勝選以來,保守黨贏得的最大勝利;工黨則僅獲得203席,遭遇從1935年至今的最嚴重失敗。

保守黨在掌握下院議員席位的絕對多數後,亦順理成章的控制了英國脫歐這一核心政治議題的話語權。因此,鮑里斯·約翰遜首相在勝選當天情緒激動的對支持者發出誓言,一定將在明年1月份帶領聯合王國完成延宕已久的脫歐大業。他說:“我們會在(明年)1月31日之前脫歐,沒有如果、沒有但是、沒有或許。”

但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隱憂也正在開始醞釀,英國脫歐難題的解決為蘇格蘭再一次的獨立努力注入了新動力。在12月12日的大選中,蘇格蘭保守黨議員一半落選,長期主張獨立並繼續留在歐盟的蘇格蘭民族黨卻新增13個議席,一舉拿下下議院中的48個議員席位,該黨贏得蘇格蘭45%的選票,而約翰遜的保守黨得到43.6%。

蘇格蘭民族黨黨首、蘇格蘭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13日進而重提再辦獨立公民投票的意願,她聲稱,蘇格蘭必須獲准舉辦公投,決定自己在英國的地位。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4部分組成。斯特金還當天在與約翰遜會談時告訴首相,她獲得的政治授權是給人民一個選擇,這也必須獲得尊重。“由於大選結果,唐寧街10號不能再對蘇格蘭人說,他們可以投票選蘇格蘭民族黨,但可以對他們的要求置之不理。”

約翰遜首相當即拒絕了蘇格蘭民族黨舉辦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要求,他說“應該尊重”5年前蘇格蘭公投選舉的結果。蘇格蘭已於2014年舉行過公投,以決定是否要從聯合王國獨立,最後反對獨立一方勝出。英國議會於1998年通過的蘇格蘭法令規定了蘇格蘭自治和重建地方議會事宜,具體規定了哪些權力屬於英國政府,哪些權力被下放給蘇格蘭議會。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皇家海軍設在蘇格蘭法斯蘭的戰略核潛艇基地

​根據蘇格蘭法令第30條規定,英國女王可以改變法令的有關規定,允許辦理蘇格蘭獨立公投。但如蘇格蘭要再辦類似2014年那樣的獨立公投,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需要得到依照蘇格蘭法令第30條發出的授權令。

不管怎樣,當前有關蘇格蘭獨立的話題,卻又重新復活了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前突然出現的防務難題,即英國核威懾何去何從此一或將動搖國本之大問題。2014年,蘇格蘭85%的選民參加了獨立公投,44.7%的人支持蘇格蘭從英國獨立,55.3 %的人反對。在上次投票前夕,英國政府已認真考慮過蘇格蘭獨立後,從蘇格蘭撤出部署在當地法斯蘭(Faslane)海軍基地的“三叉戟”核威懾系統的可能性。

按照蘇格蘭法令,蘇格蘭政府沒有防務權力,設在蘇格蘭的軍事基地及海上的防務開支均由倫敦負責。因此,蘇格蘭獨立問題立刻會涉及到英國的“三叉戟”核威懾系統,而一旦爆發大戰,它們將是英國生存所依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前衛級戰略核潛艇“勝利”號

英國的“三叉戟”核威懾系統

英國的核威懾力量由4艘前衛級核動力潛艇和潛載“三叉戟”彈道導彈構成。因受國力限制,英國不可能像美國、俄羅斯(蘇聯)等大國那樣,建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海基潛射彈道導彈”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英國的核軍力在鼎盛時期也只發展出空投型核彈與潛射彈道導彈,在20世紀,英國一度曾擁有空基核武打擊平臺。但自皇家空軍最後一種能攜帶核彈的“勝利者”式戰略轟炸機於1993年退役,及空投型自由落體核彈WE.177在1997年除役後,前衛級就成為英國現役唯一的海基核打擊平臺。

或者說,英國核威懾的全部家當,都集中在4艘搭載“三叉戟II”型(或稱D-5,UGM-133 Trident II)潛射洲際彈道導彈(SLBM)的前衛級(Vanguard-class)戰略核潛艇上。它們分別是:“先鋒”號(HMS Vanguard ,舷號:S28)、“勝利”號(HMS Victorious ,舷號:S29)、“警戒”號(HMS Vigilant ,舷號:S30)與“復仇”號(HMS Vengeance ,舷號:S31)。

“三叉戟”導彈(Trident missile)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於1980-1990年代陸續替代了“海神”導彈和“北極星”導彈。主要型號有“三叉戟I”型(UGM-96 Trident I)和II型,“三叉戟I”現已除役。“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導彈,算得上是當今美英兩國海基核嚇阻武力的中堅打擊手段。

美國海軍現役有18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前4艘俄亥俄級被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三叉戟II”型被部署在後期生產的14艘俄亥俄級潛艇上,每艘可配備24枚彈道導彈。據估計,美軍每枚“三叉戟”導彈攜帶8個分導的10萬噸級核彈頭,英軍則為3個彈頭。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在今年5月試射“三叉戟Ⅱ”型導彈

​前衛級核潛艇使用的“三叉戟”導彈彈頭部分是英國自行設計的。“三叉戟”導彈射程12,000公里,導彈自水下發射升空後,兩分鐘之內速度即可達到每秒鐘6,100米。導彈進入太空後,由衛星導航系統鎖定目標,3枚核彈頭分別脫離火箭,打擊三個不同的目標,彈著點精確誤差在數英尺之內,破壞力相當於二戰時美國投下的原子彈“小男孩”之8倍。

前衛級是在1986-1993年間,由維克斯公司建造皇家海軍第二代戰略核潛艇。英國的第一代戰略核潛艇為決心級(Resolution-Class),一共也建有4艘(“決心”號,S22;“反擊”號,S23;“聲望”號,S26;“復仇”號,S27)。決心級在1996年前已經全數退出現役。

前衛級核潛艇全長149.9米,全寬12.8米;水上排水量14,891噸,潛航排水量15,900噸;視艇上食物、淡水等資源,在理論上該級艦可做到自持力無限。首艦“先鋒”號在1993年8月14日服役,四號艦“復仇”號則在1999年11月27日服役。

每艘前衛級核潛艇載有16枚“三叉戟II”型彈道導彈與最多192枚核彈頭,但因為履行英國對核裁軍的國際承諾,在“警戒”號上只裝載了8枚。前衛級還安裝了4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消音瓦、電子戰和誘餌系統等。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

​此外,在皇家海軍服役的還有7艘攻擊型核潛艇,其中特拉法爾加級(Trafalgar-class)4艘(英國第三代攻擊型核潛艇,維克斯公司建造;前兩代分別為勇士級、快速級)、及其後續艦機敏級(Astute-class)3艘(英國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BAE系統公司建造。“機敏”號,S119;“伏擊”號,S120;“機警”號,S121)。

特拉法爾加級首艦“特拉法爾加”號(S107)在1983年5月27日服役,潛航排水量約達5,300噸,裝備“戰斧”巡航導彈及“旗魚”重型魚雷;機敏級首艦“機敏”號(S119)於2010年8月27日服役,潛航排水量7,400噸。相比前型艦,機敏級裝有6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載彈能力達38枚,因此可裝備更大量的“戰斧”導彈和“旗魚”魚雷。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機警”號

​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表面覆蓋了39,000多塊消音塊,號稱英國曆史上最安靜的潛艇,據說其水下航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噪音“不會超過一隻幼年海豚,從而確保其不會被敵艦所探測。”英國還將計劃建造4艘最新型的機敏級以取代剩餘的特拉法加級潛艇。最近一艘服役的機敏級潛艇,是在2016年3月18日才加入海軍的“機警”號(S121)。

位於蘇格蘭法斯蘭的皇家海軍基地是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的母港。前衛級核潛艇因裝備有16枚“三叉戟II”多彈頭型洲際彈道導彈,加上核彈頭,從而形成了英國具有第二次打擊能力的核威懾。可以說,這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只要存在一天,它們就是維持聯合王國在現時世界大國地位的主要象徵。正如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防務專家羅恩·史密斯教授所言,“核威懾力量是英國保障其在世界上大國地位的一張王牌。英國沒有一位政客敢站出來說,我們不要核威懾力量了。如果英國放棄了核威懾,歐洲就只剩下法國有核武器了。”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英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決心級

​自英國的第一代戰略核潛艇“決心”號在1967年10月2日進入海上作戰序列,直到今天,皇家海軍的4艘前衛級核潛艇“先鋒”號、“勝利”號、“警戒”號與“復仇”號,仍然輪番出航。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它們當中總有一艘潛艇載著核導彈悄悄遊弋在世界某處的大洋海底執行戰備巡航。

前衛級核潛艇每次巡航週期為3個月左右,乘員160名,過去全部為男性,到2010年代,女兵才第一次上艦服役。當核潛艇駛離基地潛入大西洋底後,與基地的直接通訊聯繫被切斷。由核燃料驅動的潛艇無噪音,幾乎無法被探測到,這樣英國便可保持“不間斷海上核威懾”。

而每位英國新首相拿到唐寧街10號大門鑰匙後,首先要做的事之一,就是把一封密封的個人信件:習慣上稱之為“最後的選擇”,交到出航的核潛艇艦長手裡。但只有在核戰爭爆發時,艦長才可打開信,裡面是英國首相對如何實施核打擊的指令。核打擊的命令只有英國首相本人有權下達。

首相的指令通過密碼傳到核潛艇電訊室,譯碼後送達指揮室由艦長確認。艦長確認後打開指揮室裡的一個保險箱,裡面裝有給導彈發射官的操作指令。保險箱裡另有一個小保險箱,其內裝的即為那封名為“最後的選擇”的信。這封信是時任英國首相給艦長的,假如英國本土遭到核打擊,在政府和軍隊最高指揮當局與潛艇的聯繫徹底切斷的情況下,艦長打開信,按信中的指令行事。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警戒”號核潛艇

​比如在前衛級“警戒”號核潛艇上,負責按核彈發射電鈕的是一名少校軍階的潛艇武器官。按鈕裝置很像一個“柯爾特45”式手槍的槍柄,手握住它,中指輕輕一擠,核導彈就發射出去了。這個發射裝置上沒有自毀按鈕,萬一發射,開弓沒有回頭箭,世界末日頃刻來到。而在“警戒”號潛艇上,為“世界末日”倒計時的,是一位女兵,當啟動核導彈發射程序時,她坐在武器官身邊,協助倒計時發射的每一道程序。首相卸任時,信將由海軍原封退還,代之以一封新任首相的“最後的選擇”信。所幸,迄今每一封首相的信都沒有打開過。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在大洋上的英軍核潛艇

英國核威懾力量的發展經過

實際上,每當前衛級核潛艇載著“三叉戟II”導彈離開蘇格蘭西海岸的法斯蘭基地,切水無痕的潛入大西洋的萬里波濤中時,那些有關如何保持英國的核威懾力量的爭執,從冷戰時期到現在,卻總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而要分析未來爭論的意義,首先要對英國核威懾力量的昨天和今天有一個概要的瞭解。

2016年7月18日,英國下議院以472票比117票,決定性的通過更新換代英國唯一的戰略嚇阻利器—“三叉戟”核威懾系統之決議。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這雖然是由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主導通過的議案,但提出者卻是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唐寧街10號的目的很清晰:脫歐後延續英國在全球的實力與影響力,“三叉戟”海基核打擊力量攸關英國的國家存亡利益。

英國“三叉戟”核威懾系統在之前的十幾年中,曾因為財政困境、蘇格蘭反核運動跟獨立公投,多次出現存續爭議。在2016年,更由於當年英國的脫歐公投,注入了更多不確定因素。但幾經波折和鬥爭,唐寧街10號卻依然下定決心要堅持保有前衛級核潛艇與“三叉戟Ⅱ”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力挺基於海上平臺的核威懾能力。

那麼,無論內外情勢多麼艱難,英國政府為何也要堅決保住“三叉戟”核威懾系統呢?這得從聯合王國核武裝的發展起源說起。

早在1937年2月,納粹德國就開始執行謀求核武的“鈾計劃”;二戰爆發初期,英國的科學家已意識到同盟國必須研製原子武器,但研製核武所需要的人力和財力,並不是深陷於同納粹德國苦戰的大英帝國所能承擔的;顯然,相比英國或英國,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人更有優勢製造原子彈,而直到1941年前期,華盛頓因何種原因還沒展開相應的“曼哈頓”計劃。於是,在1943年8月19日,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代號“四分儀”的加拿大魁北克首腦會議期間,秘密簽署了英美聯合研製核武的《魁北克協議》。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魁北克會議期間,美英領導人及各軍種參謀長合影。

根據協議,英國把其現有的核武器研究成果及頂尖科學家盡數投入“曼哈頓”計劃,以加快盟國的原子彈生產進程。英美兩國在資源和情資共享的前提下,確立了“不會對彼此使用核武、在未經對方同意下不會對第三方使用核武、在未經對方同意下不會對第三方披露研究內容”原子彈開發三原則。

但在二戰結束不久,《魁北克協議》於1946年因美國國會新通過的《原子能法案》而失效。該法案規定不得向外國洩露民用、軍用核能情報及設計數據,這導致英國、加拿大等盟國不能再像二戰時那樣輕易取得美國的核知識。迫於情勢,英國只得克服種種困難轉向自力研發核武,在戰後首任首相剋里門特·艾德禮的全力推動下,英國軍方在1952年10月3日於澳洲蒙泰貝洛群島實施“颶風”行動,完成首次原子彈試爆。

在核子試爆成功後,英國軍政各界卻對是否要獨立擁核意見很不統一,並分成了“棄核派”、“並行派”及“擁核派”三派。

以國防科技精英為主的棄核派認為,美國的戰略空軍足以保障歐洲安全,在華盛頓的核保護傘下,倫敦不需投注大量精力和金錢,參與美蘇超級大國間的核武競賽,而應儘早恢復傳統的海空作戰力量;以軍方高級將領為代表的並行派指出,英國必須有發展核武器的能力,但也要兼顧發展常規軍力,以因應蘇聯在歐陸與日俱增的安全威脅;擁核派的旗手則是重回首相寶座的丘吉爾,他從維護大英帝國在世界上地位的戰略角度出發,警告英國人,“若不發展熱核武器,就會在戰略上完全依賴美國保護,等於放棄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的地位。”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經過多年建設,法斯蘭基地成為英國核威懾力量所在。

​不出意外,丘吉爾依靠自己無與倫比的雄辯技巧與首相地位,贏得了英國國內這場關於發展核軍備大辯論的勝利,並從此奠定了英國發展“獨立嚇阻能力”的核戰略。諳熟歷史、深知大國競爭之殘酷的丘吉爾,對英國核威懾戰略的論述可以高度概括成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紐約是如此容易受到攻擊,美國將不會為了倫敦的毀滅對蘇聯發動核打擊,因此英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力量,以及報復手段。”就這樣,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不管是保守黨還是工黨都積極支持發展一支獨立的核武裝,核武議題成了一向愛就重大外交、國防政策議論紛紛的英國下議院沒有差異的“唯一的聲音”。

接下來,英國又連續展開氫彈試爆測試,其投射方式是常見的利用重型戰略轟炸機攜帶核炸彈,飛到目標上空投擲。在經過4次核試後,英國的氫彈試爆於1955年11月8日宣告成功。英國氫彈測試成功的收穫是促成倫敦和華盛頓在1958年簽署《英美共同防禦協定》。這份協定的關鍵內容,就是確保英美之間在核武器與載具的使用、研製、測試,乃至於軍用反應堆建造等多方面的合作。

可以說,《英美共同防禦協定》奠定了始於二戰戰火考驗的英美“特殊盟友關係”的政治基礎。倫敦此後能借用藏於美國內華達州沙漠深處的地下核試場,取得華盛頓在核彈頭設計和安全機制上的種種先進技術。而1963年4月17日服役的皇家海軍第一艘戰略核潛艇“無畏”號(HMS Dreadnought,S101),也是這一防禦協定的產物。英國第一代用於實戰的核炸彈—“黃色太陽”(Yellow Sun),據信也是在美國提供部分設計資料後研製完成的。但倫敦吸取了美製B28核炸彈安全性不足的教訓,少走了些彎路。

因核技術在海軍大型水面戰艦和潛艇上的運用,還有運載火箭技術的進步,到了1960年代,核武器的載具主力已經從先前的戰略轟炸機傳統投擲逐步轉為利用陸基或海基平臺的彈道導彈發射。為加速應對這個革命性的技術變化及現實的冷戰威脅,倫敦和華盛頓曾考慮分工合作:美國研製遠程洲際彈道導彈,英國則研製中程彈道導彈。

但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發的“藍光”彈道導彈(Blue Streak)耗時太長,價格亦很昂貴,英國軍方便轉而投資美國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GAM-87“天空閃電”空射型彈道導彈,該計劃在1962年卻被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下令取消。因突防帶來的高風險,麥氏對用轟炸機發射導彈持反對態度,他認為岸基和海基彈道導彈的問世,讓“天空閃電”式導彈失去了戰術價值,此時美國已在盡全力研製“民兵”洲際導彈;麥克納馬拉也並不認為英國人需要擁有獨立的核武力量。

在麥克納馬拉終止“天空閃電”導彈時,英國人把他們建設核威懾的差不多所有希望都放在這個項目裡面了,這引發了美英之間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機。唐寧街10號和軍方對此大為不滿,原本一面倒支持核武裝的下議院也開始出現“反核武”聲浪,英國自由黨領袖喬·格里蒙德說:“這難道不是標誌著獨立威懾政策的徹底的破產嗎?難道這情景不是全世界除了這個國家的保守黨外的任何人都看的清清楚楚的嗎?”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肯尼迪和麥克米倫在拿騷會晤

為平息英國人的怒火,華盛頓決定給自己的老盟友一種全新戰略性進攻武器—“北極星”導彈。1962年12月,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和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在加勒比海島國巴哈馬的拿騷會晤,雙方展開三天會談後達成《拿騷協議》。協議規定美方將向英國提供最先進的UGM-27“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此後,英國核威懾力量的管理權事實上由皇家空軍轉給了皇家海軍,皇家空軍則使用WE.177彈頭保持空基核打擊能力。該彈頭曾在很長時間內被安裝在“火神”、“勝利者”等型號的戰略轟炸機上。

英國還按協議把蘇格蘭格拉斯哥附近的“聖潔”海灣租給美方,作為美軍核潛艇的泊地。而且,英國的核武裝將被納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核威懾力量的一部分,只有當其核心國家利益受損時,方可獨立使用。

但法國的做法卻與英國截然不同。華盛頓借給英國提供“北極星”導彈的機會,換得核潛艇基地,並象徵性的把本國一部分核力量納入北約組織,又以北約名義收編了英方核武器的指揮權,削弱了倫敦獨立核威懾的能力。在1960年2月13日方取得核武的法國,卻拒絕了美國的“北極星”導彈;1966年3月7日,夏爾·戴高樂總統單方面通知華盛頓,巴黎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體系;1967年3月14日,駐法美軍被命令全體撤出法國領土。過了43年,尼古拉·薩科齊總統在2009年才決定法國重返北約。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北極星”潛射導彈

​為配合列裝“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1963年,維克斯公司開始建造英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決心級。決心級艇長129.5米,寬10.1米,潛航排水量8,500噸,水下航速25節;每艘能攜帶16枚射程為4,600公里的“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每枚導彈上各搭載三枚彈頭,但都瞄準同一目標。與後來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前衛級“三叉戟”彈頭配置思路一樣的是,皇家海軍的“北極星A3”導彈所搭載彈頭不是美製的W58,而是英國自制的ET.317。決心級首艦“決心”號在1967年10月2日服役,4艘該級艦在1969年12月前成軍,打造了英國第一代海基核威懾力量。

在經歷1970年代的政治動盪,1980年代冷戰高峰及與之相伴的超級大國軍備對抗升溫,等到保守黨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於1979年5月3日拜相上臺時,決心級核潛艇已服役超過10年。而美軍核潛艇上的“北極星”導彈正在換裝為新一代的“三叉戟”,一心重振英國國威的撒切爾首相決心為皇家海軍的核潛艇也全面換裝。

1982年,倫敦和巴黎修改導彈銷售協議,英國將獲得65枚最新版的 “三叉戟Ⅱ”潛射洲際導彈(英國負擔5%的研發費用),美國負責導彈的維護,英國則自行研製適合“三叉戟Ⅱ”型導彈的核潛艇及彈頭。

1986年後,撒切爾政府宣佈建造4艘第二代戰略核潛艇,即前衛級,其排水量接近上一代決心級的兩倍。1993年,首艦“先鋒”號交付給皇家海軍。值得一提的是,前衛級本是應付冷戰時代軍事衝突的產物,但當它投入現役時,蘇聯早已解體。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前衛級首艦“先鋒”號

前衛級戰略核潛艇的使用壽命將持續至2024年。但因更換一代新潛艇需要大約15年的時間,所以在2006年,工黨的託尼·布萊爾政府在保守黨配合下,決定建造新的4艘戰略核潛艇,也就是第三代無畏級(Dreadnought-class submarine),估計造價在150-200億英鎊。而這只是建造費用,不包含維護和運行的花費,英國要想保有“三叉戟”核威懾體系,總開銷可能達一千億英鎊。

為保住英國的大國地位及英美特殊同盟關係,布萊爾首相2006年曾說,倫敦放棄核威懾將是“不明智且危險的”。時年英國的國防白皮書也聲稱,“三叉戟”系統是“最便宜、最安全”的嚇阻選項。在2007年的投票中,下議院以409票比161票,保住了“三叉戟”核威懾系統。

英國第三代戰略核潛艇無畏級的設計在2009年就已開啟,但其建造時程長達17年,預計2028年才能服役,其服役期將持續至2060年代。英國還準備加入美國在2002年發起的“三叉戟”導彈延壽計劃,這可讓已在役多年的“三叉戟Ⅱ”型服役至2042年。

2010年5月11日,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的聯合政府接替工黨上臺,

英國財政受到全球金融海嘯沉重打擊,卡梅倫政府被迫出臺系列裁軍政策,“三叉戟”系統一時也傳言在可能名單之列。但英國國防部寧可大砍常規兵力,哪怕讓有著光榮戰史、曾經統治海洋一個半世紀的皇家海軍面對長達十年的“無航母空窗時期”,也不願放棄海基核威懾力量。而英國各政黨在核威懾問題上達成的妥協是:英國的核威懾力量需要保持、不能動搖。但更新時的花費要錙銖必較,儘量省錢。

英國為什麼如此堅持維護“三叉戟”核威懾系統?最顯而易見的道理是,“核威懾力量必須保持,與其說是擔心遭到核攻擊,不如說是害怕失去英國的地位。”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前衛級戰略核潛艇“復仇”號

目前,儘管有替代自水下發射“三叉戟”彈道導彈的幾個選項,但威力和可靠性都不如現有的海基核打擊系統。一種選擇是陸基發射系統。可它容易遭受攻擊,而且在擁擠的英倫三島上也很難找到立足之地;一種選擇是用巡航導彈取代彈道導彈,由多艘潛艇或水面艦艇發射。但巡航導彈射程至多隻有1,000-25,00公里左右,且速度低,容易被攔截擊落;另外一種選擇是利用遠程戰略轟炸機從空中發射導彈。但同樣的問題是,導彈射程短、飛機在空中容易受到攻擊。且如前述,英國已沒有現役的戰略轟炸機可用。

針對“三叉戟”核威懾系統,歷屆英國政府曾做過三次全面的檢討評估。三次評估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替代選擇有,但造價並不一定比潛載“三叉戟”核導彈體系更便宜。從可靠性、安全性和核威懾有效性上衡量,“三叉戟”系統仍是將來維護英國國家地位和安全的最好選擇。

即將因選戰慘敗辭職、在2015年9月意外當選工黨黨魁的傑里米·科爾賓,是一位幾十年如一日的反核鬥士,他對英國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的觀點也迥異於工黨主流路線,這使得工黨內部關於“三叉戟”核威懾體系的爭論驟然激化。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駛離法斯蘭基地的英軍核潛艇

​有趣的是,科爾賓雖與大多數工黨議員意見相左,但他的堅強後盾—英國工會在這個問題上,卻以保護造船廠工作為最高原則,保留“三叉戟”核威懾系統必然要建造核潛艇,開工核潛艇就意味著造船廠有工作崗位。於是,科爾賓提出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解決辦法:繼續保留前衛級核潛艇與“三叉戟”導彈,但不攜帶核彈頭。

此言一出,科爾賓立刻淪為網上的笑柄、政治對手的把柄。不裝核彈頭你嚇唬誰呢?但科爾賓振振有詞,他說本人不相信任何世界領導人會動用核武器,至少,如果他是英國首相,任何情況下都不會下令按核彈電鈕。

除了科爾賓曾給英國的“三叉戟”核威懾系統帶來的衝擊,當下,最大的影響當屬蘇格蘭的走向了。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舉辦獨立公投失敗,但在公投辯論過程中,皇家海軍“三叉戟”核打擊力量設在蘇格蘭西南部克萊德灣的法斯蘭海軍基地和庫爾港核武軍火庫,卻一再成為各方討論的焦點。

蘇格蘭民族黨一向反對在蘇格蘭大城市旁邊部署核武器,他們期待在獨立後把英國的核武器從蘇格蘭撤走。但對海上作戰而言,為讓前衛級核潛艇行動時儘量保密,其駛出母港後必須儘可能快潛入大西洋的深海中,而蘇格蘭的峽灣地形正好是一處絕佳的核潛艇基地。這裡既面向開闊的大洋,使核潛艇有快速駛入大洋深處的通道;又能借助地勢給戰略核潛艇基地以天然掩護屏障。正因為如此,皇家海軍在2014年4月專門發表聲明,提醒政治家和民眾,假如英國的核威懾武力被迫遷出蘇格蘭,會嚴重撼動到英國引以為傲的核威懾打擊能力。

英國大選的影響:蘇格蘭或再公投 皇家海軍核威懾力量何去何從?

約翰遜登上“勝利”號核潛艇

​2019年7月29日,剛出任英國首相5天的約翰遜便來到蘇格蘭的法斯蘭海軍基地,視察了在母港停泊的前衛級“勝利”號戰略核潛艇。他這一姿態充分說明了“三叉戟”核威懾體系及法斯蘭在英國政府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對或會發酵的蘇格蘭再一次獨立公投風暴,英國下議院議員安格斯·麥克尼爾認為,如約翰遜首相不允許蘇格蘭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話,蘇格蘭民族黨48名議員只要辭去在英國議會中的席位,就會引起一場憲法危機。這位蘇格蘭民族黨資深成員長期要求黨首斯特金,在英國政府拒絕舉辦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情況下考慮其它選項。

但支持蘇格蘭留在英國的遊說組織負責人帕梅拉·納什說,儘管在今年12月大選中蘇格蘭民族黨席位增多,但是大部分蘇格蘭人(54%)都沒有支持主張獨立的政黨。

2019年6月,英國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的馬爾科姆·查爾默斯教授在一份報告中分析,如果皇家海軍在蘇格蘭獨立後被迫撤出法斯蘭基地,在英格蘭南部重新部署,費用會高達30億英鎊,而且會遭到基地附近居民反對。但有觀點稱,即使蘇格蘭獲得獨立,也會面臨來自北約和美國的壓力,要求蘇格蘭允許“三叉戟”核威懾系統繼續被部署在法斯蘭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