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喂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從11月開始,所有的養殖戶最關心的就是冬季小龍蝦到底需不需要投餵?怎樣投餵?每次需要投餵多少?但是,根據實際觀察,有的小龍蝦養殖戶天天往稻蝦田裡面投餵豆漿也不一定把蝦苗養的很大,當然不投餵豆漿的稻蝦田裡面的小龍蝦肯定會更小。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者說本質就是小龍蝦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有哪些攝食習慣?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吸收補充哪方面的營養物質?最後投餵的地方對不對?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豆漿豆粕

其實投餵豆漿本來沒有錯,畢竟誰不想讓小龍蝦長的快一些呢?長得快,長的大,明年開春才有早苗和早蝦出售,才能夠賺取高價。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好到要用到刀刃上,如何投餵,搞清楚投餵的目的和意義在哪裡?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才能夠避免餌料浪費。這也是本文今天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具體來說,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展開分析

小龍蝦不同階段的攝食習慣有哪些變化?

小龍蝦在低溫天氣下的棲息特性是什麼?

小龍蝦的這些特殊性對冬季低溫投食有哪些要求?低溫天氣下正確的投食餌料的思路是什麼?

小龍蝦不同階段的攝食習慣有哪些變化?

一,案例展示:

12月上旬開始,如果你有心觀察,會在巡塘的過程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你用水桶在水草裡面舀小苗上來的時候,會發現水桶裡面有很多線蟲幼蟲和螺螄幼蟲,根據我的親身經歷,在環溝邊上靠近田埂這邊,水荇草裡面線蟲幼蟲非常多,如果視力不好或者沒有仔細觀察的養殖戶,會以為水桶底部哪些黑色的東西是水草殘渣,哪些線蟲非常小大小規格就像繡花針,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仔細觀察,呢會發現這些線蟲在緩慢蠕動,而水花生裡面更多的是那種黑色的螺螄幼蟲,大部分時候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草叢裡面,不仔細看是看不道的,小螺螄和一顆爆米花差不多大。一般在這種地方舀小苗會多很多,原因大家自然明白,浮游動物自然是小龍蝦的天然適口餌料。而我們養殖戶在冬季11月份之後一直到現在,只要天氣合適,都會將豆漿和豆粕投餵在這樣的地方。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黑色的就是線蟲幼蟲


二,理論分析:

1,幼蝦和蝦苗階段:從小龍蝦蝦仔脫離母體開始一直到小龍蝦長到3釐米之前,(1斤500克,1錢就是5克,3釐米大約是2.5克,這個規格可以說是非常小了)這一時期小龍蝦本身活動能力不強,同時攝食能力以及消化能力也很弱,多數時候,都是以稻蝦田(塘口)裡面現成的底棲性的小規格浮游動物和水藻為食,冬季主要就是硅藻和線蟲幼蟲,小螺螄太大吃不了。當然,這個階段的小龍蝦也吃人工投餵的豆漿和豆粕,但是相比之下,更喜歡吃天然適口的浮游動物和水藻。小龍蝦無論是在任何時候都是以補充蛋白質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水藻和線蟲一個是植物性餌料一個是動物性餌料,顯然,單純比較起來,比只吃豆漿和豆粕的話,營養補充更加全面,不過鑑於小龍蝦有貪食的習慣,多多益善,來著不拒。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天天投餵,長這麼大就很不錯了


2,成蝦階段(大於3釐米的小龍蝦):成蝦階段由於小龍蝦已經完全長大,所以無論是攝食能力還是適量都大大加強,基本上是什麼都吃,不過對於豆粕豆漿以及藻類顆粒物以及小規格的浮游動物已經不適應,更喜歡吃大規格的浮游動物,比如螺螄,和蚌肉以及各種小雜魚,當然還有人工投食的動物性餌料和適口的水草。而大於3釐米的小苗,單從水體吸收攝食浮游動物和硅藻已經不能夠滿足自身營養需求,所以需要補充大量的人工餌料,比如豆漿和豆粕以及其他餌料。但是天然餌料還是需要繼續使用進行培養供給。

3,補充說明:在小龍蝦的一生之中,它的游泳能力一直都是很差的,在自然條件下對行動比較快的動物性餌料的捕獲的機會少(比如各種小雜魚以及喜歡棲息在水面的水生昆蟲等等)。因此在食物的組成中行動緩慢的浮游動物和植物性餌料的成分達到了90%以上,包括各種水草和適口藻類,比如冷水硅藻和常溫小球藻等等。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小苗攝食硅藻


明白了小龍蝦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攝食習慣之後,我們再來具體分析一下,小龍蝦在目前(11月份到12月份結束)低溫天氣下,具有哪些比較明顯的棲息特性呢?

小龍蝦在低溫天氣下的棲息特性是什麼?

一,案例展示:

通常在這個季節,養殖戶要想了解自家稻蝦田裡面的小龍蝦的數量以及生長的規格大小,通常都會用水桶去環溝附近水草茂盛的地方舀水,只有這些地方才是小龍蝦最多的地方。如果你在環溝附近水草比較少的地方舀的話,基本小龍蝦很少,如果是在稻蝦田淺水種植區的話,根本看不見小龍蝦。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蝦多,線蟲也多


二,理論分析:

1,低溫小龍蝦不活動:我記得11月份剛開始的時候,只要天氣晴朗的中午前後,這個時間段,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在環溝邊上的水體裡面,有大量的幼蝦活動,這個時候溫度嗨喲20°左右。而隨著12月份的到來,氣溫越來越低,這個時候再去巡塘,肉眼就很難看見小龍蝦了,基本上只有在環溝裡面才可以發現小苗的蹤影。本身小龍蝦就不愛活動,天氣冷溫度低,水面和水下的溫差就比較大,因此都藏在水草茂盛的水下不出來活動。

2,低溫小龍蝦不愛吃食:進入12月份,氣溫越來越低,小龍蝦屬於變溫動物,當氣溫低於10°的時候會減少攝食量,當氣溫低於8°的時候會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不吃不喝,所以這個時候投餵豆漿豆粕,小龍蝦基本也不會吃。而12月份氣溫普遍都在0°左右徘徊,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際情況來看,都沒有必要投餵豆漿和豆粕了。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3,低溫水淺小龍蝦全部棲息在深水位水草縫隙裡面:理論上來說,當進入12月低溫天氣之後,稻蝦田盈滿保持滿水狀態,至少要將內田埂淹沒為好,當然汙水可用那沒有辦法,只能另當別論了。這個時候小龍蝦會往溫暖的地方跑,什麼樣的位置最適合小龍蝦棲息呢,環溝水草多的地方,環溝水深,水草多的地方,透明度低,浮游動物多,水溫相對比較高。

這個就為小龍蝦養殖戶投餵豆漿和豆粕提出了要求,要求投對地方。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正確投法


低溫天氣下稻蝦田的特有的生態環境特點,對小龍蝦的棲息屬性提出了特殊要求,相應的也影響了小龍蝦養殖戶投食豆漿和豆粕的行為,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龍蝦的這些特殊性對冬季低溫投食有哪些要求?低溫天氣下正確的投食餌料的思路是什麼?

1,投與補投看具體情況:11月份這一整個月,當天氣晴朗的時候,白天氣溫最高可以達到20°以上,平均溫度也有10°以上,這種情況下是非常適合小龍蝦活動覓食的,所以養殖戶在天氣好的前提下,堅持1畝田(環溝投食為主)2斤的投餵量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小龍蝦有進食慾望,就建議多投,不要擔心小龍蝦吃不完,也不要擔心汙染水質,低溫天氣下,沒吃完的豆漿和豆粕還可以用來肥水培藻培育線蟲和螺螄等等浮游動物。但是進入12月份之後,氣溫會大幅度下降,俗話說的寒冬臘月指的就是這段時間,白天天氣好的時候,最高溫度可以10°以上,不過總體氣溫非常低,一般在這個時候,小龍蝦基本上都不會出來活動覓食,而且攝食慾望不大,投食豆漿和豆粕沒有多少小苗吃。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2,投餵豆漿和豆粕要趁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投餵豆漿和豆粕的正確時間,應該是在12月份以前,主要是在整個11月份和10月中下旬額時候,這個時候氣溫還比較高,投餵豆漿和豆粕的話,小龍蝦的攝食率還是比較高的,同時生長速度和蛻殼速度還是比較快的,12月份,寒冬臘月的時候其實投餵豆漿和豆粕都不起多大作用了。

3,投餵豆漿的位置要準確:我在前面就提到過,鑑於低溫天氣下,小龍蝦處於避寒的生理本能,絕大部分情況下,小苗都會棲息在稻蝦田深水環溝水草茂盛的地方,因為這個地方水溫高,透明度低,便於小苗棲息躲藏。所以,養殖戶在投餵豆漿豆粕的時候,最好是投在環溝邊上的水草裡面,投到其他地方沒有小龍蝦活動,水草裡面的小龍蝦也不會去其他地方覓食,投了白投,等於浪費。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錯誤投法


4,補充:由於11月中旬之後,氣溫逐漸開始降低,而且多數養殖戶的稻蝦田裡面豆豆長了很多青苔,所以,天氣晴朗的情況下 ,投餵豆漿的時候注意不要投餵到青苔上面,這樣浪費餌料,同時小苗也吃不到。

題外話:

秋冬季稻蝦田真正要管理到位的工作還是肥水,肥好水,水體透明度降低,有助於防範冬季青苔大量滋生,同時還可以為水體保溫,更重要的是肥水培育了硅藻水以及大量的浮游動物,比如線蟲(就是水蚯蚓),小螺螄等等。這些都死小龍蝦的天然適口餌料,其實只要保證天然餌料充足,保溫工作做好,12月份之後,稻蝦田其實是並不需要人工投餵豆漿和豆粕的。

11月到12月有的養殖戶天天投餵豆漿小龍蝦也不長,原因出在哪裡?

投餵豆漿之後,小苗不長的原因一是將豆漿投餵到別的地方去了,其次是投餵的時間晚了,12月份之後再投豆漿豆粕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低溫天氣小龍蝦冬眠不吃不喝,投餵餌料沒有意義,何況浮游動物和硅藻就在旁邊,小苗想吃餌料隨時都可以吃,以上就是這兩個也投餵豆漿和豆粕之後小龍蝦不長的原因,朋友們可以對號入座哦,看看你們的小苗吃了不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