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年計劃106.8%

穩就業、保發放、促增收,今年我省人社領域民生工作成績亮眼:截至11月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4.9萬人,完成年計劃106.8%;確保718.9萬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12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全省人社領域重點民生工作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省以穩就業為重點,大力促進就業創業。人社部門實施了“促進大學生留遼回遼來遼就業創業”、“百校千企”人才對接計劃等活動,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1.95%,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動態就業率達100%。同時,全省人社系統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85家,扶持創業帶頭人1.1萬人,帶動就業6.1萬人,並幫助10.8萬就業困難人員、48.7萬失業人員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

截至11月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4.9萬人,完成年計劃106.8%;城鎮登記失業率4.13%,低於年度控制目標0.37個百分點,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以保發放為重點,我省全力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截至11月末,全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266億元,總支出2168.5億元,確保了718.9萬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全省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806.5萬人、668.4萬人、823.8萬人。失業保險階段性降費率政策期限延長至2020年8月31日,每月減徵失業保險費約1億元。我省還大力推進社會保險扶貧工作,在全國率先完成87.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數據核實比對,160萬名貧困人員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其中76萬人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以促增收為重點,我省積極推進城鄉居民和各類群體收入增長三年行動計劃。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6.6%、8.2%。全省月最低工資標準一、二、三、四檔分別提高到1810元、1610元、1480元、1300元。此外,通過推動完善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分配機制、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範圍、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等工作,進一步優化調整了收入分配結構。

同時,我省進一步提高了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為263萬城鄉老年居民發放了高齡養老金;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月人均提高133元,調整後達到月人均2608元;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一級工傷人員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卹金最低標準調整後分別達到每月2481元、1940元、1136元;提高失業金標準,今年向49.4萬人次失業保險金領取人員發放價格補貼2958萬元;下大力氣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截至11月底,全省辦理農民工欠薪案件577件,為1.84萬名農民工追償工資3.2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