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法國大罷工:不信任情緒下 所謂“自由”被放大

專家談法國大罷工:不信任情緒下 所謂“自由”被放大

圖為在法國巴黎,人們參加示威遊行。(圖片來源:新華社)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周文元12月11日北京報道】連日來,法國遭遇大罷工與示威遊行,民眾以此表達對政府養老制度改革的不滿。多位研究歐洲問題的專家認為,這次改革,政府過於追求效率,沒有廣泛徵求意見,民眾的抗議,是對政府不信任的表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年,法國有種聲音,稱養老制度體系拖了該國經濟發展的後腿,改革到了不得不改的階段。理性來看,法國政府主張的養老制度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因太強調效率,改革方案的討論不夠充分。

崔洪建稱,法國政府的養老制度改革早已擺上日程,但因“黃馬甲運動”推遲。其實,法國民眾不滿意於當前的現實生活,希望改變現狀,但這種訴求與政府的改革方案,出現了錯位。而且,他們對改革預期持悲觀態度。

悲觀情緒的積累,也影響民眾對政府的態度。崔洪建稱,從薩科齊到奧朗德,法國很多改革未果,由此,民眾對政府的信心進一步下降。再加上,法國經濟沒有顯著改觀,民眾對就業、收入的前景信心不強,總之,這次改革並處在理想時期。

崔洪建還說,不信任情緒下,法國民眾所謂的自由表達權利就會被放大,將民權推向近乎極端位置,而法國有完備的、權力較大的政府系統,矛盾就在這種張力中產生了。

“法國的勞資結構相當固化,現在改起來很難。”近日,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國際關係室主任趙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多年來,法國勞工政策遲遲沒有實質性的改進,勞工組織很強勢,阻礙了法國左右兩翼政黨的改革進程,限制了企業發展,影響了該國經濟增長。

“法國有很強的街頭政治傳統,激進的運動並不少見。”趙晨稱,法國大革命時期,民眾走出咖啡館,上街壘,激烈鬥爭的傳統至今仍存在。此外,這也與當前歐洲的極端化不無關係。從不久前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可以看到,極左翼和極右翼力量在上升。面對這次改革,法國民眾是否有極端化的表達,還有待觀察。

崔洪建則認為,目前來看,法國政府改革決心很大,會繼續推進改革,但民眾的抗議,如果像“黃馬甲運動”一樣持續下去,且規模越來越大,政府會調整策略,多對話,徵詢意見,但改革方向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