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文|野離離

網上盛傳“南京家長已瘋”“上海媽媽瑟瑟發抖”之類的言論,都無一例外劍指當下的素質教育。

一個多月前南京教育局推行一系列的“減負”政策,比如: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佈考分、不許按照成績分班等等。另外,還會突擊檢查學校,甚至查看學生的書包,看看裡面有沒有試卷,課外輔導教材等。如果是作業沒寫完的,到點了可以不用寫。

但是在家長們看來,這到底是減負還是製造學渣?雖然有作業的時候雞飛狗跳,但總比沒作業的時候心慌焦慮的好啊。

南京家長們一致認為,用不了多久,減負之下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活潑靈動、熱愛生活、輕鬆愉悅、心智健康的學渣。孩子們是快樂了,家長們卻在這種不痛快的快樂以及被痛苦籠罩的雙重摺磨中,瘋掉了。

中國的家長唯恐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出生開始就暗自跟別家孩子對比較勁了,從胎教到蒙特梭利幼兒園到學區房,鉚足了勁想把孩子的起跑線往前拉拉,更別說在小升初以及面臨中考的關鍵時期,來這一出,這不是要了他們的老命嗎?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不過呢,其他地區的家長也別樂,畢竟不知道啥時候就輪到你瘋了,這不,南京家長沒“瘋”多久,深圳家長也開始瘋了。他們在網上發佈了多篇百萬量級的文章,聲討深圳各大公立初中要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中考綜評。

這被當地家長吐槽是:形式主義表格,做公益變成作秀擺拍,最終還要拼爹拼媽,拼爹有錢,拼媽有閒。可能學校的本意是好的,但如果過分依賴家長,最後拼的其實家庭實力。

就像威廉·德雷謝維奇《優秀的綿羊》裡說的那樣:美國SAT考試是為了摸清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如說它實際上是摸清了學生們的家庭經濟狀況。這放在深圳的綜評考核也同樣適用。

德雷謝維奇本人是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在常青藤盟校任教24年,對於常青藤盟校所謂精英教育問題看的很透徹,對這種教育模式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之後,他辭去耶魯的教職,就當前的精英教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反響,於是後來也就有了這本《優秀的綿羊》。從這本書中,我們瞭解到,原來對教育的焦慮以及無法接受和適應教育的改革,並不是中國家長所特有。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所謂的精英教育,只是為了優秀而優秀

書中借作家詹姆斯·阿特拉斯之筆描繪了一群典型的精英名校大學生:

他們雙修專業,擅長體育,諳熟多種樂器,掌握幾門外語,並參加為世界某貧窮地區組織的援助項目,而且仍有精力發展幾項個人愛好。


總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扶貧濟困魅力無限。他們是學霸卻並不高冷,反而很有愛心,他們多才多藝且樣樣拿手。

這就是所謂別人家的孩子,是自家孩子學習的標杆,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最後贏家。

而真相總是流失於光芒四射的表象中。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這些學生中越來越多都有心理問題,自卑、沮喪、焦慮、精神分裂或者自殺傾向等等,被診斷有嚴重心理障礙的人數比過去翻了3倍,接近整體人數的一半。比例之大,令人咋舌。

精英們無不是從小就喝“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雞湯長大的,因此,為了傲人的成績和漂亮的簡歷,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友情、愛情甚至課外探索,只做一切跟成績掛鉤的事。

對於學習和教育,在他們眼中就是:回答問題、完成作業,考到高分。他們確實聰明,也非常瞭解如何做好一名學生,但唯獨不會思考。他們善於迎合頂尖學校的要求,也常常將教育的價值用回報率來量化衡量。

因此,經濟、金融以及諮詢類的專業成了最受人追捧的職業選擇,財富、聲譽和資歷成了最大的動力。按理,這並不能說有什麼不對,就算有,父母要承擔絕大部分。

絕大多數父母認為,在這個贏家通吃的社會,只有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贏家之一才最穩妥。於是,就產生了眾多“虎媽”“虎爸”,對於功名,他們甚至比孩子還上癮。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在《無聲告白》一書中,媽媽瑪麗琳將實現醫生夢寄託在女兒莉迪亞身上,孩子的分數就是那溫度計上的刻度,下降一點點都令她不安。

每天她都督促莉迪亞的功課,她不關心她在想什麼,也不關心她喜歡什麼,甚至每年女兒的生日禮物都是書,沒有哪個孩子喜歡收到練習冊或者書之類的生日禮物。

開口就是作業,閉口就是考試,莉迪亞沒有朋友,她自卑敏感又脆弱,她怕自己考不好媽媽又要棄她而去,離開這個家,所以她把自己的一切個人情感都按壓進一個角落裡,直到那個角落再也放不下更多,於是,她選擇用死來對抗。

承受不起,卻又無法擺脫,被迫承襲父母的夢想和期望,真的太沉重了。究其真相,其實是“很多父母利用孩子的成就來填補自己脆弱的內心。”

素質教育的願望是美好的,父母們也支持孩子有創意且獨立,但在面臨升學大戰時,父母的眼中就只有成績和名校了。

多麼痛的領悟。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活出自我,才是教育的本質

哈佛大學前校長詹姆斯·B·柯南特認為:我們在大學的大部分所學必然會慢慢淡忘,剩餘的部分其實就是你自己。

我們上大學,並非只是為了以後的職業做準備,更多的是要有自我成長。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所謂最熱門的專業大多數都是以工資待遇來排序的,而不是最有意思的,也不是對工作的滿意度來決定的。

錢不是工作的全部,而工作也不是生活的全部。上大學,更多的是要學會思考你的使命是什麼,生命的目的是什麼?不然,這跟上一個職業學校有什麼區別呢?

德雷謝維奇認為:大學並非是學會思考的唯一機會,它既不是第一個機會,也不是最後一個機會,但它絕對是最好的一次機會。而大學不僅僅是發現你是誰的好機會,也是創造你是誰的好機會。

在活出自我之前,我們需要先建立自我,通過反思和內視建立起思想和內心的交流及理想與現實的橋樑。

林語堂說過: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但自由和膽量卻不是伸手就可得的東西,它存在於一個有著強大的內心和有意思的靈魂中。

而只有大量閱讀、習慣思考以及深度對話,才能為自己創建一個豐盈的內心世界,也才能擁有那些珍貴的自由和膽量。

作者本人也曾歷經坎坷,輾轉多次才終於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剛入大學他很迷茫,混沌中選擇了生物和心理學,後來他意識到英國文學才是自己真正熱愛的時候已經晚了。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後來按照固定流程完成了本科教育,但他並沒有那麼想成為一名律師,為了逃避,他在慌亂中又選擇了新聞學的研究生,直到碩士畢業,他才發現自己對新聞工作也並不感興趣。

幾年的大學生活學的都是自己並不怎麼熱愛的專業,這在他看來就是白白地浪費掉了時間和機會,他因此懊惱不已,到後來因為一次契機,他終於做了個決定:去讀英國文學的研究生。

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並滿足個人心願所激發出來的精神力量,這個過程就叫做“尋夢”。這是你的使命,也是你生命意義所在。

追逐自己的內心世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論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不論它是否璀璨奪目,灰頭土臉,好與不好都是你的,都是為你自己。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真正好的教育,是喚醒一個靈魂

卡爾·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誠然,每個人的天賦各有不同,智力、外貌、體能以及理解力和接受能力都不盡相同,這就是現實的差異,而教育就是要尊重這種差異,併發揚每個獨立的個體所擅長的能力。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生活是一場悲劇,你並不能擁有所有,深以為然。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這有助於我們準確地給自己定位,也有助於養成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品格,同樣的,這種人也更能輸得起。

之前有報道過一個“浙大高材生”跳樓的事件,該男子叫陳勤,99年浙大畢業,之後到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的碩士,畢業後留美髮展,履職過多家互聯網巨頭,最後跳槽到Facebook總部。

學霸出國留學並在美國定居,這在國內是很多人豔羨不來的“高配生活”。但因為工作上與上司發生一件分歧,被調離了核心工作組,一時想不開,從公司大樓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他曾經是全家人的驕傲,獲得過同樣優秀的同事的讚許,不管是學歷還是工作能力,可以說都屬於中上等,就算這份工作沒了,那還可以再找一份,不行回國發展也不錯,退一萬步來講,38歲的他如果願意,一切都還可以重頭再來。

但是他沒有選擇以上的任何一種可能,而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反抗,換一種說法,就是

輸不起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在一些精英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輸,從來沒有認命。只是剛則易折,柔則長存,越是沒有經歷過挫折,自命不凡的天之驕子,就越容易在中年的時候出現致命的危機。

這其實值得我們自己以及所謂的精英教育反思:

<strong>1,首先,於自己要跳出無止境的名利追逐陷阱。

德雷謝維奇建議年輕人要學會積極探索學校之外的世界,去發展你一直以來有沒有機會獲得的技能。

對於一些看起來能讓自己簡歷看起來更漂亮的短期項目,在選擇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要先思考這個能給你帶來什麼,以及你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大學幾年的時光,說長它能讓你有充分的時間來豐富和改變自己,說短其實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如果你一時還拿不定主意,或者在某天醒來的時候發現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麼你還有機會重裝上陣。

亦或是利用自己的暑假安排實習機會或研究項目來為將來的職業做鋪墊。

其實人生還很長,沒必要太慌張,也無須太急功近利,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不然,跑的再快又有何意義?

<strong>2,其次要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

哈佛耶魯等大學是培養國家領導人的搖籃,但事實上,最好的領導者就是思想家,所以說,與其刻意培養領導者,不如致力於培養優秀的公民和思想家。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一個真正的思想家,不僅能出色地完成任務,還會思考任一件事的價值所在,他不僅擅長解決問題,還善於提出新的問題,這樣的人,能為公司,行業甚至國家制定新的戰略方向。

批評家雷納爾·崔林說:我們不需要頂級的學生,只需要擁有質疑能力的學生。而只有深入思考過,反思過,才會質疑,說到底,還是需要有思辨能力的人才。

<strong>3,有就是推崇博雅教育理念

何為博雅教育,歸結起來就是以追求學識為目的,為了學習而學習,是一種純淨的求學理念。

它教學生不要簡單地去接受現有的知識,還要對新舊知識進行思辨,對所接收的信息有判斷其真實性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要弄明白,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機械地收集和存儲信息,而是要論證。

這種教育並不是實用主義,不是你學了就能寫進簡歷,能直接幫你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博雅教育其實是在培養你超越空間和時間來思考問題的能力。


《優秀的綿羊》:真正好的教育,旨在喚醒靈魂

在現代這個信息高速化,瞬息萬變的社會,新的行業不斷湧現,實用主義的教育可能會讓在當下如魚得水,但如果你不懂得思考,不進行調整和改變,你最終也將面臨淘汰。

說白了,博雅教育其實為你提供了一項軟實力,掌握這種軟實力,你將是未來創造新工作的人,而非服務於現有行業的人。不管是格局還是思維,跟普通人都不在一個賽道上。

曼德拉說: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來改變世界。國家要變得更加強大,本質還得靠教育,靠能使得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