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勇:小作坊裡的航天夢

小作坊裡的航天夢

——記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勇

卢勇:小作坊里的航天梦

盧勇(左二)在和工人研討生產工藝改進問題。(照片由星箭公司提供)

[奮鬥者說]

從公司成立到現在,我們沒有引進過國外的設備,更沒有購買過國外的技術,因為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為中國的航天器披上中國自己的“護身鎧甲”。靠進口,只會讓別人卡住脖子,靠別人的技術、設備造出來的產品,不算自己的。把技術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受制於人。責任催人奮進,報效祖國,比掙多少錢更有意義。——盧勇

黑黑的臉龐,冒尖的胡茬,粗糙的雙手,身著淺藍色工裝的盧勇,與其說是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倒不如說更像一名車間工人,淳樸、踏實。

“為航天器配套生產特種玻璃,是一份責任,一種使命,必須得踏實。”盧勇說。

創業19年來,盧勇深耕特種玻璃行業,憑著刻苦鑽研的精神,成功從一個外行變身為航天用玻璃蓋片行業專家,研發生產的空間用抗輻照玻璃產品填補了我國航天玻璃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

信念使人堅強,實幹成就輝煌。從“神舟”飛船到“天宮”目標飛行器,從“嫦娥”繞月探測衛星到“玉兔”號月球車,星箭公司生產的玻璃蓋片就像“護身鎧甲”一般,為航天器在太空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

只有全力去幹,才有可能幹成

走進星箭公司,記者的第一印象是乾淨、簡潔,甚至有些簡陋。若不是辦公樓大廳擺放的幾個火箭模型,根本想象不到我國近幾年發射的衛星、飛船上使用的抗輻照玻璃蓋片和基片,95%都出自這裡。

“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盧勇摘下橡膠手套,停下手頭的工作,向記者介紹公司的情況。“星箭公司最開始,就是個小作坊。”

1995年,盧勇“下海”經商。經銷蔬菜、賣燒烤,經過幾年的打拼,在親戚幫助下,開了一家傢俱廠,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人這一輩子總不能光想著掙錢吧。”盧勇覺得人生“還應該乾點什麼”,才更有意義。

2000年,盧勇無意中瞭解到中國航天玻璃的高端市場幾乎被國外企業壟斷。“如果祖國未來發展航天事業,絕對不能因此受制於人。”帶著這份“赤子之心”,盧勇投入全部積蓄,成立了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我是在做夢,幾十個人、不到200平方米的小作坊,就敢說要給航天器做配件?”很多人不以為然,但盧勇想試試。

面對從未踏足的陌生行業,盧勇幾乎傾其所有。不懂技術,從頭學;沒有配套的設備,自己造;產品不過關,重新做。研發資金短缺,賣傢俱廠、賣房子。最艱難的時候,盧勇在一輛報廢的依維柯汽車裡辦公,一坐就是四年。“當時有客戶過來,以為我是騙子。”盧勇笑著說。

“這麼艱苦的條件,沒想過找政府幫忙嗎?”記者問。

“不好意思去找啊!沒幹出什麼名堂,政府給什麼我都受之有愧。”盧勇說,有一段時間,公司不僅發不出工資,員工連上廁所也只能排隊去一間,因為另一間被改成了財務室。

“即使這樣,也沒有一個員工想退出。”盧勇感慨道。

憑著這股幹勁兒,星箭公司一點點幹出了名堂。2001年底,成功自主研發出的空間用抗輻照玻璃蓋片達到應用標準,開始小批量試生產;2002年底,接到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20000片玻璃蓋片的訂單;2007年,搬出擁擠的“小作坊”,走進700多平方米的新家,逐步走上正軌。

“能幹成是好事,幹不成也要全力去幹。”盧勇說,“我們就是要把別人嘴裡的‘笑話’變成‘神話’!”

把技術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受制於人

航天事業的發展水平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然而之前我國不少航天零部件都依賴國外進口,航天玻璃就是其中之一。這對盧勇來說,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這樣不好,很容易受制於人。”盧勇心裡憋著一股勁,一定要為中國的航天器披上中國自己的“護身鎧甲”。

由於是“半路出家”,盧勇深知自己在技術上的差距。為了補足短板,他整天抱著專業書啃、圍著設備轉、拿著玻璃練,寒來暑往,通宵達旦。遇到不會的問題,盧勇就請教技術人員,技術人員解決不了的,他跑到外地請教專家。幾年下來,盧勇已不再是“門外漢”,“你就讓我自己現做一張玻璃蓋片,我也能保證做到航天級別。”

經過不懈努力,2010年,星箭玻璃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成功生產出航天用摻鈰的OSR玻璃基片,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市場壟斷。

“我們把技術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也就意味著不用看別人臉色了。”盧勇說。

這種玻璃基片,單片進口需要300多元,而國產基片每片只要30元,當年就為國家節省了2億多元的資金。

如今,從“神舟”“天宮”到“嫦娥”“玉兔”,星箭公司幾乎為中國所有航天器披上了國產的“護身鎧甲”。

8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柔性抗輻照玻璃蓋片、超大超薄高強度抗輻照玻璃蓋片、OSR玻璃基片等均為自主研發,真正做到了“把技術握在自己手裡”。

在盧勇看來,什麼都可以省,就是科研資金不能省。“去年開始,國家稅務總局免去了我們的增值稅,社保金也得到了部分減免,累積下來每年可省出200多萬的資金,我們準備把它全部投入到科研中去。”

永遠走在別人前面,打好提前量,才能讓中國的航天器在宇宙中越飛越遠。

“不提前做準備,等到國家需要航天配套產品的時候,你就只能抓瞎了。”盧勇說,去年以來,星箭公司開始對熔窯做提升製造工藝改造,就是為下一步製造填補國內空白的特種光學玻璃材料做準備。

報效祖國,比掙錢更有意義

2013年,盧勇投資700多萬元興建了一條“藍玻璃”加工生產線,用於手機、相機鏡頭。眼看這條生產線即將投產掙錢,盧勇突然決定放棄。

“在民品上花精力,會影響航天任務。”簡單的一句話,三年的投入打了水漂。

有錢不掙不是傻嗎?盧勇不這麼認為。“如果想發家致富,我當初的傢俱廠不比別人差。給航天器生產特種玻璃是我選擇的路,我得擔起這份責任。”

的確,責任二字,盧勇看得比誰都重。在公司裡行走,“嚴上加嚴,細上加細”“嚴格要求精掌控”等標語隨處可見。

“保證質量,才能避免讓造價不菲的航天器變成毫無價值的太空垃圾。”盧勇自豪地說,星箭公司成立19年來,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用抗輻照玻璃蓋片唯一一家合格供應商。

2018年11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總書記對盧勇的發言作了親切的點評。溫暖的話語,讓盧勇備受感動。

“自主創新,逐夢航天,科技報國,回報社會,這是我畢生的努力和追求。”盧勇說,他把當年那輛破舊的“辦公車”停在公司大院,就是要提醒自己和員工,不管事業做到多大,永遠不忘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永遠不忘保持自主創新的活力,永遠不忘助力航天的神聖使命。

如今,除了作為一家生產特種玻璃的中小企業,星箭公司還是秦皇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實習基地,每年接待參觀、學習人員近萬人。每當有人來參觀,盧勇都會親自上陣講解。

有一次,有兩個班的學生來參觀,盧勇講了一個多小時,由於講得太投入,他的衣服後背都溼透了。參觀結束後,學生們突然在院子裡列隊,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舉動,讓50多歲的他熱淚盈眶。

“創業這麼多年,很多人都說我傻,放著好好的錢不掙,只知道整天待在車間磨玻璃。其實,還有什麼比報效祖國更有意義?” (記者 孫也達 見習記者 霍相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