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對於學齡前孩子而言,社交、語言、溝通、情緒管理等能力,都不是從書本、電腦上學到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與同伴玩耍、互動時慢慢積累的。


自閉症孩子也不例外,但由於社交障礙,他們與同伴玩耍、互動困難重重,進而影響了其他能力的發展。


自閉症孩子與同伴互動的10大難題


從出生開始,孩子的玩耍方式將歷經5個發展階段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第一階段:


旁觀者,孩子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在一旁待著。


第二階段:


獨自玩耍,通常在孩子兩三歲時出現。


(注:這是不少低齡自閉症孩子難以突破的階段。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到了四五歲仍一個人玩,或兩三歲時總喜歡重複玩同樣的玩具,或對一樣玩具的注意力時間極短,就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第三階段:


平行遊戲,與同伴在同一空間玩耍,但各玩各的,彼此之間沒有或很少互動。


第四階段:


聯合遊戲,與同伴有互動,但遊戲沒有組織和計劃。


第五階段:


合作互助遊戲,與同伴有互動,遊戲有組織和計劃,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目標。


詳細解釋,請查看文章:在孩子學會有效社交之前,請讓他們快樂地遊戲!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普通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地就能過渡到下一玩耍階段,但自閉症孩子由於社交語言等障礙的限制,很難達到聯合遊戲、合作互助遊戲階段。


比如,兩個1-2歲的普通孩子面對面玩耍,他們即使沒有沒有語言,也會產生眼神注視、輪流玩遊戲等社交信號,進而過渡到聯合遊戲階段。


同樣的場景下,自閉症孩子可能就會把玩具排成一排,與同伴沒有眼神交流,或對同伴的打擾沒有任何反應,很難與同伴產生互動。


具體來說,自閉症孩子與同伴互動存在以下困難:


1. 眼光注視

2. 注意力困難(不容易轉移注意力、或過快轉移注意力)

3. 缺少共同注意力

4. 缺乏模仿能力

5. 對玩具有特別執著的玩法

6. 缺乏跟同伴玩耍的意識

7. 忽略同伴或老師的互動邀請

8. 重複性行為,無法接受其他遊戲方式(例:玩火車)

9. 溝通困難,無法表達在遊戲中的需求

10. 社交困難,不能發起對話,無法理解或回應朋輩的表情、情緒、社交信號


10 大困難,如何幫助自閉症孩子一一攻破?

3個實證有效的干預方法

助力自閉症孩子與同伴互動

根據美國國家自閉症中心、美國自閉症職業發展中心的分析和分類,同伴訓練、社交故事和結構化遊戲小組,是專門幫助孩子與同伴互動的3種實證有效的干預手段。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下面,我們分別看看這3個方法解決了哪些難題,怎麼來操作?


1

同伴訓練

“找到好的玩伴,互動成功了一大半”



同伴訓練,強調的不是怎麼教自閉症孩子,而是支持、輔助大人及同伴怎麼跟自閉症孩子一起玩。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同伴訓練包含以下4個步驟:


1 為自閉症孩子選擇同伴,他們最好具備這5個條件


  • 具備良好的社交、語言和遊戲技能;
  • 和孩子有積極的社會交往史;
  • 聽從大人的指令;
  • 一項活動,至少能保持10分鐘以上;
  • 孩子家長與孩子本人都樂於參與。


很多家長覺得這樣的孩子特別難找,實際上,在我們的親戚、鄰居、朋友中,不乏有喜歡同伴互動,熱愛幫助他人的孩子,他們都可能成為自家孩子的好朋友。吸引小朋友到家裡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增加新玩具、開生日派對等等。



2 找到同伴後,家長可以先和他們做一個前期準備工作


  • 和他們談談自閉症孩子有什麼特點和侷限,需要哪些幫助;
  • 每次到家裡玩時,一次教他們一個策略;
  • 告訴他們,要主動分享,組織計劃遊戲,幫助自閉症孩子完成任務;
  • 讓他們多鼓勵和表揚自閉症孩子。


3 開始互動,在這個過程中請注意


  • 孩子與同伴練習技能,大人負責介紹遊戲活動
  • 家長提示同伴主動發起互動
  • 每完成一個互動,給孩子和同伴強化
  • 活動時間控制在5-8分鐘


4 選擇家庭或學校開展同伴訓練,給孩子與同伴玩耍的時間建立常規,比如每週三放學後。


這個過程看似複雜,但家長只要記住3個詞:陪伴、陪玩、陪聊


也可以參考這個教學實例

① 媽媽抱起豆豆放在大龍球上,扶著他上下彈動,並唱著歌;

② 媽媽提示同伴,可以站在旁邊一起唱歌,拍拍手;

③ 最後,當媽媽把豆豆從球上放下來的時候,讓同伴幫忙扶著豆豆。


2

社交故事

“用故事的方式,把社交規則教給孩子”



社交故事主要用於自閉症孩子身上,教他們怎麼與同伴互動。


具體怎麼教,請看下面兩個社交故事。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適用情境: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



目的:告訴孩子應該準備什麼,注意什麼問題。


具體內容:



1. 朋友來家裡玩之前,我們先告訴孩子,朋友可以玩家裡的玩具,如果我們不讓朋友玩,他們下次就不會再來了。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2.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非常心愛的玩具,不喜歡別人亂碰。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跟孩子說,不想讓別人亂碰的玩具,可以收拾到臥室,櫃子或是箱子裡。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3. 如果事先沒有收拾好,朋友到我們家玩的時候,就得允許別人玩,和他們一起分享。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4. 另外,我們還要告訴孩子,朋友到家裡玩的時候,要先放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去跟朋友一塊兒玩。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5. 有些孩子,可能看到朋友吃了自己的零食就會不高興。


所以,我們要跟孩子說,當TA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朋友也會很樂意地把零食分享給TA吃。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6. 如果家裡的空間不大,當我們邀請了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時,可能比較吵鬧。這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會耗費他們很大的精力。


所以,當他們累了,我們就允許他們休息,告訴孩子關係不大,可以到房間躺一下。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7. 最後,當朋友離開時,孩子要禮貌地說再見,或邀請他們下次再來玩。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適用情境:帶孩子到別人家玩。


目的:告訴孩子應該準備什麼,注意什麼問題。


具體內容: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每一個孩子與同伴互動存在困難不盡相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編寫社交故事,為孩子做個別化設計。


如何編寫社交故事?點擊查看:社交故事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3

結構化遊戲小組


“小小的遊戲,滿滿的互動機會”



結構化遊戲小組是指,特定幼兒群體參與有特定安排的小組遊戲。


1 結構化遊戲小組的組成



小組:約3-6名兒童

遊戲:幫助兒童在玩耍中

學習相關技能(區別於老師帶領的遊戲)

結構化:清晰的主題;特定的活動(角色分配);特定的玩耍區域;大人在有需要時引導。


2 如何建立結構化遊戲小組?



1) 選擇有共同興趣,社交能力各有差異的遊戲小組成員;

2) 遊戲開始前給孩子清晰的指示,告訴孩子游戲的主題是什麼,需按什麼步驟進行,以及規定的玩耍區域;

3) 給孩子分配不同的角色;

4) 講解完成後,給空間讓孩子們進行遊戲。遊戲過程中,大人可用示範、提示等方式引導兒童參與遊戲;

5) 孩子們可交換角色,多次玩遊戲。


3 結構化遊戲小組的教學實例



結構化遊戲並不意味著需要特別多的玩具和複雜的步驟。


簡單的活動,如畫畫、搭積木、橡皮泥、玩沙土等,也可以構建成一個有合作、有互動的遊戲。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1) 簡單結構化遊戲-畫客廳


在畫客廳遊戲中,為避免孩子各畫各的,可以用一張大的畫紙,放在桌子中間,讓他們在同一張畫紙上作畫。


他們的角色,有設計師、工程師和油漆工。設計師負責用鉛筆畫出客廳的輪廓、椅子、桌子和櫃子等。工程師在設計師的基礎上,用畫筆加粗。最後油漆工負責塗色。


這樣一個簡單的畫畫活動,就變成合作互助遊戲。畫畫過程中,他們有很多合作互動機會。


比如,工程師告訴油漆工,有張椅子忘塗色了,他們之間可能會相互指導。


需要注意的是:



大人不要主導遊戲,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具體指導。遊戲目的不是把這幅畫畫得多好,而是他們在這個遊戲中獲得與同伴互動的社交機會。


其次,在不影響整個學習目標的情況下,我們允許遊戲發生變化。假如孩子們都提出想當設計師,那就大家一起設計。只要他們有交流,有互動,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成了。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2) 複雜結構化遊戲-買菜



如果孩子的能力程度較高,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較為複雜的結構化遊戲,比如買菜。


一個孩子扮演爸爸(圖中黑色衣服),一個孩子扮演兒子(圖中藍色衣服)。


爸爸拿著菜單,問兒子,“你今天想吃什麼?”如果兒子認識菜單上的食物名稱,可以選擇說出來,如果不認識,可以拿筆圈出來。


然後,爸爸拿著菜籃子到菜市場(桌子旁邊放一些食物道具)買菜。買完之後,爸爸跟兒子一起把菜放進冰箱(圖中塑料箱子)。


這個結構化遊戲不光是一個鍛鍊社交能力的機會,也能激發孩子的語言,提升孩子的認知,練習基本的生活技能。

家長做不到“陪伴、陪玩、陪聊”,就別怪孩子社交不行


總之,無論是同伴遊戲、社交故事,還是結構化遊戲小組,都應該根據孩子的能力、程度去設計,給他們尋找合適的同伴,寫適合場景的故事,分配難易程度匹配的角色。


例如,結構化遊戲中,毛毛沒有語言,我們在“開飯館”主題遊戲中,給她安排了一個端茶倒水的角色。


這個角色中,她不需要用語言與客人溝通。但她至少獲得了一個觀察和回應他人的社交機會。


如果孩子在遊戲中不配合,一般情況下,只要孩子沒有打破這3個原則:沒有傷害他人、沒有傷害自己、沒有破壞物品,我們都可以遵從孩子的想法進行遊戲。


要是孩子真的影響和傷害了他人和自己,我們可以採用社交故事或行為訓練的方法,去改善他們行為問題。


-完-


整理 | 小麥 編輯 | 噹噹 春桃

圖片| 千圖網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