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財經類大學“斷檔”爆冷,對2020年高考有何啟示?

2019年高考錄取分數出爐後,人們意外地發現一些重點高校出現了斷檔的情況,財經類高校更是集體“跳水”,如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在多地分數爆冷,錄取分數線大降。為何會出現“斷檔”的情況呢?考生又應該如何應對?即將參加2020屆高考的高三生和家長們不妨收藏起來,瞭解一下。

2019年高考財經類大學“斷檔”爆冷,對2020年高考有何啟示?

何為“斷檔”?

所謂“斷檔”,是指某大學填報志願的上線人數,低於該大學分配到某省市的計劃人數,以至於該校第一次投檔時無法完成招生計劃,不得不降分錄取,導致該校當年的錄取分數線與實力嚴重不符,或與同層次其他高校相差較多的情況。

名校“斷檔”每年都會發生,如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醫學院在江蘇理科的投檔線均為344分(江蘇高考滿分480分),剛好壓到當年江蘇理科的一本線,可謂“驚天大冷門”;又如2017年天津大學和山東大學在黑龍江的投檔線分別為459分和495分,也是低到離譜。

2019年高考財經類大學“斷檔”爆冷,對2020年高考有何啟示?

為什麼出現斷檔?

① 往年分數線過高

2019年財經類大學之所以出現大面積斷檔,主要是因為財經類專業就業形勢特別好、待遇特別高,是考生們心目中的“香餑餑”,因此錄取分數線一直居高不下。

② 專業冷門

一些高校雖然排名靠前,但具體到某專業並沒有顯著優勢,而考生在高校和專業之間更傾向於優先考慮專業。如2019年中山大學在提前批只投放了護理學這一個專業,而且還寫明“入校後不得轉專業”,這讓很多高分考生因沒有選擇的權利望而卻步。

③ 行業趨勢

隨著資本、金融市場不景氣,財經類的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沒有了前幾年的“壕氣”,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等專業卻越來越火爆,此消彼長。

④ 院校投放招生專業、名額太少

由於招生計劃名額太少,導致很多考生不敢報。

⑤ 志願填報的偶然性

由於高考志願填報在高校選擇、專業選擇、投檔分數線預估等方面存在主觀性和信息不對稱,導致報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使985大學也不例外。

⑥ 地理位置、高校發展等原因

不同省市考生報考重點院校,選擇城市除了一線城市外,多數會考慮本省及周邊院校,距離太遠吸引力不大。

2019年高考財經類大學“斷檔”爆冷,對2020年高考有何啟示?

考生該如何看待斷檔?

① 冷靜應對

斷檔現象存在不可預測性,考生填報志願時主觀性、偶然性大,招生專業遇冷、往年分數線過高、高校地理位置和發展趨勢不被看好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會導致斷檔。

填報志願前一定要提前瞭解各省填報志願指南、大學招生計劃、往年專業錄取分數等,做到心中有數,可提高命中率,同時提前規避,以免誤打誤撞衝進去了,還得被動走調劑。

③ 嘗試其他升學途徑

考生和家長應提前關注相關政策,在備戰高考的同時,可通過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途徑實現大學夢。

2019年高考財經類大學“斷檔”爆冷,對2020年高考有何啟示?

無論怎麼樣,高校招生斷檔的情況是具有不可預測性的,更突出了填報志願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提前關注相關政策和資訊,如財經類專業經過多年的擴招後,畢業生越來越多,工作單位就那麼多,競爭已經異常激烈,今年的“大跳水”就預示著財經類專業走到了一個拐點,報考已經不合時宜。另外,今年財經類高校遭遇了“小年”,明年肯定有很多考生會去“衝”,所以明年報考從錄取角度看,也是不太合適了……因此,一定要綜合考慮,多方面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