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俗話說,單反窮三代,手辦剁不停。不過即便如此,萬元也能置辦一套不錯的攝影裝備,或者入手好多個珍藏手辦了。

但對於HIFI來說,正所謂“萬元以下聽個響”,你拿個幾百上千的耳機和播放器,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燒油”(所以我也不是燒油……悲!)。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其實無論你是木耳還是金耳,重要的不是你能聽到什麼,而是你聽得起什麼?不差錢當然就是直接搬空店家的鎮店之寶就完事了,但如果你還沒土豪到這種程度,又自認不所以木耳,那麼本文或許能為你提供一點賣肝剁手的好建議。

本文會根據器材種類的不同分成4個篇章,分別是【便攜篇】、【耳機篇】、【臺機篇】、【音箱篇】,人人有份,就怕你錢包先吃不消!

便攜篇

回想當年自己花個2000買個SONY大法的NetMD都已經覺得很腐敗了,之後國磚剛興起那會也鮮有超萬元的播放器。不過到了今天,稍像樣點的品牌不弄個超萬元的旗艦播放器,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HIFI品牌了,尤其是大法推出DMP-Z1之後,姨夫說,“小樣,見識見識索6萬的黑科技吧!”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Z1本身可以說完美詮釋了“哥我玩(shua)起(qi)堆(liu)料(mang)來也照樣很黑(keng)科(qian)技(o)”

。在其龐大的身軀裡,採用鋁製底座將數字和模擬兩部分徹底分離開來,並且分別配備了獨立的電池進行供電,因此最大程度地隔絕了從外接電源導入的波動干擾,使聲音背景達到純黑的狀態。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中間這顆金閃閃的模擬電位器,採用的是ALPS專門定製開發的RK501,號稱單顆價格就高達405美刀……你沒看錯,確實就是美刀,摺合人民幣將近3000元,都快抵得上一臺普通國磚的價格了。

不僅在堆料上很猛,而且索6萬也確實內嵌了不少黑科技在裡面。這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DSD母帶重製算法,可以對輸入的PCM音頻進行DSD重製,當然也有諸如DSEE HX聲音補償算法、黑膠唱片模擬模式等新奇玩法。而且在聲音風格方面,Z1上也保持了大法的韻味同時,其人聲表現比原來的“金磚”NW-WM1Z+“電磁爐”TA-ZH1ES的效果還要拔群,反正從我每次展會排上最少半小時隊蹭聽的結果來看,用來對磕HUGO2或者SP2K是完全沒問題的。

相比之下,同樣很信仰的Iriver Astell&Kern倒不算很貴,作為旗艦的SP2000的價位反倒不像索6萬那麼誇張。不過AK很擅長玩“科技以換殼”,前旗艦SP1000就陸續推出了鍍金、不鏽鋼、銅等若干個版本,而且甚至還有針對國人的限量版,思密達得很溜哦!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不過SP2000很牛的一點是採用了AKM公司最新一代旗艦DAC——AK4499。在上一代的SP1000上,AK公司已經極力地榨取了當時的旗艦DAC——AK4497的全部性能。雖然唯DAC論是不太對,不過能夠第一時間吃新旗艦DAC的螃蟹,可見AK的技術確實很強大哦!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SP2000的聲音跟索6萬一樣比較偏重人聲,不過它的空間感更強,所以就算是演繹大編制的器樂也效果很不錯。因為採用雙AK4499的關係,SP2000單端輸出功率已經明顯提升至3.0Vrms了,平衡口的功率更是達到6.0Vrms,相比上一代SP1000的3.9Vrms確實要大了不少。不過要知道這個值是空載下的輸出功率,實際帶載的表現其實沒那麼高。正因為推力大了,所以SP2000取消了在SP1000上選配的AMP放大器模塊的支持。

如果說DMP-Z1跟SP2000都是以驅動耳機聆聽細膩聲音為最大賣點的話,那麼CHORD的Hugo2就是更強調音響特性的表現了。沿用了自家研發的SPARTAN-7 XC7A15T FPGA芯片作為解碼核心,雖然跟更移動、更低價位的MOJO2一樣,但HUGO2將與之配套的WTA濾波器從1級變成2級了,由此可以得到256倍採樣率的升頻處理能力。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而且跟DMP-Z1一樣,HUGO2雖然也是偏臺式的定位,但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內置鋰電池來保證供電的純淨穩定。加上CHORD一貫的光汙特性、一貫的暴大力洪,所以HUGO2就在燒油圈積聚了很不錯的口碑,甚至在萬元級別便攜式外置音頻解碼/耳放設備中備受推崇。加上雙11活動價直接探底到僅1萬元出頭的水平,因此是相當值得推薦入手的。

如果說上面推薦的三款都只在展會或其他場合短暫試聽了一下,那麼接下來的凱音N8就是我自己實打實聽了挺長一段時間、而且相當認可的一款萬元級旗艦播放器了。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其實凱音上一代便攜播放器旗艦款N6就已經被業界稱為堆料狂魔了,不過到了N8,堆料的程度又更進一步了。N8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與日本KORG合作開發了Nutube 6P1真空電子管,並且通過凱音自主設計的懸浮框架安裝到機器裡,使得過往電子管工作時壓根不能挪動半分的技術瓶頸給突破了。之後這套框架也反哺給了KORG,甚至在友商的耳放模塊上也基本採用了凱音的技術。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電子管模式的引入,使得N8能提供2套不同的音色,並且在便攜播放器上增加了一點“膽味”。自成一格的外觀設計語言雖然有點讓人難解,但也算是有著凱音自己的特色,並且也延續到之後的N62的設計裡……如果說N8追求的是自N6開始凱音心目中極致便攜聲音的話,那麼N62走的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條發展道路。不過N62價格沒達到萬元的標準,所以在這裡就不進行展開了。

耳機篇

如果要說在各大展會露面最多的萬元級別耳機,首推一定是森海的HD800系列,不過即便是HD800S目前的售價其實也要略低於本篇的萬元門檻,所以最終推舉的是半封閉、小改版的HD820。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HD800系列之所謂地位如此牢不可破,一方面是因為森海這個品牌是公認的“御三家”,而且森海的“堂音”有著別家難以媲美的華麗質感,所以不僅在森海自家的展臺一定能看到,甚至各家播放器、功放/耳放品牌的展位,十有八九也會用HD800系列作為展示的配搭耳機。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跟以往的HD800、HD800S相比,新版HD820最大改變在於耳罩背面增加了一塊凹形減震玻璃,既起到封閉腔體隔絕外界噪聲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減少傳統封閉式耳機的共振悶聲的情況。所以對於第一次聽這款耳機的人來說,會很驚訝居然能把封閉式耳機做得如此聲音開闊、清透。

此外,森海作為4.4接口標準的頭號好基友,是目前大廠中少數原生標配就有4.4接口線纜的耳機品牌,通過4.4接口的平衡接地架構,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純淨、澎湃的音色效果。反正如果你一步到位組件自己的耳機系統,那麼HD820絕對是你最值得考慮的。

IER-Z1是一款能讓絕大多數聽一耳朵的人都直呼“真香”的標杆產品!而且索尼大法又一次用自家的黑科技把一眾友商啪啪打臉——誰說只有堆單元數量才能做出高價位耳機的?!IER-Z1愣是用三單元圈鐵就整出讓人難忘的美妙音色來。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而且在講究音色的同時,一如我之前在另一篇關於索尼MD的文章中所提到的,索尼對於外觀及結構上的美學追求同樣是讓人驚歎的!IER-Z1採用少見的鋯合金外殼材質,銀光閃閃本身配合魚鱗狀的精細研磨面板,在視覺上就給人一種愉悅的享受。

IER-Z1的音色流暢自然,絲毫沒有其他圈鐵、多鐵耳機所存在的銜接問題,聲場開闊,細節表現如絲般細膩。而且耳機本身就有著索尼多年來對音色方面的理解,音染的調教不僅不會讓人覺得厭煩,還能進一步提升樂感的表現,是真正地討好耳朵,讓你沉浸享受音樂的典範。

雖然我對HIFIMAN這個品牌沒啥好感,尤其是標榜24K鍍金腔體也是噱頭大於實際,但縱觀如此,RE2000依然是我很推崇的一款純動圈入耳式耳機。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引用一下我當時對它的描述:

尤其是在它跟凱音N8配搭時,那份從容的動態表現以及聲音密度,會讓人很難相信出自一款單動圈耳塞——同樣的聲音即便放到多單元動鐵耳機裡也算是非常出色的,但同時依然保留了動圈耳機那種寬鬆、溫潤的聲音質感,這才是它最為難得的地方。

所以,就算RE2000的佩戴對我來說很不友好,而且品牌自帶一遇活動就價格雪崩,但如果要我選一款純動圈的入耳來推薦,我還是會毅然推薦RE2000。

“快看快看~!就是它摘掉了RE2000入耳動圈天花板寶座!”

說起JVC,燒油們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它家標誌性的木振膜技術。以“地外科技”木振膜而聞名的JVC耳機也有過好多個版本了,而在去年年底,JVC終於推出木振膜十週年的紀念旗艦產品——FW10000。

其實如果純粹從聲音的角度來看,FW10000真正勝出RE2000的地方並不太多,只不過兩者的取向有著不同的差異:RE2000在信息密度、瞬態表現方面會更趨向於動鐵,而FW10000則依然保持著動圈的那份溫婉、從容;RE2000偏張揚,處處彷彿看到米飯說要教育你的聽音觀,而FW10000則更清秀、儒雅……不過這些都是比較主觀性的看法,反正我身邊的朋友貌似選擇RE2000的比FW10000的還要多一些。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但FW10000很好地繼承了日系顏值高的有點,而且我覺得跟前面說的IER-Z1各有特色:Z1像晶瑩寒冰,透露出冷峻和不屑;而FW10000則溫潤如玉,尤其是楓木殼體不僅看著柔和,摸在手上也有股暖意。

最後一個登場的耳機是來自國內HIFI圈知名的老人家音頻工作室出品的山鸝(俗稱“山鳥”)混合多單元耳塞。今年市場上除了原有的動圈和動鐵兩種常規的發聲單元外,靜電發聲單元的耳塞正在漸漸興起。其中山鸝作為2聲揚靜電單元+2聲揚動鐵單元+1鈹振膜動圈單元的混合多單元耳塞,算是目前同類產品中聲音配搭比較成熟的一款。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不過對於用過老人家產品的人來說,就會覺得山鸝的外觀缺乏亮點,遠不如前面推薦的那幾款好看。不過源自公模的設計,佩戴倒是沒啥可挑剔的。而且從發聲原理的技術含量來說,老人家這款產品也算是目前萬元級別耳塞中相對較高、且完成度也可以的一款產品了。

臺機篇

事先聲明,對於臺式解碼/功放/耳放系統來說,萬元出頭的產品相比同等價位的便攜產品線來說是更加地入門級別。甚至隨便一臺/套組合都可以輕鬆來個十萬以上……不奇怪,甚至一條線都能上萬,也就沒啥可驚訝了。 因此本篇著重推薦的其實會放在臺式解碼/功放/耳放一體機方面。

首先推薦的是在前面【便攜篇】裡就出現過的Chord出品的HUGO,不過這裡要說的是HUGO TT2這個臺機版本。

HUGO TT2是一款定位小型化桌面解碼/耳放一體機,而且跟前身的TT1相比,TT2徹底捨棄了內置電池,改用6顆超級電容來負責供電品質的優化。其實如果看過TT2實物的大小,你就真心佩服那些為了音質毅然選擇TT1作為隨身裝備的燒油是如此地“真愛”。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TT2採用Xilinx Artix 7 FPGA芯片,而且WTA濾波級數增加至98304級,2倍於上面說的HUGO 2的信號處理能力,可以說信號解碼能力直接上一個臺階。不過TT2主要還是針對耳機使用為主,而不是為了單獨推無源箱子用的。而且價格也算是居高不下,反正不差錢的土豪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傲立這款CD+解碼+耳放的一體機在今年上半年也蹭聽過,相對於目前主流的轉盤+解碼,或者串流的播放器,8300CDQ居然還保留了CD機功能,這本身就讓很多典藏的CD有了用武之地。而且8300CDQ是一臺運用現代音頻架構重新打造、有著更加現代聽音觀的CD唱機。加上其強大的DAC核心以及耳放架構,確實很適合用於放在書桌或者床頭欣賞音樂使用。

與之配套的8300A功放,既可以直接充當8300CDQ的前級功放,又可以組成雙擴大機,由8300A專門負責高頻信號的放大,反正玩法還是挺多的,作為入門機來使用,算是不錯的選擇啦。

對於新入燒用戶來說,凱音這套666組合其實也挺不錯,反正每次展會我都會去聽一下,或許相比膽機來說少了點儀式感,但勝在便捷,而且不佔位置,擴展功能玩法也相當豐富,所以也拉到推薦當中來。

凱音666套裝是由IDAP-6桌面數字轉盤、IDAC-6MK2桌面解碼器、IHA-6桌面耳放組成。組合本身可以支持有線/無線NAS音頻讀取播放,而且輸出方面除了支持有線耳機,也提供基於SBC/aptX的藍牙音頻輸出。IDAC-6MK2還提供膽/石雙聲輸出,算是這個價位難得的一機雙聲體驗了。

谷津的這款Q-V解碼耳放一體機也算是展會的常客之一了,因此也算是聽過幾次、有點印象的吧。而且燒油們似乎對它的口碑反響也還不錯,不少錢包不太充裕的燒油都會選擇它放在家裡或者辦公室使用。

從外形來說,谷津Q-V有點像是NUC電腦,方正的造型本身也確實很省地方,適合家裡空間不那麼充裕時使用。Q-V的聲音走向偏暖厚,用來配搭森海的HD800系列也算是挺不錯的。但Q-V幾乎就是純粹為耳機輸出做準備,要想用來推箱子,多少會有點不太恰當。

音箱篇

跟臺機一樣,音箱也是可以輕輕鬆鬆飆個10萬起步都臉不紅、氣不喘的產品類別,所以要選萬元出頭的產品,分分鐘比選臺機還要困難一些。

乍看好像裡萬元門檻低了一大截,但別忘了這只是單隻音箱的價錢,意味著除非你就是拿來當剪輯監聽用,否則起步配置就是直接翻倍2只起哦。

真力作為監聽有源音箱的知名品牌,世界上不少知名錄音工作室都能看到它家的監聽音箱身影,這當中8030算是挺經典的款型了。8030本身採用金屬殼體,配置有一個5英寸低音單元以及一個0.75英寸高頻單元,單元功率是50W+50W,因此更適合放在臺面作近距離聆聽使用。針對專業用戶的聽音需求,8030設有3檔低頻調節及2檔高頻調節。

不過如果你家領導對HIFI不太感興趣,就要做好搬回家被質問花1萬元怎麼扛了對電腦音箱回來的心理準備。

如果說真力主打的是專業監聽,那麼丹拿就是聲音情感的享受。丹拿音箱的一大特點就是其迷人的高頻,超級符合電影《無間道》裡梁朝偉跟劉德華說的那番話……

HIFI入坑,萬元不過剛起步!盤點值得肝的萬元音頻設備

M20作為丹拿的入門級產品,不僅在高頻上延續了品牌的特色,而且中頻人聲方面也相當迷人,對於演唱者的情感還原相當到位,無論男聲還是女聲,都非常甜美動人。而且M20雖然是一款無源音箱,但對於前端功放的要求其實並不算高,因此也算是比較的平易近人吧。

KEF LS50的原型是上世紀英國BBC推出的監聽音箱LS3/5A,並且在結構造型上做了相當多的簡化。尤其以KEF擅長的Uni-Q同軸共點單元取代了傳統音箱上的高/低頻單元的分工,通過將1英寸口徑導管式鋁製球頂高音單元放置在5.25英寸鎂鋁合金中低音單元的中心,從而構建單點聲源的同軸發聲單元。

LS50的定位其實跟前面說的丹拿M20比較接近,只不過LS50顯得更“斯文”一些,更適合狹小環境下的聽音需要,如果放到20平米左右的空間裡使用,跟M20相比就會顯得有點虛了。

不過上面說的這些,都只是作為選購的一些基礎參考建議而已,畢竟聲音好壞,更多取決於個人的主觀判斷,而且不一定貴的就合適,所以建議想剁手的,最好還是找當地的線下門店先去試聽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