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小時候,在蜜罐裡泡大,以為這世上沒有什麼事不是一顆糖就能解決的。

長大後,在塵世間莽撞,體會到各樣悲喜,歷經種種劫難,發現甜已少見,只剩下酸苦,自己也學會了收起從前的任性潑辣。

真正是嚐遍酸甜苦辣,方懂生活真味。

南懷謹曾在書中寫過一句佛謁:酸甜苦辣全都有,成住壞空亦不休。

就像蘇軾的一生,在榮華富貴和顛沛流離之間起伏無定。

他曾名動天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也曾一貶再貶,惶惶流離半生。

他曾放浪形骸,常酩酊大醉,縱情山水;但仍然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篇章。

他一生跌宕起伏,嚐遍人間甘辛味,寫就千古名篇。

這酸甜苦辣的箇中滋味,交織成了他的傳奇一生,亦是我們人生的四重境界。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咽得下委屈中的酸

因朝中新舊兩黨的政治爭鬥,蘇軾和弟弟蘇轍成為犧牲品。

蘇轍被貶至雷州,蘇軾更是被流放至天涯海角的儋州。

陸游就曾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

蘇軾和蘇轍在流放途中相遇,見到路邊有人賣湯麵,於是買了碗麵吃。

可那貧瘠之地,麵食寡淡無味,“粗惡不可食”。

仕途不順,未來不明,曾是天子器重的奇才,如今卻連肚子都吃不飽,真是憋屈啊!


蘇轍不禁放下筷子嘆氣,可蘇軾卻很快吃光了。

吃完,他慢悠悠地對弟弟說:“九三郎,難道你還想細細咀嚼嗎?”


然後大笑著站起。

人生漫漫,總難免不平與不甘,但切莫反覆咀嚼。


因為,越咀嚼越傷感,越傷感越發難以承受。


與其不住地哀怨嗟嘆,不如大快朵頤、一併速速吞了。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人活於世,我們都有說不出口的隱忍與不堪,都要承擔各自的那份苦和難。

塵埃中掙扎,夾縫中求生,誰又比誰更容易更輕鬆呢?

劉若英曾在《藝術人生》中談到:

“沒有一個工作是不委屈的,我選擇了我所熱愛的,在當中受點委屈也是值得的。”


人的心胸都是被委屈撐大的啊,你能咽得下多少委屈,就能向老天要多少人生。

就像柳傳志曾對楊元慶說:

“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


一個人越成功,遭受的委屈也會越多。


想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


揭竿而起,耍賴打滾,那是小孩子乾的事。

成年人都要咬緊牙關,吞下委屈中的酸楚,接住生活拋過來的刁難,才能在無邊黑夜裡尋見曙光,看到日出的美。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吃得住艱險裡的辣

很多官員一遭貶謫一受打擊便自暴自棄,但蘇軾卻不。

蘇軾在多個地方當過父母官,雖然大多是因貶謫而流放,但無論他被貶到多麼偏遠窮苦的地方,依然關心民眾疾苦,興利除弊。


每到一處,都活得火熱。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旬的蘇軾被一葉孤舟帶到了徼邊蠻荒之地——海南島的儋州。

蘇軾是宋朝歷史上第一個被貶到海南的官員。


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當時的儋州尚未開化,語言不通、物資匱乏、瘴氣遍佈,“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

但他把儋州比做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動手用桄榔葉搭茅屋,自命為“桄榔庵”;在庵中“食芋飲水,著書以為樂”。

辦學堂,介學風,抄經教書,大力發展教育。


以致許多人不遠萬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

就在蘇軾北歸不久,海南終於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貶謫之旅,竟成傳道之路。

他硬是在荒涼上,活出了一團火辣辣的光。

陀斯妥耶夫斯基說:

“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他希望自己不被擊垮,希望自己所有的承受,都能成就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人生。

跌落處,也可以是成功之所。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這樣的人物,還有一位,就是褚時健:

他曾經站在巔峰,又跌落谷底;

乘了東風,又重歸塵埃;

看過人間跌宕,見過眾生之相,最後成就了傳奇的自己。


90年代末,對諸時健來說,絕對是一生中最絕望的一段時光。

從一呼百應的廠長到階下囚,女兒也因此自殺,他所受到的打擊常人無法想像。

當他因嚴重的糖尿病保外就醫,獲得有限自由時,已經73歲了。

人生到了這個地步,應該已沒有什麼值得期待。


可他卻選擇了最需要時間的種植業。

他說,真想要我多活幾年,讓我苦一苦可能效果更好。

91歲的老人,活成了別人的幾輩子。

蘇軾和褚時健,從來不是人生贏家,只是心性染辣,助他們度過重重坎坷,始終不曾被苦難摧毀。

將跌跌撞撞的人生過得熱氣騰騰紅紅火火,老薑生辣,歷經歲月磨礪,終能配得起自己來人間這一遭。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嚼得碎失意處的苦

在被貶往黃州時,蘇軾一家20多口人生活無著、溫飽難繼。

幸得太守徐君猷相助,將城東土坡50畝荒地交由他開墾。

那是一塊貧瘠的山坡,荒蕪已久,滿是荊棘瓦礫。


他一度無從下手,奈何生計使然,只得脫去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農夫的芒鞋短褂,築水壩、建魚池、找菜種、移稻苗。

曾經吟詩作畫、指點江山,如今放下筆墨、扛起鋤頭,成了一個普通老農,勤勤懇懇從黃土地裡刨食。

他也在終日勞作中找到了快樂,索性自封“東坡居士”。

在遇到生命中的重大挫折時,這就是站起來的第一步。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從此,筆觸辛辣才華橫溢的才子蘇軾,蛻變成名垂千古的偉大文學家蘇東坡。

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但即便“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他也安時處順,將苟且活成瀟灑,再吟一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命運無常,總有出其不意的磨難襲來。

但漫漫長途,終有迴轉;餘味苦澀,亦有回甘。

比生活更重要的,是你生活的態度和方式。

紀錄片《生活萬歲》中,有一位單親媽媽李少雲,自詡是“牆縫中的野草”,為了多賺點錢,她選擇了開夜班出租。

沒人幫忙帶孩子,她就把4歲的女兒放在車後座,自己帶。

她也曾感到太累了,撐不下去了,站在長江邊想要一跳了之。

是女兒稚嫩的聲音“媽媽不要跳”,將她喚回。

人生在世,有些苦,躲不了。

既然躲不了,那就從苦裡熬。

將這些苦難嚼碎,困頓中撐一撐,絕望裡熬一熬,走過去又是一片天。

在《生活萬歲》播出後,李少雲不認輸的勁頭感動了很多人,有了更多的收入來源,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若生活是一場修行,相信我們都不會白白受苦。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看淡得意時的甜

蘇軾的前半生也曾有過春風得意。

21歲中榜眼,名滿京城。

24歲中科制考試,考進第三等,也就是宋朝最高等級,成為百年間最為優秀的舉子,中國歷史上第一等的“考霸”。

不僅是皇帝跟前的紅人,還俘獲了三朝太后、藩國國王、市井百姓等一大批粉絲。

金光閃閃的大好前程就此鋪開。

蘇軾傲呀,覺得自己是上山的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憑藉自己的才華,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偉業。

在任鳳翔府判官時,知府宋選非常器重他,對他寫的公文一字不改。

可沒多久,來了個新上任的知府陳希亮,行事嚴厲,對蘇軾所擬公文嚴格審查,大動“刀斧”。

心高氣傲的蘇軾十分不爽,藉著寫《凌虛臺記》的機會,將陳希亮譏諷了一番。

讀過《凌虛臺記》後,陳希亮嘆道:

“我之所以那樣對蘇軾,就是因為他少成大名、年輕氣盛,怕他會因為太順而目空一切栽跟頭,沒想到他對我意見這麼大!”


隨後,命人一字不改,刻於高臺。

多年後,蘇軾經歷人生跌宕,在困苦的歲月裡,回望自己年少時的鋒芒畢露,感嘆道:

“我曾經那麼喜歡炫耀才華,就像是樹幹上結出漂亮的樹瘤,別人看到,會忍不住上前欣賞,可對於樹木而言,卻是一種病啊。”


年輕時的我們,總是誤把運氣全歸於自己的才華,將一時的順遂當做終生都會擁有的常態。

卻忘了《菜根譚》中所言:地低為海,人低為王。

貴而不顯,華而不炫,才是真正的王者。


看淡得意處的甜,才守得住自己。

心態,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酸甜苦辣皆是人生修行

一桌飯菜若是隻有一味,再好吃我們也會膩厭;好似一路平川,走不了多久就會失去目標。

人生含百味,不過都是些酸甜苦辣。

四味齊全,才叫人生。

既然品了得意時的甜,就要能嚼碎吞下失意處的苦;

既要咽得下委屈中的酸,也要能吃得住艱險裡的辣。

漫長歲月,生活藉由這四味,讓我們學會珍惜珍愛,也努力堅持守得天明。

這人世間,只有經歷過酸甜苦辣,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座標。

就像蘇軾那樣,品過人間煙火,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處之泰然;


才能“以無生之覺悟做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

你我共勉。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