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一屁股坐地上了——解決了中國古代經典數學題

雞一屁股坐地上了——解決了中國古代經典數學題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著名典型趣題之一,記載於《孫子算經》之中。雞兔同籠問題,是小學奧數的常見題型。

  •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

  •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多少隻雞和兔?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多,我們先看一下傳統的算法:

(總腳數-總頭數×雞的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94-35×2)÷2=12(兔子數) 總頭數(35)-兔子數(12)=雞數(23)

解釋: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隻腳,這樣籠子裡的腳就減少了總頭數×2只,由於雞隻有2只腳,所以籠子裡只剩下兔子的兩隻腳,再÷2就是兔子數。

現在經典的算法:

假設雞和兔都訓練有素,吹一聲哨,抬起一隻腳,94-35=59。再吹哨,又抬起一隻腳,59-35=24,這時雞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還兩隻腳立著。所以,兔子有24÷2=12只,雞有35-12=23只。

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種思路是不是比較有趣,該問題也引發了大家對教育方式的熱烈討論,對此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