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19世紀60年代前後,日本的軍用步槍主要是從歐洲購買,其購買的步槍有普魯士的德萊塞針針刺發火發槍、法國夏塞波針刺發火步槍、1866型恩菲爾德單發步槍等。

後來由於購買武器成本太高,日本決定把購買的步槍進行國產化,1871年,日本人在東京小石川成立了兵工廠,稱為小石川兵工廠,1875年,日本讓陸軍槍械火炮專家村田徑芳去歐洲學習,回國後開始新步槍的研製工作,1880年,身為陸軍槍械火炮專家的村田經芳少將根據法國格拉斯步槍、以及德國毛瑟1871型步槍為基礎研製出了明治十三年式村田步槍。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M 1880)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是日本第一次嘗試生產的國產步槍,由於與英國的1866型恩菲爾德單發步槍,法國格拉斯步槍、以及德國毛瑟1871型步槍一樣是一款單發步槍,並使用11×60R黑火藥步槍彈,因此每次發射後,都需要手動裝填彈藥,射速很慢,導致士兵在近距離搏鬥時需要一把刺刀防身,為了能夠在搏鬥中佔據優勢,刺刀被設計的很長達到了57釐米,刺刀前端是劍形,跟日本早期的武士刀“諸刃造”相似,刺刀被固定在槍械的右側,刺刀環套在護木前方的套筒上,刺刀柄也固定的卡榫上,從而實現兩點固定的方式。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刺刀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刺刀卡榫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的主要缺點:

①刺刀本身長達57釐米,刺刀柄以金屬材料為主且很長,增加了刺刀的重量,從而影響槍支的重心,也間接性的影響射擊精度。

②村田十三年式步槍的槍機內部並沒有拋殼裝置,這樣就需要手動取出使用過的空彈殼,直接影響了槍械的射速。

③槍托在設計時距離槍械中線距離太大,使射擊時不能有效的緩解槍支得後坐力,再次射擊時使瞄具偏離目標距離太大,需要重新調整瞄具,從而影響射擊精度。

村田十八年式步槍

針對村田十三年式步槍的部分缺陷,1885年製造了村田十八年式步槍,村田十八年式步槍仍使用的是11×60R黑火藥步槍彈和手動裝填的單發步槍。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上)村田十八年式步槍(下)


與村田十三年式步槍相比,村田十八年式步槍的改進如下:

①村田十八年式步槍的刺刀柄比村田十三年式步槍的刺刀柄更短,而且以木質材料為主,減輕了刺刀的總重量。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八年式步槍的刺刀(上)


②刺刀耳位置:由於村田十八年式步槍縮短了刺刀柄,因此村田十八年式步槍縮短了護木到槍口之間的位置。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上)村田十八年式步槍(下)


③槍托:為了緩解槍支的後坐力,以及士兵使用槍托的舒適度,槍托的頂部由傾斜改成了水平形狀,並縮短了槍托與中線的距離。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十三年式步槍槍托(上)村田十八年式步槍槍托(下)


改進後的村田十八年式步槍仍然存在缺陷

㈠無論是村田十三年式步槍還是村田十八年式步槍都是使用的11×60R黑火藥步槍彈,彈頭為鉛彈頭,而且使用蠟紙密封。但是鉛彈頭缺點特別多,一是鉛彈頭的侵徹力差,面對有防護的目標時彈頭會提前變形,從而降低殺傷效果,而且鉛彈頭極易出現掛鉛現象,即使使用蠟紙也是很難免。1886年,尼古拉斯.勒貝爾上校研製出了使用硝化棉無煙火藥做發射藥的8mm勒貝爾步槍彈,和黑火藥步槍彈相比,①無煙火藥步槍彈的膛壓和初速大大提高了、彈道更平直,射擊精度更好。②無煙火藥步槍彈擊發後不會出現大量的黑煙,避免影響射手視線。為了解決老式裸鉛彈頭的掛鉛現象,新的無煙步槍彈使用的是被甲彈。並且很快被世界其他國家紛紛仿製。

㈡兩款槍都是單發步槍,隨著英國的馬蒂尼亨利步槍、勒貝爾M1886步槍等都採用了管狀彈倉供彈以後,管狀彈倉供彈可以提供更快的射擊速度,這時單發步槍就顯得非常落後。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成功研製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


槍械師村田經芳認識到國內單發步槍非常落後,1889年(明治22年),村田經芳再次赴歐學習,回國後,在村田18式步槍的基礎上製造了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這是一款旋轉後拉式的步槍,槍管下方擁有可裝八發子彈的彈倉,並且是日本第一款可以發射無煙火藥8X53R Murata子彈的連發步槍。並且與步槍同時製造的還有騎兵槍(村田連發騎槍)。騎兵槍變的更短,導致槍管下方的彈倉也隨之縮短,最終只能裝填5發彈藥。另外,騎兵當時佩帶了馬刀,所以沒有刺刀裝置,這和前身的村田單發騎槍一樣。

㈠管狀彈倉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8×50毫米的勒貝爾尖頭彈


管狀彈倉內的子彈都是前後排列,為防止後一發子彈的尖頭意外擊發前一發彈的底火。所以8X53R 村田步槍彈使用的是圓頭子彈,不過圓頭彈卻影響了精度與射程,法國為了讓管狀彈倉能夠使用尖頭彈,曾把8×50毫米的勒貝爾彈殼底部底火室周圍壓了一圈凹痕。這圈凹痕配合該彈較大的錐度,從而使後一發彈的彈尖斜頂在前一發彈底火周圍的凹痕裡,碰不到底火。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使用管狀彈倉的優缺點:

優點:在盒裝彈倉未出現之前,村田經芳只能仿製西方國家的管狀彈倉,管狀彈倉可以給槍支連續供應彈藥,提高了射速。

缺點:①由於管狀彈倉位於槍管的下方,隨著子彈的減少,整個槍的重心也隨著移動,極大影響了射擊精度。

②後一發子彈的彈頭有可能擊發前一發子彈的底火,從而造成事故。

③管狀彈倉裝彈需要手動一發一發的裝填,裝彈速度慢,無法與使用漏夾的盒式彈倉相比較。

㈡刺刀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刺刀座由側面改成了下方,主要是刺刀在側面與機械瞄具不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從而影響了刺殺精確度,而且刺刀在側面使重心偏右,不利於射擊精度,因此刺刀安裝在槍械下方是最好的選擇。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刺刀座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有兩種型號的刺刀,主要區別是刀柄,一個刀柄短,材料以木材為主,一個長刀柄,材料以金屬為主。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刺刀


㈢彈藥阻斷器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使用了彈倉隔斷器,由於彈倉裝彈速度慢,使用彈倉隔斷器後可以阻止士兵使用彈倉內的彈藥,時刻保持管狀彈倉內部的彈藥充足,可以應對突發狀況。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彈倉隔斷器關閉狀態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彈倉隔斷器打開狀態


㈣標尺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標尺很特殊,是一種臥式標尺與立式標尺相結合的標尺,標尺的射擊距離越遠,刻度之間間隔越大,射擊距離越近,刻度間隔越密集,主要根據子彈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而使射擊距離增加量與槍口抬高角度的增加量不成比例,假設射擊距離從300米增加到400米,增加量為100米,但是反應在標尺上的槍口抬高量要遠大於100米的距離。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立式標尺範圍是700米到2000米,當然了遠距離主要是打集群目標。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的標尺


由於射擊距離越近刻度越密集。因為立框式表尺在近距離的刻度間隔太小,所以給裝定表尺就帶來了不便,容易裝錯表尺,所以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在700米以內的範圍,不用將標尺立起來,只需要將瞄具移動到側面的刻度上,與18型一樣,較短距離的標尺在左側(3=200米,4=400米等)。

日本村田步槍的發展簡史

從圖中可以看到側面的標尺刻度


1897年(明治30年),村田經芳的後輩有坂成章借鑑了德國毛瑟步槍的設計,採用後置拉機柄和槍機前端雙突鎖筍等類似毛瑟步槍的設計,製造出了三十年式步槍用於取代村田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