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個家庭不滿房價,眾籌4萬平沙丘,竟改造成當地第二大城市?

<strong>一百多年前,約有66個猶太家庭聚集在沙特阿拉伯沙丘上,這裡後來成為特拉維夫,被稱為是巴勒斯坦的第一個希伯來城市。這些家庭利用貝殼在它們之間劃分土地,改變了歷史進程,這也是特拉維夫是如何誕生和建造的傳奇故事。

66個家庭不滿房價,眾籌4萬平沙丘,竟改造成當地第二大城市?

1909年以前雅法到處都是小型農業社區, 人們漫無目的的生活著,猶太人自然不甘於墮落,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雅法社區高昂的消費與房價,所以猶太人想夢想建立一座屬於他們的新型城市。

66個家庭不滿房價,眾籌4萬平沙丘,竟改造成當地第二大城市?

當時他們的願景是這座城市將成為一張乾淨的白紙,一個禁止商業貿易的花園城市,並可以塑造新的猶太城市精英,所以在這些總共擁有100多人,66個家庭在集體商議之下,在位於古老的港口城市雅法以北和兩個偏僻的猶太居民區以南,眾籌上購買了4萬多平方的沙丘。他們稱自己的夢想為特拉維夫,即象徵著遠古之源的共鳴,所以把這片土地命名為特拉維夫。

66個家庭不滿房價,眾籌4萬平沙丘,竟改造成當地第二大城市?

這4萬平方的土地很快被開發完畢,沙丘被壓平,大片沙地上散佈著果園,與新城鎮所在地之間建立直接聯繫,並沿一條主要道路劃分了不同的地塊,四處橫切的街道就形成了特拉維夫的基礎樣貌。


66個家庭不滿房價,眾籌4萬平沙丘,竟改造成當地第二大城市?

但問題來了,雖然城市完成了眾籌開發,但是如何分配給這66個家庭呢?這時候他們商議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分配土地問題,這個決定最終成為猶太人民和該地區歷史上的標誌性和決定性的舉動:他們用抽取貝殼的方式,決定每個家庭分配的土地。

他們用66個淺色貝殼和66個深色貝殼,用地塊編號標記一組,用姓氏標記一組,然後將它們放在兩個盒子中,由一個人隨機抽取帶姓氏的貝殼來決定抽取地塊的先後順序。

66個家庭不滿房價,眾籌4萬平沙丘,竟改造成當地第二大城市?

時間定格在1909年4月11日,包括工業家,教師和詩人在內的多元化團體,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基礎,該城市在39年後宣告了以色列的誕生,在上圖中,可以看到集體成員站在特拉維夫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大道現在所在的位置上,根據傳說,站在沙丘斜坡上的那群人後面的那個人是反對建造特拉維夫這個想法的,據稱他告訴其他人:“你瘋了!這裡沒有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