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讀書時刻:楊時故里的煙霞

三明讀書時刻:楊時故里的煙霞


●練建安
  龍岫者,閩北將樂美稱;煙霞,此處為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蕭勝龍先生的散文集《龍岫煙霞》共五輯。第一輯:人生真諦。緬懷親人,感悟人生。第二輯:先賢足跡。程門立雪,精神傳千秋。第三輯:金溪雅韻。描寫閩江上游金溪兩岸美麗風光。第四輯:客家風情。展現將樂客家民俗風情。第五
  輯:樂土餘音。文史、掌故及讀書心得。
  縱覽“煙霞”,開卷有益,長見識。因不勝枚舉,字字珠璣的《將樂賦》以外,僅列三例:
  其一,鸕鷀捕魚。《孔頭印象》記述道“鸕鷀又叫魚鷹,從外地高價購回。訓練好會捕魚的成鳥,每對數百元(現在每隻要千元以上)。村裡能用鸕鷀的,只有那麼幾戶。那時,一
  個農民之家,擁有三五隻魚鷹是一
  筆不小的財富呢。用鸕鷀捕魚,得
  配上竹排。竹排也是自制的,一般
  用六根大毛竹串成一個竹排。那
  略微翹起的排梢上,站著幾隻墨


  綠色的鸕鷀,撲愣著翅膀,在主
  人的號令聲中,紛紛潛入水中,不時地從水裡叼起魚兒來……
  其實,作為幫人類捕魚的鸕鷀,也有可悲之處。捕魚前,主人會
  在鸕鷀食囊下端,繫上細細的
  繩子,不緊也不松,以阻止魚
  兒進入鸕鷀腹中為宜。收工
  時,主人從它們鼓鼓的食囊中擠出魚兒來。作為獎勵,主人會用小魚來慰勞這些有功之鳥。集市上買魚的人,一般不喜歡鸕鷀捕的魚。試想,從鳥兒的胃裡擠出來的魚兒,能保存多久呢?河魚的鮮美
  之味是要大打折扣的。”
  其二,西山紙。《龍棲山手工造紙作坊》告訴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西山紙的歷史源流與製作工序。文章引《福建通志》所載:“……龍棲山所出之最。闊者為切邊
  也,略隘者為鼓連,潔白
  如雪,俗呼西山紙。”清
  康熙編印《四庫全書》,調用了西山紙。1972
  年至1976年,國家出
  版局曾從將樂調去三
  四百噸毛邊紙,印製
  毛澤東詩詞線裝本

  及有關歷史資料。近
  年,龍棲山半甲紙廠
  生產的西山紙,曾
  被故宮博物院用於裝裱修復古籍書。西山紙為何這樣好呢?作者在另一篇文章《跟祖父上山“打狼”》告訴您:“西山紙之所以質地優異,除了用上好原料以及獨特手工製作工藝外,關鍵之處在於抄紙前要往紙槽里加入一定劑量的,用狼葉熬成的漿液,以增強紙的拉力和防腐防蛀性能。祖父與紙業社、紙廠的一些師傅熟悉,就為龍棲山一些紙廠‘打狼’,掙點零錢補貼家用。”
  其三,相牛。《相牛》記載:“伯樂會相馬,我的祖父會相牛。據《相牛經》記載,相牛有如下要領:眼圓且大,眼白與瞳仁相通,脖長腳大股闊毛短者為佳。《相牛經》又說,母牛毛白乳紅則多子,乳疏而黑則無子。母牛一夜糞三堆,一年生一子;一夜只有一堆糞,三年生一子。上看一張皮,下看四隻蹄;前看龍關廣,後看屁股齊。祖父並不知古時就有了《相牛經》,在他看來,這上面四句話是關鍵,其實與古時《相牛經》異曲同工。”
  《龍岫煙霞》,記載了中國千年紫薇王狀況,記載了將樂喬遷習俗,記載了將樂擂茶的製作方法,記載了山區水碓的工作原理……一卷在手,縱覽精華。當然,隨著作者的妙筆生花、娓娓道來,讀者將神遊龍棲山、龜山、月山、水南書院、含雲寺等名勝風光,將瞭解西漢賢相蕭何後裔入閩派衍,還將穿越歷史,重返“閩學鼻祖”楊時《龍棲祈雨》現場。

  《龍岫煙霞》可讀性強,不時以寥寥數筆,講述傳奇故事。《新嶺》寫道:“說起新嶺,其實不新。新嶺之名始稱於明代。明弘治十八年版《將樂縣誌·地理卷》載:新嶺,在縣南桃源都。嶺高十里,南鄉五都之民胥此往來。昔路環山下,行者苦遙,新開是嶺以為捷徑,故名。……當我走得腰痠腿痛之時,祖父拿出自備的乾糧給我吃,講了許多新嶺的故事。很久以前,新嶺常有土匪、強盜剪徑,過往商客要結伴而行。有位力大無比的女長毛,使雙槍,功夫十分了得。她一人能同時制服四個男人。圓規似的長腿夾住兩人,左右胳膊各夾一人,還能使槍,百發百中。松濤陣陣中,我彷彿聽到了女長毛的吼聲。毛骨悚然,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蕭勝龍先生的母系乃楊時後裔,書中記載了他母系家族中的諸多“掌故”。《木芙蓉》記載:“我的外公,自號孔昭,乃閩北名士。精於詩、文、書、醫,任縣立祖教小學校長。他在省立第四中學讀書時的一件壯舉,至今令族人津津樂道。從老家運了整整一木船的黃豆,到福州出售,換回一部新出版的《辭海》。據說這是我國編的第一部《辭海》,價格高得驚人。他還自學中醫成材,為人看病,不取毫釐。在鄉村頗有名望。”先賢“書痴”事蹟,至今讀來,令人感慨系之。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道是,“江山也要文人捧”。勝龍兄作為將樂文化名人,熱愛家鄉,熱情地為家鄉好山好水、歷史文化放聲歌唱。先賢雲:“德不孤,必有鄰。”在下不才,自以為客家鄉土文化赤子。因此,心息相通,感佩其人其文。
  此讀後感,權為序。
  (練建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文聯《臺港文學選刊》執行副主編、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創會副會長。本文為蕭勝龍散文集《龍岫煙霞》之序,發表時略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