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現結合深入塑化行業人心

撥開價格波動迷霧

2019年乙二醇行情持續低迷,現貨價格幾近腰斬,市場被悲觀情緒籠罩。聚烯烴市場也同樣經受著大擴產週期下價格下行壓力的考驗。近日,記者對華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中最大的感受是,雖然華東地區乙二醇、聚烯烴行業普遍面臨產能過剩、需求收緊的壓力,但很多企業正在積極尋找對策和出路。期貨套保和基差點價等期現結合方式逐漸成為企業撥開價格波動迷霧的重要工具。

擴產壓力下,聚烯烴企業尋求差異化發展

產能過剩、需求收緊,讓乙二醇和聚烯烴價格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在低位徘徊,企業也似乎做好了過“苦日子”的準備。但就像此次記者跟隨調研團隊走進化工企業時多雲的天氣,雲層背後還是藏著可能看見的陽光,企業在抱有擔心的同時也在穩定生產,尋求出路。

“與調研前的預期不同,化工企業的利潤雖然被壓縮,但是依然有一定的盈利空間,整體銷售情況比較穩定。”美爾雅期貨化工分析師趙婷這樣告訴記者,多數調研企業基本實現了產銷平衡,開工率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悲觀,特別是一些中游企業得益於原料價格降低,市場需求好於預期,企業保持了一定的利潤水平。

實際上,上中下游企業都在應對產能擴張的壓力,不同類型企業的經營策略和價格預期也不盡相同。接受調研的上游生產企業對生產熱度不減,其考慮的不單是價格因素,而是綜合考慮產量、利潤、銷售任務和對下游客戶供貨的穩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在保供應的同時儘量將物料向利潤好的環節配置、差異化改造以及增加直銷。中游貿易商對投產帶來的價格下行預期比較強,謹慎增加產品庫存,一些貿易商正利用衍生品工具為上下游鎖利潤。下游工廠主要考慮原料供應穩定性和生產性價比,在原料價格下行預期下保持著極低庫存運轉,配有在途和遠期低價庫存,避免庫存貶值風險。“在這種整體策略下,各環節的累庫很難看到,但各環節的產業利潤結構整體是壓縮的。”

以聚烯烴市場為例,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明年聚乙烯和聚丙烯是投產大年,絕對價格繼續下行的可能性加大。華東地區某大型石化貿易企業商務部人員介紹,明年行業會迎來擴產高峰,全球新增產能幾乎為新增需求的2倍,我國聚丙烯新增產能將釋放484噸,為全球最主要的增長地區,供應端會有過剩的情況出現。此外,在新產能的集中投放的情況下,家電、汽車等傳統行業需求增長比較乏力。

但市場也有利好的一面。在國內政策環境的支持下,包裝產品升級、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等需求升級,以及外賣、快遞、5G通信等領域的發展有望帶動聚烯烴的新一輪需求。此外,明年還可能出現聚烯烴產能不及預期或晚於預期的情況。

在這個背景下,聚烯烴企業需要尋找自身的發展路徑。據當地一家生產企業介紹,聚乙烯產品質量穩定、性價比高,但由於價格走低,公司正在積極開發新產品、新材料,走高附加值路線。同時,公司將採取差異化競爭策略,例如爭取高端市場份額,建立專業的品牌形象;採取錯位競爭,通過包裝、物流、交易模式、基差交易等挖掘價值等。

而對於處於產業鏈中游的貿易企業來說,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聚乙烯研究員傅曉陽介紹,在聚丙烯和聚乙烯目前供需都是偏弱的格局下,貿易企業在現貨端是加緊銷售,採用低庫存運營,並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

此外,伴隨著聚烯烴的產能過剩,國內需求缺口收窄,進口缺口逐漸消失,未來中國聚烯烴出口可能是一條出路,聚烯烴企業會更多地選擇搶佔出口的先機。

乙二醇價格低迷,企業探索產能轉換

此次調研的乙二醇生產企業均開足馬力生產,全部產能投放,下一年度部分企業還有擴產計劃。從調研的生產企業處瞭解到,乙二醇下游市場需求穩定,雖然價格處於相對低位但仍然具有利潤。不過,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產品利潤是有很大差別。而當前環氧乙烷生產利潤遠高於乙二醇,因而很多乙二醇生產企業轉而生產環氧乙烷。

據介紹,乙二醇與環氧乙烷同為乙烯下游產品,國內多數裝置是環氧乙烷與乙二醇聯產,企業可以根據環氧乙烷和乙二醇產品的效益情況優化調整環氧乙烷和乙二醇的產出比,通過產品間的產能轉換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企業將乙二醇裝置轉產環氧乙烷主要考慮經濟效益。目前乙二醇毛利率200—300元/噸,環氧乙烷毛利率1200—1300元/噸,環氧乙烷的市場利潤遠大於乙二醇,乙二醇價格目前處於微利區間。由於長協及裝置等因素,部分企業依然保存乙二醇的產能,但大部分都在計劃或正在進行乙二醇向環氧乙烷轉產的裝置改造,以便能夠做到根據市場情況進行乙二醇產能的主動調節。當地一家企業在3年前就進行了環氧乙烷的擴能改造,能全部產環氧乙烷,也能全部產乙二醇。考慮到目前環氧乙烷與乙二醇的巨大價差,該企業正儘量多的轉產環氧乙烷。

記者獲悉,今年環氧乙烷效益比乙二醇好,主要的原因在於聚羧酸減水劑市場需求的提升,這與國內市場保增長基建發力下水泥市場的回暖有很大的關係,明年預計這種狀況還是會延續。每家企業對環氧乙烷和乙二醇之間的產量調節幅度都有差別,環氧乙烷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企業一般採取“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的傳統模式。

同時,企業產品的調整也與銷售模式相關。寧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乙二醇產品上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客戶群體,乙二醇與環氧乙烷之間產品生產的調節做更深入的溝通,而且受制於環氧乙烷生產的能力,實際只能做部分調整。“產能擴張的大背景下,乙二醇市場還沒到最艱難的時候。未來3到5年,國內乙二醇還難以完全自給,需要一定進口。”該負責人說,在成本端,國內乙二醇價格很難與中東乙烷裂解生產工藝產品相抗衡。在此大環境下,公司考慮的是避免在乙二醇產品上的直接價格競爭,轉而通過技術改造提升環氧乙烷的生產能力來達到相對的平衡。

結合調研情況,北京四聯化工創業集團期現研究員魏杭認為,上游對乙二醇的絕對價格還是有擔心的,以目前乙二醇的價格來說,煉廠是處在低利潤狀態。乙二醇和環氧乙烷的生產切換上,很多工廠都把產能切換到環氧乙烷上,因為近期國內基建向好導致減水劑和表面活性劑需求比較好,煉化企業的環氧乙烷銷售順暢。但未來如果基建向下,煉化企業將產能切回乙二醇,可能還會帶來供應壓力。

除了環氧乙烷和乙二醇生產置換之外,煤制乙二醇產能情況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中信期貨高級研究員黃謙表示,與市場預期相比,煤制乙二醇產能擴張速度實際有所放緩,總體上今年國內乙二醇的生產量比預期少了很多。

“供應較少的一個原因是國內乙二醇價格下跌,在沒有好的現金流的狀態下,無論是油制乙二醇企業還是煤制乙二醇工廠在今年5月到8月期間,裝置檢修頻率和週期以及負荷下降的幅度,都比預想中要大得多。10月下旬後,國內裝置檢修的損失量才慢慢開始恢復,但裝置負荷的調整比例在明顯上升,年底前實際整體的供給增量應該不會太大。這次調研交流的情況也是現在整體庫存量比較低,庫存沒有累積。”他說,明年對新產能投放和存量裝置的平衡可能是重要方向,雖然包括浙江石化和恆力石化新增的供應市場預期會對價格衝擊非常大,但本身工廠也會基於自己市場的預期評估去對生產情況和銷售節奏進行把控。所以未來乙二醇價格不必特別悲觀。

期現結合深入塑化行業人心

早在2007年,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就登陸大商所,拉開了大商所服務化工產業的序幕。之後,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化工期貨品種先後上市。據公開數據,截至2019年11月底,大商所化工期貨單邊成交量、日均持倉量分別為2.42億手、130.59萬手,佔大連期貨市場的21%、20%。其中,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日均持倉量同比分別增長51%、39%和37%。市場結構上,除今年9月新上市的苯乙烯期貨外,其他化工期貨法人客戶持倉佔比均超過45%,投資者結構較為成熟,為聚烯烴和乙二醇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和精細化生產經營提供了有力工具。

通過調研記者發現,很多化工企業已經積極參與期貨交易,還有一些企業雖然未直接參與期貨,但已經把相關化工期貨價格作為定價的重要參考依據。

寧波金髮新材料公司負責人介紹,上游企業從簽訂原料採購合同到原料實際到貨的週期約一個月,公司會以期貨市場為手段管理期間的價格波動風險。寧波富德能源負責人也表示,平時會時常關注期貨價格的變動,以期貨價格為參照制定價格,未來也會考慮利用期貨對原材料端成本進行鎖定。

同時,中游貿易商面臨採購和銷售兩端的價格波動風險,對期貨工具的需求比較高。寧波金源聚酯薄膜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原料是從貿易公司直接拿貨,報價按照基差方式,以期貨價格為基準,基差點價的比例已經佔到總採購量的90%以上。

為在化工行業推廣基差點價,大商所從2017年起推出基差貿易試點工作,2018年在大商所化工品種開展了5個基差貿易試點,幫助企業管理個性化風險。今年9月,大商所上線了基差交易平臺,支持企業在LLDPE、PP等品種上開展基差點價等業務。截至11月末,已有11家化工龍頭企業在基差交易平臺lldpe、PVC和PP品種上產生報價552筆、成交145筆、成交量約5.4萬噸。

某石化生產企業在2018年參與了大商所的基差試點項目。該業務中引入“基差+期權”的定價模式,以鎖定利潤。在客戶服務上,該公司不僅開發供應鏈金融項目為客戶解決資金問題,而且開展期權等交易模式策略供客戶使用。在今年春節後預期價格大概率下跌期間內,該公司對客戶所持有現貨倉位的貶值風險進行主動管理,防範大跌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