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連續3天“刷版”人民日報!讀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底氣和實力

廣東連續3天“刷版”人民日報!讀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底氣和實力

12月12日起,人民日報連續三天推出廣東經濟發展大稿,點贊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第一篇

廣東:闖出發展高質量

廣東連續3天“刷版”人民日報!讀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底氣和實力

《人民日報》2019年12月12日01版

感受經濟脈動,怎能不來廣東?

廣州向南,100多公里即到深圳。廣東的同志告訴我們,連接廣州和深圳的,不僅有高速公路,還有一條“走廊”。

原來,沿線廣州琶洲、東莞松山湖、深圳南山等數十個創新關鍵節點,宛若明珠,串成一條“科技創新走廊”。

在廣州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為主導的創新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在東莞松山湖,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吸引著周邊創新要素匯聚;在深圳南山智園,14棟高聳的辦公樓裡集結著100多家優質科技企業……

“走廊”還在延伸。從廣東到香港、澳門,一條融研發、轉化、製造為一體的“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正在粵港澳大灣區快速打通。

南粵大地,這個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今年再考高分: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191.22億元,增長6.4%,全年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
隆冬時節,廣東暖意融融,映入眼簾的,滿是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新景色。

第二篇

“廣東製造”提升科技含量

廣東連續3天“刷版”人民日報!讀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底氣和實力

《人民日報》2019年12月13日02版

瞄準高質量發展,廣東製造業不斷刷新著紀錄。

28.5秒——

東莞華為南方工廠,華為P30手機“出生地”。從一塊電路板“變身”一臺手機,要經歷什麼?主板就要裝配1300多顆元器件,還有各種測試,包括“11.5小時的老化測試”的嚴苛考驗。雖然工序複雜,但一條生產線每28.5秒就能“吐”出一臺手機。這是廣東製造的速度。

2人——順德美的集團智能工廠生產車間,200多臺機器人舒展長臂,靈巧舞動,場面煞是壯觀。蒸發器生產線,僅需兩名工人,產量在遞增、品質在提升。這是廣東製造的效率。

3項——珠海格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無稀土磁阻電機領域3項電機專利授權給丹麥格蘭富公司,為全球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支撐。每天誕生22項專利的格力,正與世界分享自主研發成果。這是廣東製造的高度。

更快了,更好了,更高了……走進南粵大地,我們對製造業的固有印象被時時顛覆。今年前三季度,廣東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31.5%和55.9%。製造業以頂天立地之勢,挑起了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大梁。

第三篇

服務很貼心 企業更專心

廣東連續3天“刷版”人民日報!讀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底氣和實力

《人民日報》2019年12月14日06版

近年來,廣東傾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讓企業專心謀發展。

廣東在營商環境上著力,以改革創新促制度構建,以擁抱技術促服務提升,重塑廣東發展新優勢。今年以來,全省開辦企業時間從平均16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從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60—100個工作日以內。

梧桐葉茂引鳳來。巴斯夫來了,默克來了,埃克森美孚也來了……短短几個月,跨國巨頭接踵而至,用實際行動給廣東投資營商環境投出贊成票。

一批國有和民間投資項目也陸續開工建設或投入運營。1—10月,廣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3%,連續1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2.3%,連續9個月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