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石猴”走紅!每天近千人打卡 專家建議建地質公園

  一塊奇石打破了南部山區西營街道杜家坡村冬日的寧靜。因這塊奇石“撞臉”埃及的“獅身人面像”,連日來日均近千名“驢友”慕名來打卡。村民們不知道這處新晉“網紅”景觀能火多久,建成公園景點或許是他們期盼的答案。

南山“石猴”走紅!每天近千人打卡 專家建議建地質公園

  遊客在“石猴”邊打卡拍照

  森林消防護林員忙宣傳

  進到杜家坡村已經無需打聽奇石方位,順著車流來到車輛停放最密集的地方便可下車,然後在羊腸土路上步行約20分鐘才可一睹“石猴”的廬山真面目。盤山路邊,有幾處村民銷售山貨的攤位,核桃、山楂、柿子、雞蛋等種類繁多。

  與村民賣貨、遊客打卡不同,當地的森林消防員和護林員看著激增的遊客量有些犯愁。巨石不遠處的小路旁,南山區西營林業站森林消防員鞏昌軍看著過往遊客不住地提醒“山中禁止吸菸,防止火災”等。“我們同事剛剛把巨石旁邊的雜草清除,一方面方便遊客通過,另一方面也降低安全隱患,這個季節正是防火期,這麼多的遊客確實給我們增加很大的消防壓力,希望遊客們千萬注意,不要在山裡生火或吸菸。”鞏昌軍提醒說。

  77歲的“驢友”郝先生獨自一人坐車從市區來到杜家坡村與“石猴”合影。“我平時就喜歡到處轉著玩兒,之前從微信上看到有人發的照片,覺得這塊石頭很有特點就來了。”郝先生笑著說。

  對於“石猴”的突然走紅,杜家坡村的村民也直言“沒有網絡紅不了”“不知道啥時候這陣風就過去了”。世代生活在此的村民對這塊石頭並沒有特別的注意,此前僅僅有人覺得它與猴子的頭部有些相似。

  對此,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冠文從傳播心理學角度分析奇石走紅原因。她認為,“獅身人面像”是埃及著名的文化符號,而“石猴”是濟南南部山區一處自然景觀,兩者“撞臉”,大大提升了後者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同時,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也加速了信息的傳播。

  專家建議建地質公園保護

  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楊恩秀曾到杜家坡村進行實地調查。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處地質屬於比較罕見的地質遺蹟,屬自然形成,無人為痕跡。楊恩秀介紹,該岩石由角閃石巖、二長花崗岩和花崗偉晶岩三種岩石疊合產生,“這屬於地殼形成早期岩漿侵入的產物,形成於新太古代,其中角閃石巖,形成於26.5億年前左右,二長花崗岩25.5億年左右,花崗偉晶岩25.2億年左右,就像是祖孫三代,這套岩石在山東、華北地區都是比較老的岩石。”

  楊恩秀認為,這一罕見的地質遺蹟也是一種稀少的旅遊資源。他建議這裡可以建成地質公園,成為向遊客提供休閒和了解地殼科普知識的場所。

  去南山看“石猴”?遊客需登記信息

  奇石周邊將裝護欄禁止攀爬 將有專人全天值守防火

  近日,西營街道杜家坡村“石猴”火啦。南部山區西營街道辦事處立刻行動起來,多措並舉,積極應對遊客激增帶來的防火及環衛壓力,有效保護生態資源安全。

  記者獲悉,杜家坡村增設了護林防火檢查點,對進山遊客收繳火種,登記進山遊客信息,嚴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帶火種進山。西營街道林業站派出消防車,由消防中隊在石像周邊不間斷進行日間、夜間安全巡查,抽調專人於石像處值守,並擬建設與石像周邊生態環境相匹配的景觀護林房一處。

  在生態環境衛生及旅行安全方面,消防員、管理區及村“兩委”成員每天進行垃圾撿拾,對隨手亂扔垃圾及攀爬石像拍照留念的遊客進行勸阻,呼籲大家積極投身生態保護隊伍,共同保護自然生態。

  為進一步保護“石猴”景觀,西營街道在進山線路和石像周邊安裝製作相關指示牌、提示標語、生態垃圾桶,以此引導遊客文明、安全參觀,積極參與防火,保護生態。

  為加強對地質景觀的保護,經有關專家現場勘察,西營街道擬對景觀周邊安裝護欄,禁止攀爬。

南山“石猴”走紅!每天近千人打卡 專家建議建地質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