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邯鄲有座廣府古城,隱藏在邯鄲東部的大平原上,古城東門外有座甘露寺,甘露寺故事堪稱傳奇。

相傳,甘露寺到今天已有了一千四百多年曆史,建於北魏時期。最初不叫甘露寺,而叫百草寺,傳說隋煬帝三女南陽公主,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痛恨父君暴政,削髮為尼,法名妙善在次出家。

隋煬帝暴怒,派兵來勸南陽公主回宮,南陽公主不肯,要在這裡禮佛,為父君贖罪。兵丁一把火燒燬了百草寺。河北反隋義軍農民首領竇建德的部隊征戰於此,從野火中救出了南陽公主。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竇建德被南陽公主的行為感動,他向部隊將士發表了討隋演說,咱們河北義軍只是要推翻暴政,不管南陽公主事宜,何況南陽公主一個弱女子都能深明大義,在這裡出家為民祈福。我們一定要善待心地善良的這位弱女子。

於是竇建德派兵,護送南陽公主到沒有戰事的太行山區的蒼巖山隱居修行。

滅隋後,竇建德革命沒有成功,最後被勝利者李世民斬首。唐朝佛教興盛,竇建德的遺兵和當地百姓為紀念竇建德的仁義,在南陽公主修行的百草寺遺址,重新廟宇,並更名為甘露寺。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自此,甘露寺香火旺盛,遠近幾百裡善男信女來此燒香求平安。

到明代,因為滏陽河,支漳河,洺河,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三條重要河流匯流於此,這一帶形成了水陸交通樞紐。

這座反隋義軍竇建德曾經作為首都的廣府古城,成為明代京南九府之一的廣平府府地,管轄永年、肥鄉,雞澤,曲周,磁縣,成安等九縣,人口眾多,經濟繁榮。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因廣府古城四周,蘆花飄香,夏天更是荷花的世界,大明皇朝曾把甘露寺更名為蓮花庵。

明朝滅亡,清朝仍然沿用明治,廣府古城仍然屬於府地,歸直隸管轄,大清為彰顯新朝新氣象,又把蓮花庵更名為甘露寺。

滿清掌控我中華錦繡江山以後,為了同化漢人,更是廣修廟宇,對甘露寺進行了修建擴建,甘露寺一時間香火遠播,廣結善緣,僧侶者眾。

中華民國時期,甘露寺毀於槍炮的戰亂中。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新中國以後,百廢待興,可很快發動了文革破四舊,沒人再提甘露寺。

文革後,中國傳統文化再次復興。出生於廣府古城東街村的企業家宋福如,經過多方考證,規劃,拆巨資,在甘露寺遺址,重新修建了佔地近百畝的這座甘露寺。

甘露寺於2014年4月25日(農曆三月廿六)開光,各地高僧前來參加開光典禮。甘露寺成為目前邯鄲市規模最大的寺廟之一。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如今嶄新的甘露寺成了人民休息靜心的一個好去處,同時也為當地旅遊增加了一個可供遊客漫步的景點。每逢節假日,從市區和周邊縣城村鎮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漫步在寺廟的長廊,或行或坐下小憩。

松柏蒼翠,垂柳依依,廊邊的河水裡魚兒,好像在等待著遊人的善舉。誰拋下一點魚食,魚兒擺著尾巴,爭先恐後,擁擠著來搶食,逗得遊人面綻笑容,一臉的舒展。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初冬的河水愈發清澈,經過了春夏秋的還依然倔強的柳樹,在與初冬寒冷爭陽光搶溫暖。

是呀!落葉後,就是一歲一枯榮,看來,柳樹也喜歡人間的繁華,不願意落入河水化作汙泥,從此永不見陽光。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雄偉的大殿,不見佛,也讓浮躁的腳步放慢,生怕腳落得用力了,驚動了這份寧靜。

尊貴是從莊嚴中流露出來的,沒有儀式感,就沒有英雄。

正像興漢四百年的大將軍韓信,本來一士卒,在蕭何的慫恿下,劉邦高搭拜將臺拜將,硬生生地把韓信推向了消滅項羽,一統天下頭號大將位置。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人,不論是今人還是古人,心存敬畏,才能人心向善,在寺廟漫步行走,你會自覺不再大聲喧譁,變成一個寧靜的人,哪怕只是一時。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兩個學生模樣的女孩,遊累了,坐在長廊邊凳上,竊竊私語,一會兒發出會心的微笑。

她們在聊什麼?是不是聊起了隋煬帝的南陽公主?還是聊起了眼前美景?可能是聊起了女孩們對未來的憧憬吧!

初冬時分,邯鄲廣府古城甘露寺,最後一抹秋色中沉思慢行

漫步在甘露寺寧靜的氛圍中,我忽然想,雖然人世間有了寺院,可皈依佛門,去超度眾生,可凡人很難做到。但有這麼一處,讓我們浮躁的心,得以短暫的安放,人生的腳步稍微歇息一下:想想,我是誰,我要幹什麼?

而幸福是什麼?快樂是什麼?歡迎您留言說說,您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