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魯豫?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魯豫,一個提起來就忍不住讓人滿臉疑惑的主持人。

胡歌上她節目,主要是聊《琅琊榜》,誰知她上來就承認自己“根本沒看過琅琊榜”。

周傳熊上她節目,結果換來一句“你這專輯也不怎麼樣的”評價。

魯豫的經典場包括,問父母早逝的蔡永康,“你父母知道你的性取向嗎?”問事業失敗,看著飛機艙外月亮的張翰陽,“飛機上怎麼看得到月亮?”

Selina說緊張到胃痛,魯豫一臉羨慕:“我覺得女孩子胃痛特別優雅。”

明明自己身份是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卻在節目裡不斷製造交流障礙:

提問題沒有深度,復讀機式循環播放“真的嗎?“和“我不信”,常常打斷嘉賓發言···

還有一次,魯豫採訪上海精神病院院長徐一峰。

△魯豫:“徐院長,您怎樣確定病人是否治癒?”

△徐院長:“其實很簡單,先把浴缸放滿水,然後旁邊放一把湯勺和一個小臉盆,看他怎麼把浴缸裡的水弄沒囖。”

△魯豫驚奇:“這也太簡單了!我都不用想就知道該用小臉盆。”

△徐院長語塞5秒,然後答道:正常人和已治癒的人會把浴缸裡的塞子拔掉。”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質疑魯豫的工作能力。

真是能活活的把天聊死。

可是你不奇怪嗎?從2002年開播至今的18年裡,魯豫錄了3000多期節目,讓1000人講出她們的故事。

的確,誰會想到呢?

一個瘦瘦弱弱的支持人,一檔形式簡單的訪談節目。居然能火18年,那個在熒幕中隨和、剋制的魯豫,你真的認識她嗎?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知友發帖說:“你覺得采訪什麼人最困難”

樓主回覆說:“名人,尤其是明星”“她們很多都戴著面具生活,只會跟你說一些表層的話,要讓說心裡話,難。”

然而有這麼一位主持人,一張沙發,小小的演播廳,無論多害羞、多偉岸的公眾人物,見到她,都會主動地不遮掩,也不迴避的與她交流。

就連殺伐決斷的董明珠都會為她送上一個親暱並真誠的擁抱。


澳門賭王梁安琪近年來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尤其是長時間、近距離的採訪,但因為主持人是魯豫,梁安琪才破例接受採訪,讓我們窺探到豪門生活一角。

談及接受採訪的原因,梁安琪說:“我覺得魯豫你狠真誠,做的節目也很好。”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指定魯豫採訪的名人了。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訪華時,也指定只接受她的採訪。並且在現場還反問了魯豫一些採訪之外的問題,魯豫的應對也輕鬆自然。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都說英雄惜英雄,能讓兩位傳奇人物如此肯定的魯豫,肯定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1993年,中央電視臺到傳媒大學挑選主持人。

魯豫憑藉著過人的膽識,犀利的提問成功吸引面試官的注意,後來入職央視,主持了大受歡迎的節目《藝院風景線》。

這樣的機會是多少人可慕不可求的,但魯豫並沒有止於眼前的所得。

於是毅然決然離開了央視,去了當時剛創立的鳳凰衛視尋求更大的發展。

魯豫真正厲害的地方,是她在《鳳凰早班車》中開創了“說新聞”的先河。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從來沒有人像她一樣將新聞說得如此耳目一新。

清新自然的主持風格,快速跟進新聞動態的節目特色,讓她成為鳳凰衛視最具特點的支持之一。

後來又恰逢中國電視媒體大爆發,魯豫又抓住了機會,搭建了節目《魯豫有約》。

從離開央視到加盟鳳凰衛視,從說新聞到訪談···似乎不論做什麼,他都有一股想做就做的勇氣與魅力。

也正是這種專業和敬業,讓這檔談話節目一直不落俗套,火了整整18年。

△知名主持人白巖松曾這樣評價魯豫說:

“魯豫的專業基礎很好,她的訪談無招勝有招。”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接受採訪時說:

“在《魯豫有約》做過至少三次對話,魯豫既有傳統媒體人的責任跟態度,又能接收新鮮文化跟內容,每次聊得都很暢快。”

魯豫之所以能活得如此良好的口碑,除了敢於付出,那就是自身的品質與用心做事的精神。

魯豫每次見到嘉賓,她都會先彎腰握手,採訪過程中為了不影響老前輩舒適感,會蹲在嘉賓身前俯身傾聽。

除了對嘉賓,魯豫對身邊團隊夥伴,更是體貼。

在平時公司開會的時,魯豫總喜歡帶零食分給大家,常常是自己沒吃幾個就被分光。

每次工作結束,魯豫都會徐現場所有工作人員說:“辛苦,謝謝大家。”

有人曾說魯豫過於理性,但她在《圓桌派》節目上和竇文濤、馬末的對談中,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49歲主持人魯豫有多大膽,給胡歌難堪,智商讓人堪憂


每當在節目中聽到嘉賓那些觸動人心的話語時,明面上因為主持人的角色,她只能裝作高冷。

往往在結束錄製後,魯豫才會私底下流淚,釋放內心那最真實的情緒。

這就是魯豫,跟常人一樣的表裡如一,一樣的善待他人。

每個成功,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拼得就是誰熬得住。

面對偏見和嘲諷,魯豫沒有抱怨和反擊,而是常常說:“千萬不要被這個世界改變太多,可以改變一部分,但是要抗拒改變的面目全非。”

傾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最真實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