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孩子是一張白紙

唐太宗·李世明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這篇文章起源於和嫂子的一段對話,嫂子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的時候我才大學畢業,沒有生活經歷,不能體會各中含義。一次家庭聚會上,侄子生氣摔碗(很大力地把碗蹲在桌子上)而去,和嫂子的深談讓我記憶猶新。

嫂子說開始也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發現5歲的兒子生氣的時候有大力摔碗的壞習慣,糾正多次、告誡多次無果。後來和一位學兒童教育的鄰居說起來的時候,找到了病根。

鄰居因為學兒童教育,所以很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可就是一次和愛人吵架,很不愉快的結束了午餐,進入臥室的時候很用力地帶上了臥室的房門,用以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很快的孩子就學會了這種表達方式。他說孩子其實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教什麼,他們學什麼,這其中包括語言、行為、情緒等等,好的不好的他統統都會去學習。

回去嫂子和哥哥一檢討,也正是自己無意間一次摔碗的行為,被孩子所模仿、學習。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後來看了央視耗費10年鉅製了一部叫做《鏡子》紀錄片,總共3集90分鐘,講了16個問題孩子背後的家庭,選取了其中3組重點講述,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叫澤清的14歲小男孩,輟學半年,瘦小的他大聲責罵媽媽賤、家暴媽媽,沉迷於網絡賭博性質的軍旗。

如果不是看到紀錄片裡被他砸爛的房門很難想象眼前的孩子,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澤清外公外婆大學教授退休,媽媽和爸爸是單位的業務骨幹,多次出國深造,論學歷、論能力、論工作,這個家庭在這一期的學員中都是一頂一的。

澤清是為數不多的自願進入培訓學校的孩子,記者問其原因,他說因為你們這次有記者跟拍,讓我有存在感。我很詫異,他是家裡的獨子,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的孩子都沒有存在感?

後來在孩子的自述中瞭解到:媽媽工作比較忙、閒暇的時候喜歡約幾個好友小酌,每晚回家都要十一二點,爸爸也是這個樣子。他每次嘗試和媽媽溝通,媽媽都是很不耐煩,藉口或是很累了,或是很忙。孩子多次溝通無果,便不再溝通,等父母意識到問題,反向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已經對父母關上了心門,父母越是關係,孩子就越覺得賤,所以才會大聲責罵媽媽。

關於家暴,父母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媽媽聲音每次都很大,爸爸說不過就動手打媽媽,他也有樣學樣。

關於賭博,孩子父母和家人都很優秀,孩子自身有些壓力和自卑,父母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因為他輟學,父母一直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如果他不好好學習,也賺不到錢,他就像通過賭博賺錢,證明自己。

很難想象吧,孩子每一處問題在父母身上都可以找到對應點。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一個5歲開始就和父母分床睡的9歲的小孩,突然連續幾天和媽媽說他不想一個人睡,他總是看見鬼,媽媽認為孩子任性,簡單的鼓勵了孩子幾句,就離開了。爸爸關注到這個問題,就和孩子耐心溝通,孩子說白天總能看見一個人跟著自己,像是一個鬼陰魂不散。這件事情引起了爸爸的警覺。報警後經過調查確實有一個犯罪分子,跟蹤孩子四五天了,打算第二天實施綁架。

爸爸一場及時的溝通,避免了一場悲劇。我們一再強調溝通的重要性,又有多少人真的重視了,做到了,做正確了?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看完以上三則案例,大家有沒有反思,是否這些情景都曾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也正是我們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

《鏡子》中心裡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們做律師要有律師證,開車需要駕駛證,做父母可能是我們這一輩子最長的職業,可是做父母不需要任何的證件,不需要任何的崗前培訓,我們就上崗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央視10年鉅製《鏡子》告訴我們“問題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

第一則案例中,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出於為人父母的責任感,小心翼翼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就是一個小小的疏失,就被孩子看在眼裡極度放大,繼而模仿。父母這種過度控制情緒的行為非但沒有給家庭營造更好的氛圍,反而適得其反。

人有七情六慾,父母應該正確併合適的表達情緒,才能讓孩子在自我成長中,正確的學習辨別情緒、處理情緒。

每一個孩子該走的路,總要自己走完。

第二、三則案例中,父母不懂得與孩子溝通,甚至可以說拒絕溝通,而且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嚴重缺失,就連父母雙方的溝通都靠暴力解決,何談和孩子的溝通?

很多孩子小時候和父母無話不說,慢慢地他們什麼都不願意說了,這扇溝通的大門一旦被關上很難再重啟,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首先、要插上傾聽的翅膀。要先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才能知道我們該怎麼做。當然傾聽不僅僅是打開耳朵關上嘴巴的傾聽。要適度地開口,參與其中。例如:孩子興高采烈展示一幅一家三口的自畫像,一定要參與其中,問問為什麼爸爸的肚子是胖的?媽媽的頭髮是黃色的這類問題,讓孩子感覺到你真誠的傾聽。

第二、做到“共情”,什麼是共情呢?就是指站在別人的角度,去了解對方的感受和看法,然後思考自己該怎麼做。

例如孩子表達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我們不想去上班時的心理活動。然後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想去上班吖,可是每個人有有自己的責任,比如你要去上學,爸爸媽媽要上班。感受到你的理解,之後就不太反感上學這件事了。

和孩子溝通、陪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還會遇到很多的“攔路虎”,希望我們一起聯手升級打怪,做一個合格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