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彩票真的要“一手交錢,一手交票”嗎?

自從有了微信、支付寶後,很多人已習慣了移動支付,彩民也不例外。移動支付給我們帶來了極大便利,買彩票的時候不用拿出現金,直接發紅包給店主就可“代購”彩票。

但科技是把雙刃劍。一個小小的紅包,一次習以為常的轉賬,說不定能夠成就億元夢想,但也可能牽出一場糾紛,讓千元大獎付諸東流。

當國內越來越多的彩民邁入微信購彩的行列中,全球彩票無現金支付也成為了一種趨勢。據調查,在美國,80%消費採取無現金的支付方式。34.5%成年人表示他們不喜歡用現金支付,在每週至少購買一次彩票的人群當中,這個比例上升至47%。

發展快的美國彩票

卻對無現金支付“踩剎車”

以前,在美國購買彩票只能通過現金購買。在大多數博彩活動還是非法的時候,美國信用卡公司制定了一項政策,禁止所有博彩交易行為。再加上政策和彩票制度等因素,美國沒有出現像我國支付寶、微信這類的支付軟件。近幾年,在賓夕法尼亞州、佐治亞州、俄亥俄州和弗吉尼亞州等幾個州彩票公司嘗試通過使用借記卡和信用卡刷卡的方式進行購彩。

總體看,無現金支付在美國也僅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數彩票零售商仍然只允許通過現金購買彩票。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無現金的支付方式,特別是刷卡會產生一定的手續費,而彩票零售商並不想承擔這筆費用。

買彩票真的要“一手交錢,一手交票”嗎?

拿威斯康辛州為例,自1988年開始發行彩票以來,該州就一直實行購彩只收現金的規定。在今年10月底,考慮到無現金支付的大勢,該州議員提出法案允許使用信用卡購買彩票,但該州不希望人們負債購買彩票,所以禁止信用卡購彩。

官員提議每次使用借記卡購物時,零售商都會被收取至少22美分(約合人民幣1.4元)的“刷卡費”,具體金額取決於零售商使用的交易處理器。雖然該州彩票發行機構承諾,零售商售出1美元的彩票可獲得至少5美分的補償,但這並不足以彌補零售商的損失。

買彩票真的要“一手交錢,一手交票”嗎?

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的無現金支付為購彩者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給彩票公司帶來不小的收益。2017年底,俄亥俄州彩票公司將無現金支付設備改裝到現有的7500個自助終端上。彩民們可以通過信用卡、電子錢包、以及借記卡支付,最小投注額為10美元(約合人民幣70元)。

起初俄亥俄州彩票公司還規定每人每天投注上限為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00美元)。發行六個月後,他們進行了對比,發現即使存在這樣的投注限額,較去年同期沒有實行這種支付方式時,自助終端平均每日銷售增長約14%。在弗吉尼亞州彩票,沒有實行這種限額措施,他們發現無現金支付方式的零售商是普通零售商增長速度的三倍。

在英國,購彩支付方式除了現金支付以外,還可以通過借記卡、超市收銀處的快捷支付(FastPay)、以及通過移動端的APP購買彩票。

支付方式變多

問題也隨之而來

支付方式變多之後,不僅會產生的手續費問題,其中也牽連到信用、身份認證、交易程序等種種問題。

買彩票真的要“一手交錢,一手交票”嗎?

2016年,英國一對夫婦嘗試在英國國家彩票網站上購彩,因賬戶裡餘額不足,充值後完成了購買結果中了3億鉅獎。但是隨後英國國家彩票並表示查到沒有對方的付款交易記錄,所以無法兌獎。

而前不久,英國2名男子購買刮刮樂中了4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800萬元)的獎金。英國國家彩票發現其中一人在中獎前因為銀行欺詐罪被捕剛出獄。之後彩票公司發現他們無法提供借記卡持有者的個人信息,因而質疑二人是盜用他人借記卡購買彩票,不給其兌獎。

尚且不說大獎的歸屬問題,我們來看支付方式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對於彩票公司、彩票機構,支付方式成為查驗購彩者身份,交易記錄的重要手段和憑證,或可減少欺詐行為、失信人領獎的現象;但從彩民的角度,一旦出現糾紛問題,支付方式又成為了眾矢之的。

顯然,在購彩的支付方式上各個國家仍然在不斷探索中。歷史在前進,科技在發展,完全回到“一手交錢,一手交票”的形式似乎是一種行業的倒退。但對於彩票這種特殊性商品,支付手段的發展演變是不是要更加謹慎?(作者:仙童一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