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到來,00後一代崛起,社交市場要變天?

5G到來,00後一代崛起,社交市場要變天?

.

硝煙散去已久的社交戰場,即將再次迎來鏖戰。目力所及,捲入這場社交大戰的豪強們,越來越多,新一輪的社交大戰一觸即發。

首先,騰訊、陌陌這些以社交立身的公司都在2019年推出了多款創新社交產品。

騰訊一口氣推出了五款社交新產品,朋友,貓呼、有記、輕聊、卡噗等,陌陌也不甘示弱,甚至推出了更多款的社交新產品,包括瞧瞧、CUE、MEET、赫茲、是他等多款細分領域的社交產品。

其次,一直覬覦社交蛋糕的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百度等公司,也迫不及待的推出了新的社交產品,今日頭條先後上線了多閃、飛聊,阿里巴巴上線了校園社交產品real如我,百度則推出了匿名社交產品聽筒。

此外,曾經的三大門戶也在2019年都在社交市場有新動作,新浪微博上線了圖片社交產品綠洲,網易上線了聲音社交產品聲波,搜狐推出了興趣社交產品狐友。

更令人意外的是,零售巨頭京東也加入了社交戰場,早前上線了一款校園社交產品梨喔喔。就連頻死的人人網也不甘心“嚥氣”,不久前上線了“人人”校園社交APP,也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

總之,該到的都到了,甚至意料之外的都來了。

一個疑問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互聯網公司重新聚集到社交戰場上?

社交市場迎來爆發新窗口

在我看來,社交戰場之所以會重燃戰火,可能源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5G時代的來臨,讓互聯網公司們看到了社交市場的新機遇。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5G開始正式商用。

運營商們開始緊鑼密鼓的加緊鋪設5G網絡,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市中心已經能夠搜到5G網絡,各大運營商的5G套餐已經推出上市。5G時代正在撲面而來,一個看得見的風口正在吹起。

率先搶佔風口的是智能手機廠商,紛紛在年內推出5G手機,5G手機的價格也從最開始的萬元以上,直接降至兩三千元。在這種背景下,預計明年有大量用戶更換為5G手機。

相比4G網絡,5G網絡的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於以前的蜂窩網絡,最高可達10Gbit/s,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絡快100倍。另一個優點是較低的網絡延遲(更快的響應時間),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

更快的傳輸速率,更低的網絡延遲,以及更先進更智能的終端設備,這為移動應用的創新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事實上,回顧國內社交產品的發展史不難發現,社交應用的創新一直與網絡更新和終端設備演進聯繫非常緊密。

截至目前,國內社交產品經歷了兩個大時代。第一個時代,是以QQ、人人網代表的PC時代;第二代則是4G網絡普及之後,以微信、陌陌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如今,5G時代來臨,社交產品再次迎來創新和變革機會。誰率先推出更適合時代需要的產品,誰就有機會擁有一個廣闊的賽道。這正是互聯網公司們,在2019年紛紛推出創新社交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騰訊社交用戶出現下滑,讓其他互聯網公司嗅到了機會。

社交蛋糕到底有多大?一個數據足以說明問題。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Q3,國內社交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1億,行業滲透率高達97%。

這意味著社交不是一個單純的應用,而是等同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確如此,對於今天很多年輕人來說,社交併不是生活的一部分,社交本身就是生活。所以,如果智能手機只能安裝一個軟件的話,絕大部分年輕人很大概率會安裝一個社交軟件。因為,像微信這樣的社交軟件,不僅僅是一個聊天工具,更是一個生活的入口。

騰訊最幸運的就是,過去二十年,一直牢牢的佔據著社交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PC時代,騰訊依靠QQ牢牢佔據著社交市場,而從PC時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及時推出微信,完成了對自我的顛覆,並形成了“QQ+微信”的超強組合,使得其他競爭對手無法趕超。

然後,騰訊又以社交為基礎,不斷的拓展自己的業務邊界,幾乎滲透進了所有細分市場,並且幾乎全部做到了行業前幾名,比如遊戲、視頻、雲計算等。這就有賴於其強大的社交基礎設施,數以億計的活躍用戶帶來了海量的流量,成為了其拓展其他業務的“活水”。

這無疑是令人豔羨的。因為,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幾乎全盤吃下一個細分市場。無論是電商,還是視頻,抑或是直播,從來沒有哪個行業是一個企業獨霸天下的,一般都是一超多強,或者三足鼎立的局面。比如視頻行業有優愛騰(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電商行業有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唯獨在社交領域,騰訊只有陌陌這樣一個像樣的對手。

但是,如今風口轉換,在社交市場上挑戰騰訊,分食社交蛋糕的機遇,似乎又來了。

社交市場在2019年迎來了增長拐點。還是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Q3季度的社交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速僅為2.3%。


5G到來,00後一代崛起,社交市場要變天?

並且,騰訊系社交用戶的增長勢頭也在今年停了下來。根據騰訊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 WeChat 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為 11.51 億,同比增長 6.3%,環比上季度增加了 1800 萬的月活。

相較而言,QQ面臨更大的增長壓力,本季度,QQ 的月活躍賬戶數為 7.31 億,同比下滑 8.9%。過去幾個季度保持增長的 QQ 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也出現了下滑,QQ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6.534億,同比去年下降 6.4%,環比下降 7.5%。此外,QQ空間的月活賬戶數也在下降。

在我看來,微信之所以還能保持增長,很大部分來源於QQ智能終端用戶的遷移。

但如果整體來看,騰訊的移動社交用戶是呈現一個下滑的趨勢。僅以騰訊第三季度數據為例,微信及 WeChat合併月活躍用戶環比上季度增加了 1800 萬的月活,但QQ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則環比上個季度下降了5560萬。兩者相抵,這意味著,騰訊在社交領域月活躍用戶流失了多達3760萬。對此,騰訊在財報當中解釋QQ月活下降是因為升級了安全策略,主動清理了濫發信息及有惡意機器人活動的賬戶。

但還是令人遐想,除了被清理掉的一些垃圾賬號,那些數千萬的月活躍用戶到底都流向了哪裡?

或許正是看到了騰訊在社交市場上統治力下降,特別是QQ月活的大幅下降更是說明騰訊社交帝國並非固若金湯,所以各大互聯網公司在今年紛紛推出新的社交產品,意圖分一杯羹。

而對於騰訊而言,危機已在眼前。所以也很好理解,騰訊為何會在今年一口氣推出五六款新的社交產品進行試水,其實就是希望能夠複製微信崛起的神話,再次完成對自己的顛覆,從而確保將自己的社交關係順利切換到下一代社交產品當中。

第三,00後一代新的社交原住民正在崛起。

正如刺蝟樂隊的歌裡唱的那樣: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以及讓他們揮灑青春的社交領地,80後的社交領地主要在QQ,後來隨著年齡增長,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又遷徙到了微信。90後的社交領地更豐富,除了QQ之外,還有陌陌、豆瓣、百度貼吧,後來隨著進入社會,很大部分也逐漸遷徙到了微信。

如今,2020年就在眼前, 00後最小的年齡也11歲了。這意味著他們的青春期開始,心智正在走向成熟,基本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與此同時,作為網絡原住民的00後甚至10後,開始更多的開始使用手機並嘗試進行網絡社交。所以,互聯網公司們們紛紛推出創新的社交應用,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搶佔00後甚至10後用戶的心智。

目前來看,雖然基於溝通聯繫,00後一代的年輕群體,很大程度上還會延續上一代人使用著的社交產品,但是他們絕對不願意與自己長輩在一個社交圈子出現,而是希望能夠有自己獨立的小天地。

所以今天,即使騰訊的社交產品強大如斯,依然有很多社交產品不斷湧現,分食用戶的使用時長。比如主打匹配交友的探探,主打心靈匹配社交的soul,以及主打遊戲社交的比心等等。

5G到來,00後一代崛起,社交市場要變天?

雖然這些產品目前看起來只是滿足了用戶的長尾社交需求,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在佔用用戶的使用時長。一旦更多的長尾需求被其他新的社交產品滿足,不僅騰訊的社交用戶活躍度會繼續下降,還會讓用戶花費在微信和QQ上的使用時長大大減少。久而久之,騰訊微信和QQ極有可能重蹈電信運營商的覆轍,微信號和QQ號僅僅成為一個溝通聯繫工具,而不再是年輕人社交的主陣地。

到那時,騰訊在社交市場的基礎設施地位不復存在,這將徹底動搖騰訊的根基,而騰訊的焦慮也正在於此。

主戰場為何是校園社交?

那麼,如何俘獲00後新一代用戶的“心”?答案很簡單,推出主打校園社交的產品。可以看到,各大互聯網公司在2019年新推出一大半是校園社交產品。

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從社交產品的屬性上來看,校園人群不僅是最具增長潛力的用戶群體,更是最為優質的社交用戶群體。

首先,學生群體擁有更大的增長潛力。目前移動互聯網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主要爭奪的是用戶的上網時長。在使用時長方面,哪些群體最具有增長潛力?當然是學生群體,學生擁有長達三個月的寒暑假,以及每週雙休,還有更多課外的碎片化時間。

其次,學生群體還具有更強烈的社交慾望,以及拓寬自己社交圈子和社交視野的需求。一般而言,進入社會的成年人,都基於自己的求學和工作經歷建立起來了自己穩定社交圈子,最大的社交需求可能是婚戀需求,不太容易嘗試新的社交產品。而學生群體還沒有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社交圈子,並且擁有強烈的交友願望,以及更多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這就使得他們更願意嘗試新鮮的社交產品。

最後,學生群體具有更強烈的表達欲和表現欲。不難發現,目前社交平臺大量的內容都是學生群體創造的,因為他們更熱衷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和所思所想。

誰將贏得這場戰爭?

另一方面,如此多的巨頭進入校園社交市場,推出如此多的產品,究竟誰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必須承認的是,騰訊仍然擁有最大的機會。這是因為騰訊旗下的QQ和微信兩大產品輻射面積太大,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基礎設施。比如很多中學生甚至大學生很可能並不喜歡用微信,但是家長在用,這使得他們不得不用。又比如很多人可能並不用微信聊天,但是卻需要用微信來搶紅包、收付款。這就意味著,微信綁定的不僅是社交鏈,還有交易鏈,所以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生活中都越來越離不開它 。

另一方面,微信的崛起很大一部分源於QQ的導流,使其很快積累了原始用戶,然後再基於原始用戶的社交裂變,用戶呈現滾雪球式增長,後來又推出微信朋友圈、微信紅包等殺手級功能,使得微信用戶不斷激增。因此,如果騰訊推出下一個社交產品,再通過微信和QQ兩大產品給予其導流,那麼它的初始用戶增長速度一定要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

但是,面對社交市場新一輪的競爭,騰訊並不敢打包票,一定可以順利的將微信和QQ導流到新的社交產品上。正如微視,騰訊一直以來給予極大的資源進行支持,但目前依然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其次,陌陌也有機會。這一方面是因為陌陌一直在社交市場深耕,其目標對象一直都是年輕用戶,所以對於年輕人的需求洞察可能更敏銳。另一方面,陌陌有創造成功的社交產品的經驗,並且作為上市公司,也有很強的品牌優勢和資金實力,這讓其能夠有更大的信心做出一款成功社交產品。所以,也可以看到,陌陌在新的社交產品和場景的探索動作並不比騰訊少。

接下來,阿里、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在校園社交市場上的動作,既可以看作是佈局,也可以看作是試水。對於他們來說,如果能成算是意外之喜,不成的話也不影響主營業務。正因如此,這些互聯網公司在社交市場上沒有像騰訊陌陌那樣的危機感,所以也使得他們在社交市場的投入註定是淺嘗輒止。


總的來看,互聯網公司在2019年力推更大社交產品鏖戰社交,其實這是一個預演,真正的決戰其實是2020年之後。隨著5G網絡的不斷普及,以及智能設備的不斷更新,一些新的針對年輕用戶的社交需求將被不斷髮掘出來,那時才是見分曉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