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瀟瀟有個朋友小A,我時常會聽到她抱怨:


她男朋友有一個關係很好的女性朋友小莉,小莉不僅漂亮還單身。


有一次,小A痛經加上感冒微燒,在家臥床休息,本是需要照顧的時候,男朋友卻在接到電話後,去往小莉家裡為她修電燈。


小莉時常把她男朋友當“便利貼”般隨意使喚,還把他當“閨蜜”般訴衷腸,聊心事。


而他男朋友也從不拒絕,小莉受到情傷落淚時,他會安慰;職場不順時,他也會悉心指點;甚至可以毫無顧忌地坐男朋友的副駕駛。


小A於此跟男朋友吵了無數次,她受不了男朋友像箇中央空調般四處送暖。而男朋友卻認為,對每個人熱情才是維持人際關係的方式,更是一種美德與情商。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你對別人冷漠,才能對背後的人溫暖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結婚要不要給新同事發喜帖。


雷哥說:當然要發,而且要全部發。每個人都害怕被差別對待,所以要對每個人一視同仁。


從表面來說,這確實做到了公平與仁德。但黃執中告訴了我們背後的真相,他說:


這道題真正在討論的是什麼?不是婚姻、不是請帖、也不是新同事。而是你在面對別人時,有沒有差別待遇的勇氣。


什麼是差別待遇?


它不是不公平待遇,而是指在不傷害別人的任何利益情況下,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時間、有限的付出更多傾斜給親近的人、愛自己的人與你愛的人。


而不是把你的好,對所有人都進行“平均分配”,而不是,用你的笑容,去討好所有的人。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你給別人的蜜糖,會成為了你遞給那個愛你的人的刀片。你若喜歡所有人,那喜歡就沒有了價值。


那個冒著大雨前去給值夜班的丈夫送飯的妻子,卻看到丈夫為別的女同事撐傘,做別人的護花使者。


那個在宿舍裡殷切期盼,望穿秋水等密友歸來的你,卻知道她給每個室友包括自己,帶的是清一色的同款禮物。


那個在家裡等著父親回來給自己過生日的小女孩,卻知道父親下班後,去參加主管孩子的滿月宴。


...


陪伴、時間、心力的蛋糕就那麼大,分給別人越多,留給親近之人的就越少;沒有差異,哪來特別。


蔡康永說過:


“我的冷漠就是來自於跟我無關的事情少煩我,我得抱著精力留下來解決,對我來講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S形容我又冷漠又溫暖的時候,她就是受惠者,就是我對別人冷漠才有時間理她,你如果沒有那個冷漠,就成全不了後面那個溫暖。”


只有差別待遇,你的愛才有價值;把你的時間,只騰給你最愛的人;將你的溫柔,只留給你最愛的人。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冷淡,才是最高級的情商


提起高情商,很多人會說,要熱情,要讓別人舒服,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要春風和睦,笑意盈盈。


而這樣的所謂的“高情商”,實則是流於表面,本末倒置。真正的高情商首先是學會愛自己,讓自己舒服。


《蔡康永的情商課》告訴我們說:


我們訓練情緒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邊的人也放鬆了,而討人喜歡。


工作996的你,面對同事的求助,不會推諉;懂事乖巧的你,總是想爭取所有人的認可;面對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應酬,總是極力微笑;你總是帶著十二分的熱度,去投身事情,對待別人,卻讓自己過得更累、更迷惘。


美國埃默裡大學教授馬克說過: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在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毛線糟團中,懂得縷清主線、輕重緩急、取捨拿捏。而不是人云亦云,委屈討好,壓抑本性。


很多人、很多事根本不值得我們浪費時間,我們要懂得把精力留給那最重要的1%。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人格結構理論中,把人的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是感性、本能,奉行享樂原則。


超我是道德底線,源自人類集體認同的規範,奉行道德原則。


自我是理性,是邏輯思維,根據外在環境來調節呈現出來的人格,奉行現實原則。


本我與超我之間具有天然的衝突,比如原公司同事相約聚餐並邀請我,但“本我”因為種種因素而不想去參加,但“超我”因為怕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怕被說不合群而產生對抗。這個時候就需要“自我”來協調決定去還是不去。


我們常常被繁瑣的人情世俗所教條約束,在“本我”和“超我”間矛盾糾纏。


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活出來,讓自己的本能、野性去伸展釋放,這就是生命力本身。


敢於拒絕別人、敢於說不、遵從內心自我、懂得適當冷漠,才是我們的生命力。


不要一味迎合與容忍,而是可以好好和自己想處。冷淡,才是最高級的情商。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適當冷漠,也是一種厚道。


紅樓夢裡的李紈青春喪偶,孤兒寡母想,相依為命。在封建時代,正如賈母所言,寡婦就是失業。


本是德高望重,人人敬畏的珠大奶奶,卻變成了“手無寸鐵”,看人臉色的未亡人。


那些與她親近的姐妹們,常一道吃酒做詩,戲謔玩笑,卻從不提及此事,也不會因她寡婦身份而處處偏袒,噓寒問暖。


有一次中秋的螃蟹宴上,本一團高興之時,李紈因平兒觸動心事,傷春悲秋。說起丈夫賈珠在世時,也有幾個房裡人,可惜這些人守不住,日日在屋裡不自在,只好趁年輕都打發了。“若有一個守得住,我倒有個臂膀。”說著滴下淚來。


見她如此,平兒便急忙找藉口說“瞧我這該死的性子,二奶奶讓我辦的事兒全忘了,我先去了。”


眾人都意會神領道:“又何必傷心,不如散了倒好。”便洗了手,各回屋去。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年少不更事時看到這情景,我腦子裡想到的是,平時嘻哈玩樂的姐妹都如此冷漠,見狀不上前安慰,反倒急著拂袖離去,留她一人黯自神傷。


到後來,我才明白,她們不是冷漠,而是聰明厚道。她們知道語言的無力,無法解決李紈的現實問題;過分安慰只會讓她更徒增悲傷,哀人哀己。


所以,她們的“冷漠”實則是成全,是渡人。


瀟瀟有一位朋友,是某公司高層,負責管理市場銷售。他手下有一個銷售代理,遇到業務上的問題或搞不定的客戶,時常找朋友溝通請教。


開始朋友耐心循循善誘,但後來他直接不予理睬回覆。


我問他這樣不會讓這位代理認為你冷血,感到被拋棄、被冷漠處理嗎?


他告訴我說,不懂善問是好事,但他漸漸開始依賴於我的指點,而不會自己思考解決。久而久之,他不會得到成長。


與其讓他固地自封,倒不如讓他恨我。


所以有時候,別人對你冷漠無情,或許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暖意,是為你好而不得已為之。


比起那些虛情假意的偽善,有時候的冷漠不為才是真的溫情。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有人曾說過:


我們用幾年學會說話,卻用一輩子練習閉嘴。


同樣,這個社會總是告訴我們,要對別人溫暖熱情,卻沒有告訴我們過分的熱情,也會傷人。


這個世界總是告訴我們,對別人冷漠就是你冷血無情,卻沒有告訴我們,有時候冷漠,也是一種善意的“謊言”。


我勸你做個“冷淡”的人


《菜根譚》裡寫道:冷眼觀人、冷耳聽雨、冷情當感、冷新思理。


做一個冷淡的人,學會靜心看世界,審時奪度,冷熱有度,適可而止。這是對自己、對重要的人、對無關的人,最好的周全與圓滿。


如果你對所有人都無條件的溫暖,那被你溫暖的所有人,其實都不會覺得自己是被你珍視,被你溫柔以待的。


你看似對所有人都溫柔,實則對所有人都冷漠。


所以,不要追求對人都無差別的熱情,沒有親疏之別,怎麼對得起你生命中那些有價值的人。


冷淡一點,你不需要去討好全世界。


冷漠一點,你的熱情才有價值。


涼薄一點,是對自己的珍惜,對愛的人的成全。


因為,在我們最後告別這個世界的儀式裡,只有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會來參加你的葬禮。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