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作者 l 江不流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2018年,是《奇葩說》和薛兆豐共同的滑鐵盧。

《奇葩說》5歲了,互聯網的齒輪連環轉動,一個又一個會說話的草根,穿梭於平民夢想和娛樂明星當中,成名從未如此直接而快速。

可是另一面,拉幫結派、辯題同質、IP老化、用戶流失,《奇葩說》已經只見奇葩不見說。五季下來,在豆瓣的評分,一路從9.1下跌到7.4。

馬東在“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高呼:《奇葩說》有病,得治!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這一年2月28日,距離元宵節還有2天。

50歲的薛兆豐還沒出新年,就被北大國發院教授汪丁丁在朋友圈公開DISS,“沒有畢業的經濟系學生”。

而在此前不久,薛兆豐已經被另一名北大同事唐方方質疑:根本不是什麼北大教授,連編制都沒有。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隨後,薛兆豐決意離開工作了8年的北大,辭去國發院院聘教授的職位,轉身擁抱互聯網,創下了在得到付費訂閱用戶45萬的最高紀錄。

還是那個冬天,一個略顯矮胖的中年男人在開車回家的路上,因為無聊打開得到,聽了一段薛兆豐的音頻課。

作為資深傳媒人,他曾和許多文化學者打過交道,卻很少見到有人能像薛兆豐這樣既淺白、又深刻地傳達另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他停車,退出聽課界面,久久端詳薛兆豐的面相。然後下了一個判斷,此人很上相。

這個略顯矮胖的中年男人,名叫馬東。

向來以成全草根聞名的《奇葩說》,在節節敗退之際,終於等來了那個成全自己的人。

回到汪丁丁與薛兆豐的那場學術論戰,下方有位北大學生寫下了評論。

他說自己曾經上過薛兆豐的課,並且能確定地說,“在北大教學能力強於薛老師的教師,幾乎沒有。”

比起埋頭書齋,研究高深學問、尖端科技的科學家,我們這個時代,其實更缺少普及常識、傳播學問的大眾佈道者。

2018年9月21日,第五季《奇葩說》正式開播。出場介紹時,馬東說:

“《奇葩說》請來了一位導師中的學術擔當……在我心裡面,薛兆豐教授就是這個時代,應該有的知識分子的樣子。”

羅振宇說:“他是為數不多的,能把話說明白的經濟學家。”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面對人生中的那些繞不過又躲不開的死結,薛兆豐曾經讓許多人茅塞頓開,也曾經讓許多人斥責無良,但正如他自己所說:

“你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一定要很鮮明,到時候可能會有人很討厭你,但是也有人很喜歡你。”

因為經濟學不一定能夠改變世界,但一定可以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

我想,這就是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需要薛兆豐的原因。

如今《奇葩說》第6季已經過半,薛兆豐參加了總共37集的錄製。

關於社會、關於人性、關於工作、關於愛情和家庭,我精選了22條發言,看他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一一拆解,也期待你看完之後,會有“勝讀十年書”的啟發。

01

關於社會

第5季第5期:鍵盤俠是不是俠?

鍵盤俠總以為自己代表了公正,代表了正義,問題是我們真知道什麼是公正,什麼是正義嗎?

有一句話在網上非常流行:當雞蛋和石頭在一起的時候,我站在雞蛋的一邊。但這句話最大的問題是,你知道哪一方是雞蛋哪一方是石頭啊?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往地上扔一塊口香糖,成本是很低的。但是你把它洗乾淨、刮乾淨,成本是很高的。同樣言論也有這個問題,傳一個謠言,隨手轉一個帖子,成本是很低的,但闢謠的成本通常是很高的。

在一個很多人的劇院裡面,喊一聲著火了,你以為這是言論自由。但這可能會造成混亂、踐踏甚至傷亡。

一個成熟的社會,要發展的好,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專業化,讓該負責的人說該負責的話。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把他的身家性命、事業名譽搭進去的。

我小時候看香港電視裡有一個廣告,教育市民如果遇到了有人搶銀行,不要挺身而出,因為你不是專家,報警叫警察,這就是專業分工。

所以什麼是俠呢?

不在於他藏不藏功與名,在於他有沒有付出應有的代價。

第5季第9期:伴侶吵架誰錯誰道歉,還是男生先道歉?

經濟學家湯姆·肖林說,在談判的時候要儘量找一個大家的共同點、聚焦點。比如要選一天在紐約見面,但是也不知道幹什麼,那通常人們會選擇在中央汽車站見面,這就是找一個儘量的共同點。

伴侶吵架難以避免,但可以事前定一個規則,比如男方先道歉,因為更容易執行。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你們可能擔心,這樣是不是意味著男方吃虧呢?

其實不是的,比如房產稅,看起來總是賣房子的人交稅,是不是賣房子的人總虧呢?不會的,他會在買賣中把責任卸給買方。最後就是雙方誰更在乎這樁交易,誰就會多付這個費用。

道歉也一樣,只要你定了一個規則,並且永遠執行這個規則,最終的結果就會自然流轉。

第5季第17期:讓全人類一秒共享知識,支持嗎?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用善良的意願鋪成的。

假設遠處有一塊金子,只要跑過去就能拿到,你跑不跑?大家都跑,那結局是100個人衝過去搶這塊金子,最後只有一個人能拿到,99個人都是陪跑的。

這時一個局外人,勸你別跑了,你聽嗎?不會聽。但如果告訴你們100人中,有一位百米賽跑的冠軍,劉易斯在這裡,你還跑嗎?不會跑了。

曾經有一艘沉船,裡面裝滿了珠寶,打撈公司一擁而上。其中有一家打撈公司,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說我要申請一個壟斷的權利,阻止別人來打撈。

法庭問,為什麼?

公司說,因為只有我們準確知道這艘船沉在哪裡,所以我們是最有希望的。如果你不頒佈禁制令的話,我們一擁而上,用於打撈爭奪的成本,甚至會超過沉船裡珠寶的價值。這使得我們的努力,變得沒意義。

最後法庭果真頒佈了禁制令,這個故事的背後,就是整個專利制度的邏輯。

表面上善良的意志會說,只要有蘋果樹,我們都可以去摘,平等共享嘛。可如果這樣去摘蘋果,後果就是紅蘋果變青蘋果,青蘋果變小蘋果變沒蘋果。一個魚塘,魚,大家的,撈啊,大魚變小魚,變沒有魚。

同樣的邏輯,發明創造也有它的最佳時刻,背後就是專利制度,是壟斷。

知識,首先是私有的,商業秘密、專利、沒人知道的方程式,必須等到若干年後才能慢慢變成公有的,放在公共的領域被大家所用。必須保障了這個過程,知識才能不斷進步。

第6季第4期:美術館著火,名畫和貓二選一,救哪個?

兩百年前,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經對人性說過三句話。

第一,人性是自私的。一個人如果不自私,連自己都不愛,自暴自棄的話,那麼其他人是看不起他的。

第二,人也是有同情心的。他會把別人的快樂,當做自己快樂的一部分,把別人的痛苦感受為自己痛苦的一部分。這叫共情的能力,也是人類愛心的基礎。

第三,這種共情的能力,會隨著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拉遠而迅速下降。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夠遠的時候,人類講的是理性、效率、算計,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夠近的時候,講的是同情、共鳴和惻隱之心。

歷史上海難的數據表明,乘客的存活率跟他們所在的艙位緊密關聯。艙位越好,安全係數越高,存活率越高。世間的制度,就是這麼設計的,因為足夠遠,會撇去具體人的背景、性別、年齡、收入,按照付費設計。但是如果足夠近呢?

船馬上要沉了,甲板上出現一個富翁和一個貧窮的小孩,你會怎麼做?沒有人會說算一算他們的身價吧,如果只能救一個人,一定會救那個弱小的生命。因為這個是我們的愛,是共情能力發揮作用的空間。

藝術館裡發生了火災,名畫和小貓就在我們眼前,很近,怎麼做選擇?

如果你救畫,無論你的理由是什麼,所有的後人在參觀這幅名畫的時候,他們永遠會記得那個場面,弱小的生命被活活燒死了。這個場面藏在每一個人的心底,揮之不去。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可如果你救貓,所有的後人在參觀這幅名畫的複製品的時候,他們不僅能夠欣賞這幅名畫的藝術價值,還能夠欣賞它的人文價值。因為這幅名畫,曾經為一個弱小的生命讓了路。

這是世界上所有的規則、制度安排,背後的一個重要標準:遠和近。遠的時候,我們講理性、講算計。近的時候,我們講同情,講惻隱。

第6季第7期:給做好事的人發紅包,支持嗎?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生意,那麼少的好事呢?

在任何的社會里面,不發紅包也肯定有人做好事,但做好事的量不夠大。但如果發紅包呢,做好事的量就會大很多。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今天社會里面各種各樣的工作,你們見到的所有工種,其實都是規模化的,規範化的做好事。中午你的同事忘了帶飯,你說我這裡有一個午飯,給你吃,這是一種做好事。

但可靠嗎?規範嗎?持續嗎?不,樓下那個給你賣午餐的飯館老闆,才是持續的規範化的做好事。

所以每個人掙取的收入,某種意義上就是做好事獲得的收入。掙錢,其實就是換紅包,換取以後別人給自己做好事的機會。

02

關於人性

第5季第11期:父母跟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再婚,要不要阻撓?

這個世界上有條規律一直在起作用:誰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誰就有責任去適應這個社會。或者說,誰有能力去克服,誰就應該去克服。

因為一個社會總有各種衝突,衝突總要有人適應,如果我們每次都是讓那個容易適應的人去適應,那麼達到和諧社會所付出的總成本就最小,在經濟學裡這個定律叫漢德公式。

每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學會怎樣愉快地接受這個世界的過程。

在單位裡, 我們不喜歡這個上司,怎麼辦?你有別的機會的話,你離開,但實際上更多的人會選擇讓自己慢慢適應這個上司,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其實我們能看到這個現象,有的公司上層領導喜歡爬山,下面的人也爬山;領導喜歡下棋,下面的人也下棋。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要一個你看得順眼的世界,這可能嗎?但是如果你學會把世界看得順眼,真的那麼難嗎?

所以不要阻撓,因為比起父母,你才是那個適應成本更低的人。

第5季第15期:戀情中,大數據匹配了全世界最適合的人,要不要約會?

合適你的人,和你正在談戀愛的人有一個區別,就是沒有感情,沒有經歷。

比方說我愛我兩個兒子,但忽然有一天接到醫院的電話,說當年把你的兒子跟別人家的兒子抱錯了,你要不要見?

當然要見,但是見了以後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要不要換回來?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這在經濟學裡面,取決於沉沒成本。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小孩只是換錯了18天、18個月,那我想未來的日子還很長,我可能會換回去。但如果這個兒子18歲,28歲了,你跟他已經有感情了,可能就不換了。

我們做決定的時候,看的不是過去,看的是未來。

第5季第19期:隱藏自己貧窮或富有,哪個更不能接受?

什麼叫貧窮,我覺得應該分開來看。

貧,就是你當前沒多少錢,財富狀態比較差,收入比較少。而窮是什麼意思呢?窮是盡的意思,沒有希望的意思。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有多少年輕人,真的就又貧又窮呢?

許多年輕人是貧,而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年輕,還沒有到獲取收入的時間。但是年輕人有多少是窮的呢,沒有希望的呢?

詹青雲借了100多萬去讀哈佛的博士,她貧窮嗎?她不窮,她貧。她欠債,但是不窮。

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們可能來自貧窮的家庭,但是你們自己肯定不是窮的。因為一項資產的現值,等於他未來收入流的折現和。計算一個人的身價,這樣看都是百萬富翁。

隱藏自己貧窮的人,其實是一種不自信,如果你自信的話,前面的路會越走越寬的。

第6季第3期: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

追求時尚,是人類有史以來,甚至可能是動物時期就在做的事情。追求美在社會當中,就是發信號,說我在乎。

你要見一個重要的人,穿好一點,化個淡妝,把頭髮梳梳好,這就表現出你在乎。而這個在乎在職場中,很重要。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因為你永遠不是跟天才比,跟遙遠的那些成功人士比,你永遠是跟你的同輩、同事、身邊的人比。每一步都比別人稍微在乎一點,人就是這麼一點點進步的。

我們不要去責怪那個我們不能改變的世界,而是要去鼓勵那個能夠進步的自己。

第6季第10期: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

有一個神奇的現象,人願意付錢去電影院裡面看一場悲劇。明知是假的,還是願意付錢進去受騙。而且受騙不是得到快樂,而是得到痛苦。你說這個悲劇真好,我哭了六次。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人對虛構的事物,有一種強烈的需求,這是我們的人性。

為什麼呢?

因為人跟動物不一樣,跟一隻猩猩說,我給你一根香蕉,你把手上的棍子給我,猩猩可能會願意,因為它看見眼前的這個香蕉。但是如果跟猩猩說,你把手上的棍子給我,我下輩子給你一根香蕉,猩猩是不會願意的。但有沒有人會願意呢?

肯定有啊。人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願望,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下輩子的事情都願意。因為人有想象力,這是人跟動物最大的區別。

我們今天的物質財富不是一瞬間做成的,是靠迂迴的、長期的勞作才建成的。如果沒有這種想象力,沒有這種夢想,對神話對寓言的信念,人很難去做一件這麼長期的事情。

曾經有一座一百年都沒建成的教堂,工人明知這輩子是看不見的,但還要修,不斷的修,靠的就是這個信念。

人對虛假的東西有強烈的的需求,這是一種從小就應該培養的,終身都應該擁有的能力。這種能力,就從我們給小朋友床邊講故事的時候開始。

第6季第13期:伴侶一心當鹹魚,鞭策還是接受?

最大的問題是把人定義為鹹魚,人其實是個多面體,每個人都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我們經常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沒有結果。學經濟學以後,我找到一個回答這個問題的適當的角度。

經濟學裡面說,總量、存量、平均量不重要,重要的是邊際量。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是一個存量的概念,討論這個沒意義,討論邊際量有意義。邊際量,是新增。就是說如果你鼓勵多一些,人會朝著善的方向走多少?如果誘惑大一些,人會朝著惡的方向走多少?這才有意義。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很多人覺得,你是誰決定了你將會做什麼。事實上剛好相反,你做了什麼才反過來定義了你是誰。

很多人誤以為當鹹魚是很幸福的事情,他們錯誤地把辛苦和痛苦聯繫在一起,其實不對。是絕望和痛苦相關聯,使人痛苦的不是辛苦,而是沒有希望。相反,充滿希望的辛苦是愉悅的。

羅振宇曾經說過,當他身無分文的時候,他站在建國門看著北京漫天的星斗,千家萬戶燈火的時候,他心裡面非常高興。因為他有希望,他覺得通過努力,也會成為當中的一員,也會有自己的房子。

我讀博士的時候,我們的系主任來上第一堂課,就宣佈一條紀律:上課的時候誰的手機響,坐在他旁邊的那個人就要扣分。這是一種連坐制度,經濟學家為什麼公然搞連坐制度?

因為接近你的人,是最瞭解你的人,最能夠督促你的人,最知道那些隱藏信息的人,他們是最適合鞭策你的人。放到婚姻中,伴侶就是最適合鞭策你的那個人。


03

關於工作

第5季第22期: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人?

關於工作,我有三個問題。

1、工作是不是一種機會?

如果你覺得工作不是一種機會,就是一種付出,付出多少就要馬上拿到多少的話,就會變成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但是對於另一種人來說,他覺得每一份工作都是下一份工作的前奏,他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為自己的履歷打工。

2、你的努力有沒有人看見?

如果你覺得沒有人看見,就是受委屈的人,那你會爭取、會宣洩,會充滿負能量。但如果你有另一種信念,自己做的事不是白做的,你就會繼續努力,並且在未來一定收到回報。

3、你覺得工作收入是問人要來的,還是別人給的?

這個問題很有趣,如果你覺得是要回來的,那你想想在今天的工作崗位上,你會多要多少,敢要多少?翻一倍不得了。但在我看來,工作的收入福利是別人給的,亞當·斯密說過,聰明的人從來不說我需要什麼,而是我能夠替你做什麼服務?有一個成功的商人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跟我做生意?因為我每一單生意都確保對方賺的比我多,這時候工作就來了。

第6季第5期:喜歡的工作996,要不要說拜拜?

實際上,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不管那個公司能夠維持多久,陪著你的那份簡歷是一直陪著你的。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從博弈論看,為什麼我們喜歡的那個女孩,總是特別難追?不是因為她挑剔,是因為我喜歡的也是其他很多男孩喜歡的。不是她要挑剔,而是其他男孩使她變得挑剔。

經濟學裡有句話:買家和賣家之間,是從來不競爭的,很多人沒意識到這一點。競爭永遠是在買家和買家之間,或者在賣家和賣家之間展開。老闆的出現,只是給你多一份工作的選擇,你的競爭對手不是老闆,是跟你一樣的其他員工。

經濟學裡面有一種競爭的方式,叫抬高競爭對手的成本,或者限制對方競爭。我是一個懶惰的學生,我希望學校8點就關燈,所有人都必須睡覺。因為我不願意努力,別人也不能努力,這是一種競爭的策略。

什麼樣的工作更可能是996?這是經濟學裡面相對價值的概念。做餃子的時候,麵粉多了,肉就貴。男孩多的地方,女孩貴。資本密集的地方,勞動力的價值高。在那些資本多、變化大、機會特別多的工作崗位上,對勞動力時間的付費就更高。人們就越願意多付時間去工作,願意去加班。

肉跟肉放在一塊,肉是不值錢的。男孩放在男孩那,男孩是不值錢的,要放在女人堆裡面才值錢。所以每個人要想想,自己這幾十斤,放在什麼樣的工作上,更划算?

第6季第11期:爸媽讓啃老,該啃嗎?

啃老是經濟學裡面的一個經典問題,什麼時候開酒瓶?新酒不太值錢,可一瓶酒放著放著永遠不開,將來酒精揮發掉也不值錢。何時開?

人一出生,馬上就讓他工作,這個人一定是一事無成的。出生後,永遠不工作,當然也是一事無成的。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工作呢?

這是一個關於投資率和社會平均忍耐度之間關係的問題。人什麼時候走向經濟獨立,跟幾個重要因素有關。

第一,預期的壽命,兩百年前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在英國,那時候三、四歲的小孩,就被送到礦井下面挖礦,因為身材小方便下礦。有人看不慣這樣的場面,他們建立了一個烏托邦,在這個烏托邦裡面沒有童工。兒童如果年齡不到12歲,他們是不需要工作的,哪怕到了12歲以後開始工作,每天工作時間也不超過10小時。

可是今天,誰會把自己的子女12歲就送去工作,說他們不應該再啃老了?很重要一點是因為我們的預期壽命延長了,我們前期投資的時長越來越值得了。

就像喝酒,如果你看到有好的未來,你就不會那麼急著開酒瓶。兵荒馬亂沒有未來,今天就喝了算了。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第二,人力資本的投資。過去是體力勞動為主的社會,而今天腦力勞動越來越佔優勢。這就需要更長時間的人力資本積累,體力勞動早幹活早結束;腦力勞動晚開始工作但也很晚結束。

因為積累的人力資本可以不斷地循環使用,這使得我們學習的時間不斷延長,要讀高中、讀大學,還要再進修,因為投資人力資本更有效,更有回報。

第三、我們現在說啃老,跟誰啃呢?一是向不定向的人群,在金融機構、個人徵信比較發達的社會,可以向銀行借、向政府借。美國有許多的商學院,你在這裡去辦入學手續,出門右拐旁邊就是銀行給你借錢,馬上就可以過上MBA畢業以後的生活。

為什麼這麼早就要過上好生活呢?因為人都需要進行跨期消費,我們不是等到掙了錢才消費,幸福感才最高。同樣一筆錢,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景當中,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才要進行騰挪,進行跨期的資源調配,這樣才能夠熨平終生的消費,使終生幸福感達到最大。

但是在中國,個人徵信系統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就只能向特定的人群借錢,這時候父母就是很重要的來源,啃老才變得這麼普遍。

04

關於愛情和家庭

第5季第2期:紅包能夠代替禮物嗎?

都說愛別人,就要給人家自由。其實你對那個人不是太在意的時候,你才會給他自由。如果你很在意,你會給一個具體的禮物。

比方說蔡老師,我們昨天剛好見面。我覺得我們這一次合作非常愉快,我想送你一件小的禮物,帶你去北京最好的餐廳吃一頓牛扒。我不不會說,蔡老師我真的太喜歡你了,所以我給你一個紅包,你愛吃什麼就去點什麼吧。

第5季第3期:陪伴孩子每週低於12小時,該取消爸爸稱號嗎?

1930年,經濟學家凱恩斯預測:100年後的人,每週只需要工作15小時就夠了,就能夠賺足生活所需。現在88年過去了,大家每週工作15小時嗎?

沒有。但實際上我們只需要工作15小時,就能夠獲得當年的那種生活條件。但是我們沒有停手,因為我們今天的標準變了。

今天的父母,怎樣才算對小孩更有效的陪伴?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我陪她講童話是一種,我帶她去丹麥看一看,那是另外一種。如果你要帶他去丹麥,需要的錢不是一樣的。

很多人覺得在外面掙錢是不對的,可掙錢才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我不會彈鋼琴,但我掙的錢可以讓孩子去學鋼琴。

這也是陪伴,也是父愛。

第5季第4期:結婚前讓伴侶在房本上加名字,有錯嗎?

結婚,就是辦企業,就是籤合同。辦的是家庭企業,籤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

雙方一起拿自己的資源出來,可男女給出來的資源,是不一樣的,他們發揮作用的時間節奏也不一樣。

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點。通常是女性早一點付出,生育、撫養家庭、照顧家庭。男性的作用,比較晚,30歲、40歲以後,他的作用才起來。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這時候就會發生一個問題,一方做播種,另外一方負責收割。後面負責收割的那個人,比較容易敲前面那個人的竹槓,這是古往今來的一個規律。

所以雙方進入婚姻關係的時候,女方問男方要一點抵押,房本上加個名字,為未來萬一出了問題的婚姻做一點墊底,這沒錯。

第5季第12期:前任得新歡,有個雞飛狗跳鈕要不要按?

害人不利己的事不要做,因為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整個世界的幸福量還減少,這個事情沒意思。

經濟學家費裡德曼的小侄子,曾經給他寫過信。說自己遇到一個女朋友,是一生中最愛,人生中唯一,所以要放棄學業和她遠走高飛。

費裡德曼回信說:如果世界上有兩個人,是彼此一生中唯一的話,他們這輩子不會見面。

今天世界上有70億人口,想象一下在一個大缸裡面有70億顆綠豆,只有兩顆紅豆,把它們放在一起攪啊攪,在短暫的一生中,他們是不會碰上的。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我們海誓山盟許下終生承諾的那些人,實際上只不過是我們身邊,看上去覺得差不多的人,這具有偶然性。

如果你真的認為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你一生中唯一,那是你對這個世界偶然性的深深誤解。

第5季第13期:伴侶在婚姻中開小差,要不要忍?

我對婚姻的態度:你願不願意跟一個人結婚,不是看最高處,而是看最低處。

不是說這個人狀態最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就一點都不能打折扣地要求TA保持這樣的高度。相反我知道,她將來會老,他老了以後我還可以接受,還覺得相處是舒服的,這才是走進婚姻的標準。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曾經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結婚三十年從來不吵架,非常恩愛。但有一天,忽然丈夫不見了。太太到處去找他,最後在地下室找到了,丈夫在哭。

她問,親愛的你為什麼要哭啊?

丈夫說,我忽然想起一些往事,你記得嗎?三十年前,我們談戀愛的時候,我不小心讓你懷孕了,你爸爸很生氣,當時給我兩個選擇。一是報警,你要去坐牢。二是把你娶了,好好過日子。你還記得我當時的選擇嗎?

妻子說,記得啊,不是選了娶我好好過日子嘛,我們現在不是過得很恩愛嗎?

丈夫說,是的。可我如果做了第一個選擇,去坐牢的話,今天就該出獄了。

從人性的角度看,政治正確和實際上怎麼做,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對立。我們可以為婚姻設一個政治正確的標準,但實際上每個人的婚姻是怎麼度過的,是另外一種事實。

第5季第18期:愛先說出口,就輸了嗎?

在戀愛當中,要有一種胸懷,我們求的不是一城一池、一草一木,而是我們在一生中要找到一個跟自己最般配的人,找到最美好、最長久的愛情。

這樣看的話,具體一段感情的勝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那麼多段的感情當中,最後找到自己要的。

具體在一段感情中的強弱,就像經濟學中你在一處的議價能力,等於你在別處的機會。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你在別處的機會越大,你在這裡的議價能力就越強。你在別處已經毫無機會了,那你在這裡的議價能力也用光了。

大局觀,才是年輕人談戀愛應該有的態度。不要以為那些小技巧,能夠決定勝負。

第6季第8期:去除恐婚水,要喝嗎?

人到底什麼時候要結婚,什麼時候當個體戶不結婚,實際上取決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今天的現代社會,許多原來家庭提供的功能,社會上、市場上就能夠提供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

今天所有的人,尤其是女性,她們的教育變得越來越獨立了,教育獨立了以後收入就獨立,收入獨立了以後品味就獨立,興趣偏好就獨立。

這時候你會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在大城市,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教育水平更高的那些人群,對未來的期待更遠的那些人群,獨立性更強的人群,她們往往就會把婚姻往後推,這是一種理智的選擇。

所以今天所謂的恐婚,只不過是人們的幸福感越來越獨立的一種表現。


《奇葩說》薛兆豐:我的處世哲學,藏在這22場辯論裡


第6季第9期:伴侶有異性靈魂伴侶,該不該介意?

戀愛談的好不好,要做一個區分,你們到底是在談戀愛,還是在談論戀愛?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要區分所有權和使用權。

跟一個人談戀愛,不是擁有他。跟一個人結婚,不是買下他,每個人有自己對自己的所有權。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比爾·蓋茨,喬布斯當你的奴隸,怎麼樣?你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結果你能收穫多少?但如果他們當個自由人的話,倒過來給你的東西比做你的奴隸,要多得多。

所以談戀愛的時候,你愛的那個人,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你在認識他以前,他漫長的生命裡面,他積累的所有經歷,沒有你參與的,卻都是你今天愛的結果。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