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編者按】崇明區三星鎮市級土地整治項目(二期)為第五批市級項目之一。項目總體方案結合項目區現狀設施進行佈局,並與農業、水務、交通、旅遊等專業規劃進行了銜接;鄉村設計滿足農業生產生活的需要以外,也針對項目區內典型空間風貌特徵組團進行整治,為該區域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一.發展目標定位

協進村作為崇明區三星鎮“江南田園”鄉村振興試點之一,應彰顯三星鎮“林文、林體、林旅”特色”,建設集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科創、生態頤養為一體的“棠溪田居·農學稻園”,成為崇明區“國有、民營、集體”合作共贏的鄉村振興模式示範點及崇西生態旅遊發展區的重要旅遊節點。

二.規劃方案與鄉村設計

01空間結構

打造“一廊、兩核、四區”的空間結構。

“一廊”是以界河為基礎,打造以慢行、親水為主的濱水景觀廊。

“兩核”是對協進村西南部國有建設用地存量優化,打造農旅服務核;同時重點對集中居住點內公共服務設施綜合提升,打造鄉村服務核。

“四區”是以海棠景觀為特色,結合“海棠+”文化展示空間的花溪海棠區;將原鄉文化、客家文化和社區文化融合,打造江南田園鄉村居住示範的棲閒恬居區;結合鄉村“留學”,注入農學教育體驗功能的耕讀飲溪區;通過土地整治,打造集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等為一體的海綿稻田區。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項目區空間結構

02總體方案

以協進村規劃空間結構為基礎,結合協進村未來發展導向及項目引進情況,針對不同區域的主導功能,規劃協進村總體方案。

通過田園風貌營造、村落肌理優化、生態整體提升、海棠文化傳播、江南田園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及田園生活驛站、農旅服務核的建設,形成三星中部的“海棠溪畔.田園居所”。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項目區空間意向

03典型組團

項目區肌理分區包括二種,分別為海棠廊道區、農田區,每個區域內要素的分佈模式、構成特徵均不同。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項目區典型風貌區及典型風貌組團選取示意

04海棠廊道型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海棠廊道型風貌組團典型特徵提取

海棠廊道型風貌組團位於海棠廊道內,規劃以土地整治為手段對海棠廊道區整體風貌進行改造,主要包括:1.依託原有水系打造直曲多變的生態水系;2.將宅間道進行梳理與聯通形成直曲相接的道路網絡;3.保留村落周邊四旁林,同時結合區域景觀點綴以海棠為主的林地構建多層次、成網絡的農田防護系統;4.對村落進行整理,利用村落中空地設置廊、亭等公共活動空間;5. 利用林下空地打造廊道展示空間,提升服務水平。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海棠廊道型風貌組團整治規劃圖

05農田型

農田型典型風貌組團選取協進村位於界河以東平安方家河北部約14 公頃範圍,特徵為“骨狀農宅、平直水系、規整道路、平整條田、散點林地”。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農田型風貌組團典型特徵提取

以土地整治為手段對農田區整體風貌進行改造,主要包括:1.打造集中成片、田塊平整的農田斑塊,提升產值;2.優化農田灌排系統,修復水系生態環境,實現水網貫通,生態治理;3.道路修復,路網連通,優化道路網絡,提升耕作效率;4.通過村莊改造和綠化美化新增綠植,粉刷和美化牆體,打造風貌優化的民居村落。

崇明三星(二期)項目可研方案來啦!——規劃篇(上)

農田型風貌組團整治規劃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