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多措並舉深化兩業融合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大學經貿學院教授李琳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及時出臺,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對於我國加快推動以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為主導路徑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提升我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搶佔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對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培育新動能新經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另一方面,《意見》提出了至2025年我國“兩業”融合的總體目標、兩業融合的十種模式和十大路徑,為各地有效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兩業融合模式、融合路徑和具體措施,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李琳說:“今年我們去湖南長株潭衡城市群、廣東珠三角城市群調研兩業融合時瞭解到,長沙探索出以智能製造為牽引、以新興優勢產業鏈為抓手、以龍頭企業為示範,由點引線至面的兩業融合路徑,以及製造業龍頭企業由上(下)遊端服務化至全價值鏈服務化模式。這種模式在中西地區具有推廣價值。”

在李琳看來,我國兩業融合發展互動機制尚未形成。一方面,先進製造業領域對科研、信息技術等方面投入不足,中國製造品牌國際影響力不夠強,且與現代服務業之間未能實現無縫對接,這些都抑制了對現代服務業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我國中西部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與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不相匹配,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的互動關係尚處於“點對點”“點對群”的發展狀態,離“群對群”(先進製造業集群與現代服務業集群)的互動發展最佳模式尚存在較大差距。同時,我國服務業結構中以研發設計、信息服務、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等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突出表現為產業鏈供應管理脫節,社會化協作服務配套體系建設不完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不匹配對兩業融合發展的推力明顯不足。

“此外,我們還面臨著複合型人才短缺問題。人才培養與製造業轉型升級,以及製造服務業發展趨勢的匹配度不夠,尚無法滿足兩業融合人才需求。”李琳補充道。

對此,李琳給出了自己建議:

一是在國家《意見》的框架下,各地應結合本地實際儘快出臺實施方案,明確兩業融合發展目標、重點領域、主導模式及配套措施,形成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二是突出重點,打造東、中、西、東北兩業深度融合試點示範城市(或示範園區);三是“內育外引”補齊複合型人才短板;四是多措並舉優化融合發展環境。包括深化兩業融合市場化改革、加大融合的財稅政策引導與金融支持力度、加快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等舉措。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12月3日報道,記者:李元麗,受訪人:李琳,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大學經貿學院教授。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