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安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6號)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安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6號)

廣安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廣安區等6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廣安府〔2019〕67號)收悉。經研究,現批覆如下。

一、關於廣安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一)撤銷棗山鎮和廣門鄉,設立棗山街道,以原棗山鎮和原廣門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棗山街道的行政區域,棗山街道辦事處駐棗山街12號。 

(二)撤銷方坪鄉和化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官盛鎮管轄,官盛鎮人民政府駐五方街1號。

(三)撤銷穿石鄉和廣羅鄉,設立穿石鎮,以原穿石鄉和原廣羅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穿石鎮的行政區域,穿石鎮人民政府駐老街1號。

(四)撤銷崇望鄉、大龍鄉、蘇溪鄉,設立大龍鎮,以原崇望鄉、原大龍鄉、原蘇溪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大龍鎮的行政區域,大龍鎮人民政府駐黃龍大道88號。

(五)撤銷蒲蓮鄉、大有鄉、消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花橋鎮管轄,花橋鎮人民政府駐花廣路35號。

(六)撤銷楊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興平鎮管轄,興平鎮人民政府駐興花街88號。

(七)撤銷鄭山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井河鎮管轄,井河鎮人民政府駐玉龍街6號。

(八)撤銷東嶽鄉,設立東嶽鎮,以原東嶽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東嶽鎮的行政區域,東嶽鎮人民政府駐人民路2號。

二、關於前鋒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九)撤銷小井鄉,將原小井鄉溫江村、小良村、蓮花村、大良村、生龍村、倒石村、珠石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觀閣鎮管轄,觀閣鎮人民政府駐府南路1號。

將原小井鄉雙流村、優良村、龍井村、優勝村、騎龍村、吊鐘村、金寺村、紅官村、橋灣村、長勝村、新華村、官家村、兩橋村、花盆村、小井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塘街道管轄,龍塘街道辦事處駐前紅路1號。

(十)撤銷光輝鄉,將原光輝鄉中村村、鶴嘴村、光輝村、民生村、車壩村、來龍村、梭石村、花門村、柏林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廣興鎮管轄,廣興鎮人民政府駐廣興街4號。

將原光輝鄉五星村、蜂巖村、內槽村、高嶺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灘鎮管轄,龍灘鎮人民政府駐龍欣街99號。

三、關於華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十一)撤銷觀音溪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高興鎮管轄,高興鎮人民政府駐興政路94號。

四、關於嶽池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十二)撤銷大石鄉、北城鄉、朝陽鄉、九龍鎮,設立九龍街道和朝陽街道。

將原大石鄉、原北城鄉和原九龍鎮城北社區、公園路社區、城東社區、萬興社區、園田社區、城南社區、城西社區、文星橋社區、安公橋社區、成果社區、五里牌社區、東湖社區、粟家壩村、石廟子村、高埡口村、百步梯村、范家溝村、民生橋村、洗馬灘村、菊花山村、趙椿橋村、曾家堰村、蓮花寺村、九龍堰村、向家溝村、即顯廟村、土門鋪村、七里溝村、張家灣村、雙大路村、金彈場村、大坪村以及花園鎮自生社區、花朝門村、官大田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龍街道管轄,九龍街道辦事處駐園田路241號。

以原朝陽鄉和原九龍鎮玉皇觀社區、麻柳橋社區、新平橋社區、白塔社區、香堂山村、窯罐廠村、界牌村、長灘寺村、萬塔山村、遇仙橋村、回龍溝村、大墳寶村、長河村、雁落壩村、長坡村、白鶴橋村、鳳凰山村、川主廟村、打石窩村、趙家河村、橫山寺村、九道拐村、胡家巖村、獅子坡村、火盆山村、陽角廟村、杜家橋村、三合寨村、稜角橋村所屬行政區域為朝陽街道的行政區域,朝陽街道辦事處駐九龍大街694號。

(十三)撤銷鎮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花園鎮管轄。調整後,花園鎮轄原鎮龍鄉和楊家坡村、馬家井村、火塘壩村、肖家井村、高石梯村、臨江寺村、磨灘河村、古井溝村、桑樹埡村、大匾山村、太平溝村、唐家巷村、高坑橋村、萬壽寺村、兩不來村、挖斷山村、五元墳村、田壩寺村、三元村、油坊店村、茶園村、蘇麻溝村、松馬鞍村、紅坡蓋村、白巖溝村、伍家溝村、龍華山村、奶山坡村、金鰲寺村、響水灘村所屬行政區域,花園鎮人民政府駐花鎮路1號。

(十四)撤銷東板鄉、長田鄉、雙鄢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顧縣鎮管轄,顧縣鎮人民政府駐平安路1號。

(十五)撤銷花板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普安鎮管轄,普安鎮人民政府駐十字街18號。

(十六)撤銷賽龍鎮和大佛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羅渡鎮管轄,羅渡鎮人民政府駐興羅街160號。

(十七)撤銷粽粑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白廟鎮管轄,白廟鎮人民政府駐紅旗路35號。

(十八)撤銷平安鄉和恐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酉溪鎮管轄,酉溪鎮人民政府駐文廣路77號。

(十九)撤銷排樓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孔鎮管轄,龍孔鎮人民政府駐來龍街1號。

(二十)撤銷嘉陵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坪灘鎮管轄,坪灘鎮人民政府駐小坪街40號。

(二十一)撤銷石鼓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鎮裕鎮管轄,鎮裕鎮人民政府駐興府街57號。

(二十二)撤銷團結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秦溪鎮管轄,秦溪鎮人民政府駐上街23號。

(二十三)撤銷伏龍鄉,設伏龍鎮,以原伏龍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伏龍鎮的行政區域,伏龍鎮人民政府駐伏羅街142號。

(二十四)撤銷齊福鄉,設齊福鎮,以齊福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齊福鎮的行政區域,齊福鎮人民政府駐姚市橋街一段57號。

(二十五)撤銷西板鄉,設西板鎮,以西板鄉所屬行政區域為西板鎮的行政區域,西板鎮人民政府駐正街1號。

五、關於武勝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二十六)撤銷新學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萬隆鎮管轄,萬隆鎮人民政府駐武渝路162號。

(二十七)撤銷金光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萬善鎮管轄,萬善鎮人民政府駐萬興路22號。

(二十八)撤銷舊縣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沿口鎮管轄,沿口鎮人民政府駐清平街248號。

(二十九)撤銷八一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烈面鎮管轄,烈面鎮人民政府駐友誼街1號。

(三十)撤銷高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賽馬鎮管轄,賽馬鎮人民政府駐走馬大道1號。

(三十一)撤銷龍庭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樂善鎮管轄,樂善鎮人民政府駐正陽路44號。

(三十二)撤銷永勝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街子鎮管轄,街子鎮人民政府駐花園街78號。

(三十三)撤銷白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飛龍鎮管轄,飛龍鎮人民政府駐為民街5號。

(三十四)撤銷石盤鄉,設立石盤鎮,以原石盤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石盤鎮的行政區域,石盤鎮人民政府駐和平街1號。

(三十五)撤銷鳴鐘鄉,設立鳴鐘鎮,以原鳴鐘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鳴鐘鎮的行政區域,鳴鐘鎮人民政府駐金鐘街61號。

六、關於鄰水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三十六)將城南鎮大佛寺社區、三合社區、紅店社區、五岔村、鄭家村、仁合村、破石村、牌坊村、文星村、南埡村、土埡村、石壩村、滑橋村和城北鎮雙井社區、趙家橋社區、景家溝村、白佳村、延勝村、姚家村、東北村、同心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鼎屏鎮管轄,鼎屏鎮人民政府駐古鄰大道北段115號。

(三十七)撤銷西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城南鎮管轄。調整後,城南鎮轄原西天鄉和河灣村、新和村、安豐村、沙魚村、磬明村、花石村、芭蕉村、關渡村、高坪村、新安村所屬行政區域,城南鎮人民政府駐雲頂街55號。

(三十八)撤銷長安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城北鎮管轄。調整後,城北鎮轄原長安鄉和龍井村、翠柏村、羅解村、青坪村、清河村、馬林村、林場村、平橋村、東鄰村、朱家村、石花村、石埡村、三重堂村、文家坡村、茨竹村、三樹村、子母石村、人民村、小魚灘村、平灘橋村所屬政區域,城北鎮人民政府駐三重堂村五組88號。

(三十九)撤銷甘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牟家鎮管轄,牟家鎮人民政府駐樂融街68號。

(四十)撤銷四海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合流鎮管轄,合流鎮人民政府駐榮興路278號。

(四十一)撤銷九峰鄉和華鎣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壇同鎮管轄,壇同鎮人民政府駐人民南路145號。

(四十二)撤銷子中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高灘鎮管轄,高灘鎮人民政府駐漢渝路456號。

(四十三)撤銷冷家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觀音橋鎮管轄,觀音橋鎮人民政府駐泰安路25號。

(四十四)撤銷龍安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柑子鎮管轄,柑子鎮人民政府駐康寧街南段517號。

(四十五)撤銷護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興仁鎮管轄,興仁鎮人民政府駐河邊街237號。

(四十六)撤銷同石鄉和古路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永鎮管轄,石永鎮人民政府駐金湖路8號。

(四十七)撤銷柳塘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滓鎮管轄,石滓鎮人民政府駐河西街84號。

(四十八)撤銷荊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兩河鎮管轄,兩河鎮人民政府駐黃桷街15號。

(四十九)撤銷關河鄉和龍橋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袁市鎮管轄,袁市鎮人民政府駐天平丘大街169號。

(五十)撤銷涼山鄉和長灘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豐禾鎮管轄,豐禾鎮人民政府駐關華街93號。

(五十一)撤銷風埡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龍鎮管轄,九龍鎮人民政府駐文昌街208號。

(五十二)撤銷新鎮鄉和太和鄉,設立太和鎮,以原新鎮鄉和原太和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太和鎮的行政區域,太和鎮人民政府駐親民路110號。

(五十三)撤銷椿木鄉,設立椿木鎮,以原椿木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椿木鎮的行政區域,椿木鎮人民政府駐黃金扁路6號。

(五十四)撤銷梁板鄉,設立梁板鎮,以原梁板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梁板鎮的行政區域,梁板鎮人民政府駐長宇路3號。

(五十五)撤銷復盛鄉,設立復盛鎮,以原復盛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復盛鎮的行政區域,復盛鎮人民政府駐新盛街1號。

(五十六)撤銷黎家鄉,設立黎家鎮,以原黎家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黎家鎮的行政區域,黎家鎮人民政府駐秀水街1號。

上述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及全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會議精神,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尊重和順應城鄉發展規律,加強黨的領導,注重總體規劃,體現改革精神,著力推進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構建適應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符合新時代基層政權建設定位、經濟實力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要堅持順向優化鄉鎮區劃版圖,落實“五個不”的政策要求,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委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土管理法規政策,統籌做好改革的前後篇文章,真正把改革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本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並更新行政區劃圖。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加強監督指導,做好輿情監測和綜合應對工作,確保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有序穩妥實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完成情況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