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來山水更明豔,雁山旅遊業蓬勃發展

隆冬時節,乘船遊於灕江之上,只見奇峰夾岸,碧水縈迴,一行大雁展翅飛來,讓奇山秀水更為明豔。

灕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灕江精華段有三分之一在桂林市雁山區境內。雁山區轄區有192平方公里處於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核心區,占城區總面積的66.7%。

雁山區人文積澱深厚,是廣西高校發源地,擁有嶺南第一名園——雁山園,還有距今1萬多年的舊石器時代雁山廟巖古人類遺址等資源。

近年來,雁山區加快融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多措並舉實施“雙創”,推動旅遊業蓬勃發展。目前,雁山區已擁有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2個,並獲得“中國最美縣域”“廣西特色旅遊名縣”“自治區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2018年,雁山區共接待遊客超700萬人次,同比增長22.67%;旅遊總消費82.16億元,同比增長32.56%。


美生態


雁來山水更明豔,雁山旅遊業蓬勃發展

雁山區是一個典型的灕江生態保護區,地處被譽為“黃金水道”的國家重點旅遊名勝區灕江核心區域。生態紅線區占城區總面積的32.7%,轄區80%以上區域是自然生態優美的鄉村。

草坪回族鄉是雁山區的一顆生態明珠。過去,村民大力發展養殖業,但開放式的養殖模式,影響灕江水質,破壞生態環境,讓明珠一度蒙塵。

在“雙創”過程中,草坪回族鄉按照科學保護灕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為灕江沿岸劃定紅線,關停紅線範圍內的養殖場,徹底杜絕汙水流入灕江。

雁山區還開展了灕江網箱養魚和非法捕撈整治行動。截至2017年底,共清理地籠700多條、繳獲電魚機20臺,拆除清理網箱面積1200多平方米。同時,加強草坪段灕江排筏的整治,推進大雁排洪渠、良豐河生態水系建設,全面落實封山育林和生態補償機制。

通過整治,全面改善了灕江流域水環境,實現了綜合整治預期目標,有力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2018年,雁山區獲評為自治區級生態縣,3個鄉鎮被評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29個行政村被評為市級生態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優勢成為了產業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有力支撐。

草坪回族鄉碧巖閣村面貌煥然一新,吸引了眾多遊客。“生態好了,旅遊旺了,日子更有奔頭了!”村民吳大伯喜笑顏開。

“荷花基地搞得好,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雁山區大埠鄉陶家村村民李鳳蘭也享受到了生態建設帶來的紅利。李鳳蘭說,近兩年,陶家村的荷花節聲名鵲起,曾出現一天迎來萬名遊客的盛景。


強基礎


雁來山水更明豔,雁山旅遊業蓬勃發展

在推進“雙創”過程中,雁山區針對薄弱環節,全力補短板、破瓶頸,旅遊基礎與公共服務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和提升,為旅遊業發展夯實了基礎。

2013年底,桂林市啟動“北通南暢”工程重點項目——國道321桂陽公路改擴建工程,其中雁山段約15公里。桂林市至雁山愚自樂園段按城市道路功能建設,為雙向六車道,該條道路沿途聚集了玉圭園、雁山園、桂林園博園、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愚自樂園等十多個景點景區,以及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旅遊學院等八所大中專院校和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桂林農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2017年10月,項目建成通車後,成為桂林市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大道、生態景觀大道、產業發展大道,有力帶動了沿線旅遊及相關產業發展。

近年來,雁山區又投入1.6億元,完成碧草、蘭大兩條重要的二級旅遊公路改擴建工程,打通灕江東岸連接市區到陽朔、興安的連接線,建成的漓東草坪沿江綠道成為世界一流的綠道慢行系統,漓西桂陽公路沿線綠道深受騎遊愛好者青睞,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草坪段被譽為“最美賽道”。“這些騎行綠道很美很舒適,我經常帶家人來騎行鍛鍊。”桂林市民康先生說。

雁山區還投入2200萬元完成桂陽公路及草坪公路沿途725戶房屋風貌和基礎設施改造,讓城鄉處處是景。同時,還投入資金,完成草坪旅遊集散中心、雁山和草坪兩個旅遊諮詢中心、愛酷客和夢露營兩個汽車營地及一批旅遊廁所建設。


建項目


雁來山水更明豔,雁山旅遊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雁山區大力推動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大文化旅遊項目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一批文旅項目綻放異彩。

在灕水之畔的草坪回族鄉,古色古韻的草坪客運碼頭親水平臺已建成,眾多遊客駐足觀賞。1年之後,這座投資7000多萬元的旅遊碼頭將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成為灕江東岸休閒遊的又一新地標。

國家4A級景區法國地中海俱樂部桂林愚自樂園度假村,有亞洲最大雕塑公園之稱。2013年,愚自樂園與世界知名旅遊度假品牌法國地中海俱樂部成功攜手,成為法國地中海俱樂部在中國第一個全年開放的度假村,引領了桂林高端旅遊的新風尚。

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是迄今廣西投資最大、水平最高的世界級文化旅遊項目,於2016年5月20日啟動建設,計劃2020年9月26日對外營業。項目建成後,預計年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可創造2萬個就業崗位,旅遊年收入50億元。

該項目北臨園博大道、南至愚自樂園、東接小水河流域、西到桂陽公路,佔地3907畝,總建築面積59.47萬平方米,投資16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室外主題樂園、室內水樂園、海洋館、星級酒店群、旅遊小鎮等。

今年來,在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項目示範帶動下,雁山區旅遊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復星-桂林國際度假山水小鎮(愚自樂園二期)項目加快推進;雪松文旅小鎮(祿坊生態城)項目建設已全面完成徵地工作;投資50億元的廣西農墾悅桂情歌田園項目和投資1.2億元的草坪天河竹苑酒店破土動工;投資60億元的雁山益田民國風情小鎮項目啟動建設。

“雁山區作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升級版的重點區域,將繼續堅持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不動搖,整合桂陽公路沿線景區景點資源,全力推進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等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雁山區主要領導表示。


促融合


雁來山水更明豔,雁山旅遊業蓬勃發展

“西頭村美呀好風光,清清溪水繞村莊,十里荷塘是美景,荷花迎客散清香……”陶家村的一曲村歌《西頭村美惹人醉》唱出了新農村新生活的美好。

據瞭解,雁山區大埠鄉陶家村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建設了500畝荷花觀賞基地,遊客數量連年增長,79名貧困戶或流轉土地參與荷花基地建設,均實現了脫貧。

陶家村只是雁山區實施“旅遊+扶貧”發展戰略中的一個樣板村,草坪潛經、大埠黎家等旅遊扶貧樣板村發展亦是日新月異。隨著草坪碧草公路、蘭口至大田等旅遊公路的投入使用,遊客數量大幅提升,草坪鄉近三分之二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旅遊區內生產經營、轉移就業等方式從中獲益,貧困戶年家庭增加收入超過2萬元。“我今年個人收入就多了5000元,日子越過越好了。”草坪回族鄉潛經村貧困戶吳秋紅說。

近年來,雁山區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旅遊+”業態呈多元化發展。

“旅遊+文化”。雁山區深入挖掘舊石器時代廟巖、父子巖洞穴遺址群、西漢古墓群、南北朝桂州窯陶瓷文化、唐宋古桂柳運河、元明南亭驛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含金量極高的文化旅遊產品。同時,加快推進嶺南第一名園雁山園轉型升級,使雁山區成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

“旅遊+教育”。在雁山區13.5平方公里的科教園區內,彙集了8所大中專院校以及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桂林農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入住師生達10萬餘人。依託“十園八校”優勢,雁山區啟動研學旅行示範基地打造,推出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和精品課程,桂林旅遊學院被評為港澳青少年遊學基地;桂林植物園、桂林農業學校已申報自治區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旅遊+農業”。雁山區著力打造了“柿裡回鄉”、荷美陶家、相思江等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開闢了“五嵅一家”徒步旅遊線路,實施大田、潛經、黎家、陶家等貧困村旅遊產業扶貧整村推進,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美麗鄉村格局。

“根據《雁山區全域旅遊三年行動2019-2021年行動計劃》,下一步將推動旅遊業與低碳工業、生態農業、新型城鎮化和生態鄉村建設高度融合,最終形成‘旅遊興百業,百業促旅遊’的旅遊發展格局。”雁山區區委相關人士表示。


信息轉載: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