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作者 | Howard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最近的區塊鏈一級市場投資依然很冷,但我們仍然注意到一些關於dApp生態的一些融資進展,Binance上週宣佈收購了去中心化應用分析服務平臺Dappreview,一家為dApp用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並幫助建立dApp開發者社區的平臺。10月份,另外一家dApp分析和研究公司DappRadar獲得了Naspers(騰訊的最大單一股東)及Blockchain Ventures的投資。加上之前9月區塊鏈遊戲翹楚 CryptoKitties 的開發團隊 Dapper Labs 所完成的 1120 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由A16z 領投,娛樂巨頭華納音樂集團也參與了投資。dApp是一個重要的Web3.0分佈式商業的落地體現。dApp領域的機構正在加註,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下一波的發展浪潮將由dApp來引領?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Web 3.0 浪潮及 dApp 的發展現狀


Web 3.0是近期一個業內頻繁提及的概念,簡單來說,Web3.0意味著互聯網的發展進入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區塊鏈信任網絡時代。

如果我們對Web1.0,Web2.0, Web3.0的演進進程做一個總結,下圖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闡述。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Web1.0實現網絡的基本功能-“展示”與“連接”,但大部分的功能都是“靜態的”和“只讀的”,在Web1.0體系下常見的應用主要是Yahoo等門戶網站及Email郵箱。

2000年以來,我們進入了一個Web2.0時代,Web2.0主要實現了用戶與網絡的交互 -一個“動態的”“可讀寫”網絡,Web2.0所提供的豐富的內容及信息交互培育了大批海量網絡用戶, Web2.0時代的繁榮主要得益於一些現象級的應用程序:諸如Facebook、YouTube、Linkedin,成就了一批偉大的Web2.0互聯網巨頭崛起的時代。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Web2.0繁榮之下,我們也看到了眾多信息中心化及用戶數據濫用的問題,像Facebook、谷歌等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以多種方式中心化存儲用戶數據,用戶隱私得不到保護,數據被濫用或洩露。在這種情況下,Web3.0應運而生,Web3.0可定義為一個高度透明和公平的分佈式網絡,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而不必擔心失去隱私和安全。區塊鏈的引入改變了傳統Web2.0的工作方式,中心也轉移到用戶而不再是公司本身。

如果說,諸如Facebook、微信、Instagram等交互式超級APP成就了Web2.0的崛起,那麼基於Web3.0基礎的dApp(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也應該越來越佔據主導地位,一個繁榮的dApp生態才能真正支撐Web3.0的宏偉願景。

區塊鏈技術提出了已經多年,但仍未走向主大規模應用,此前,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其中的最大的障礙在於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較差,在過去兩年以來,我們看到了眾多的公鏈基礎設施開發出來了,基於公鏈基礎設施的投資在過去風險投資中佔了很大比重,但區塊鏈應用仍未走向主流。dApp與基礎設施到底應該先發展哪個?

dApp和基礎協議的發展應該相輔相成,誠如知名風投USV的Dani Grant 和 Nick Grossman曾在去年10月寫過一篇《區塊鏈基礎階段的神話》所論證的,“APP->基礎設施->APP->基礎設施”是一個技術和應用不斷演進迭代的過程。我們都在等待下一個有助於啟動下一波基礎設施的超級應用程序。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根據Dappreview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總計超過3408個dApp,其中以太坊超過2100個dApp,EOS及Tron分別超過600個dApp,但活躍用戶只有6萬多,應該說dApp的用戶數相比Web2.0來說還是實在太小了。日活排名第一位的應用程序WhaleEX的用戶數才9346個。同時,我們目前所看到的dApp大多集中在各種千變一律的菠菜競猜、遊戲類項目,缺少一大批能夠解決用戶需求、具有良好用戶體驗並能持續盈利的實用級的dApp。很顯然,dApp市場依然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困境階段。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截止:2019年12月11日,Dappreview 實時數據

如何開發出一個適應於Web3.0時代殺手級應用?這需要更多優秀的技術開發人員能夠基於Web3.0的基礎架構來創建出用戶體驗更好、性能更出色的產品。我們有必要對Web3.0的技術架構簡單梳理一下。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Web3.0 的技術堆棧



如果我們對Web3.0的基礎架構,這裡主要是指支持最終用戶應用程序開發和交付的所有軟件和工具,相比Web2.0時代的成熟的雲計算基礎開發架構來說,Web3.0的技術基礎架構仍然很薄弱。

在Web2中,AW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了強大而靈活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相比之下,區塊鏈底層協議為代表的Web3.0網絡的詬病是速度慢,吞吐量低且不穩定。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以上圖對Web3.0的技術堆棧來看,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關注Layer1/2層面的投入,這是因為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的的底層公鏈,將去中心化和安全放在首位,犧牲了性能,這幾年冒出來的新Layer1項目諸如EoS、Tron、Kadena、Algorand等諸多公鏈項目都在覬覦成為下一代的以太坊,解決其可擴展性的性能瓶頸。在提高可擴展性方面,我們也發現其他Layer2的鏈下擴容方案包括plasma 包括Raiden、Lighting等技術嘗試突破Layer1層擴容的難題。

很顯然,我們過往對於Layer 1/2已經投入很多,但對於Layer3 中間件層關注甚少,相比Web2.0時代,市場上有眾多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及其他PaaS公司諸如IBM、微軟、Oracle、Apple、AWS等公司都已經發展出了較為完整的軟件產品體系,他們提供了大量成熟的複雜開發工具和中間件可以幫助開發人員輕鬆訪問基礎架構並開發應用。

而在Web3.0區塊鏈網絡時代,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通常需要構建複雜的非核心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往往尚未定型。這也意味著,只有很少一部分軟件開發人員具備構建良好的區塊鏈應用程序的專業技能,而且,只有那些有著去中心化使命的人才會執著地去嘗試,大部分的BAT程序員往往望而卻步。因而,完善的中間層服務或是促進區塊鏈下一階段增長的引擎。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Layer 3 中間件市場分析


類似於Web2.0時代的成熟的中間件服務市場,為了幫助開發人員更容易在網絡之上構建應用,有很多“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公司。作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我們認為也應該有類似Paas區塊鏈公司,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軟件開發框架,建立一套標準化的開發工具,語言或開發庫,包括開發者文檔等程序員熟悉的範例。

以一個典型的以太坊dApp開發架構來說,一般包含三個主要部分:

  • Smart contract:通常以 Solidity 語言編寫,使用 Truffle Suite 等框架構建並部署在以太坊區塊鏈上。
  • 前端:用 Java 語言編寫的。
  • 後端:一般是用標準的以太坊區塊鏈節點。前端與後端的通信一般是使用節點提供的 JSON-RPC 或 GraphQL API。


還有各種促進前端與以太坊節點的通信庫,其中最受歡迎的是web3.js 和 ethers.js。也包括其他語言(Java,Python,Rust…)的 web3 庫。

Substrate:Polkadot及Parity所推廣的Substrate開發框架,是一個可以快速搭建區塊鏈可擴展的、模塊化的開源框架,其核心組件包括:

  • 數據庫:實現簡單鍵值存儲,並在其上實現了PatricaMerkle Tree(Trie),可以友好支持輕量級客戶端實現去信任化的交互。
  • 網絡連接:使用Libp2p作為模塊化的頂對點網絡連接堆棧,基於Substrate的區塊鏈可以共享交易、區塊、節點而無需通過中心化的服務器。
  • 交易隊列:
    Substrate可以全權控制網絡中交易的獨立性和隊列管理,
  • 共識:Substrate內建了多種不同的共識引擎,諸如PoW、Aura(Authority Round)、以及Polkadot共識,並將區塊生成(Base)與區塊終結(GRANDPA)區別開來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Substrate是一個採用Rust編程語言編寫,採用LibP2P、WASM等通用標準,其核心理念是區塊鏈運行的開發儘可能的靈活和簡易上手,開發者不需要了解各組件的細節,通過runtime進行定製。


Substrate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的認可,有可能成為下一代的區塊鏈標準開發框架。上週在柏林進行的Sub 0.1的Substrate開發者會議就吸引了41個團隊的參與,基於Substrate框架的貢獻者和團隊也在過去一年裡增長一倍多。我們有理由期待Polkadot的上線會帶來Substrate開發框架更多的普及流行。

Cosmos-SDK:除了Substrate,類似的還有Cosmos-SDK開發框架,這是Tendermint團隊主推的一個有著模塊化、高度可配置化、內置治理的區塊鏈開發框架,CosmosSDK支持的是Go語言,並且在包括Binance Dex、Kava、Aragon等好多項目上已付諸實踐。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第二類是節點服務運營商NaaS,部署開發人員可以輕鬆地訪問基礎分類賬本的節點運營服務商,諸如Alchemy、Infura、Quiknode、Blockdaemon等,這些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基於雲端的節點,用於開發和生產的解決方案,從而節省了開發者運營節點的精力,為開發者分擔基層操作系統和節點軟件本身的系統管理,例如補丁和更新。

Infura


是一家老牌的以太坊及IPFS全節點運營商,在今年10月份, Infura已經被ConsenSy全資收購。Infura一直支持著著以太坊上最流行的dApp的節點服務,諸如Metamask、0x、Mycrypto、Maker、Idex等,都依靠Infura向主網廣播交易數據和智能合約。該公司聲稱每天處理以太坊超過130億個代碼請求,是兩年前處理流量的兩倍多,對於數百家公司以及超過50,000個dapp和開發人員而言,Infura是與以太坊進行交互的首選方法。根據Fluence的一項調查,有63%的受訪者選擇Infura作為連接以太坊的主要方式。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Infura的主導地位一度讓人擔憂以太坊的中心化,但從目前看來,已經有一些新進的服務商入場爭奪市場,包括CryptoKitties原來是Infura客戶轉投Alchemy。

Alchemy


Alchemy最初是為一些加密公司,對沖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傳統投資者的提供數據分析服務,之後開始以太坊接口的公司和開發商提供基礎節點服務,並已經成為以太坊上許多流行dApp的首選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0x,KyberNetwork,Augur,Set Protocol,Radar Relay,KyberSwap等DeFI應用程序以及CryptoKitties等遊戲dApp(之前使用過Infura) ,《CheezeWizards》和《Axie Infinity》。有客戶聲稱,通過Alchemy進行查詢的速度比通過Infura快20倍。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Alchemy的目標市場包括需要企業級服務,正常運行時間和可靠性的大型區塊鏈和加密公司以及項目。與Infura一樣,Alchemy已經被巨頭IBM 公司收購。


QuikNode


QuikNode是另一家基於雲的節點基礎結構提供商,它支持以太坊及其測試網(Rinkeby,Roptsten和Kovan)以及以太坊經典。該公司於2017年I CO熱潮期間開始提供完整的節點服務,此後,它已經擴展成為許多以太坊dApp的首選基礎結構選項,包括DAOstack,Ethermon,CanYa和Enclaves等。

QuikNode代表客戶部署和管理完整的以太坊節點(包括存檔節點),並將這些節點託管在DigitalOcean雲服務器上。每個客戶都直接連接到他們自己的私有節點,這可以為前端應用程序提供對區塊鏈數據的更一致的訪問。QuikNode還提供了無限制批處理事務的功能,以解決潛在的可伸縮性約束。

QuikNode使用基於訂閱的模型來收費,每個專用節點的價格約為每月1 個ETH。除了Ethereum和Ethereum Classic以外,QuikNode也在準備支持其他網絡(包括IPFS,NEO,EOS等)。

除了上述三家,還有一些去中心化的節點基礎設施提供商,諸如DAppNode,這是一個社區資助的完全開源項目,已獲得以太坊基金會,以太坊社區基金,Aragon NEST,GitCoin和其他捐助者的支持。其主要精神是幫助dApp用戶從使用上述中心化平臺轉變為訪問分佈式網絡和服務。DAppNode提供的軟件使用戶可以輕鬆地在自己的服務器上部署以旋轉自己的節點,還提供預裝有完整的以太坊節點的硬件。配置完成後,DAppNode用戶可以與其他人共享對其節點的訪問。DAppNode期望實現更符合Web 3.0主旨的去中心化框架。

與Layer 1/2等市場上耳熟能詳的項目相比,這些Layer 3中間層提供平臺及服務Paas的公司一直未引起太多的關注,但這些公司將通過極大地簡化或穩固開發人員的開發環境,從而會極大地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結語


區塊鏈行業處於建立新型金融基礎設施的早期階段,無論是在開源的底層語言,全新Web堆棧,以及可信任的網絡協議都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看到區塊鏈基礎設施正在日趨成熟,完善的Layer 3中間件市場將吸引更多的優秀開發者創造出優秀的dApp應用,這些Web3.0的新型商業範式也將成為未來經濟社會及組織的新形式,許多革命性的區塊鏈應用案例也將一步步轉換為現實。


深度 | Layer 3 中間層:Web3.0 發展的新引擎?


Howard 作者

Roy 排版


內容僅供參考 不作為投資建議 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