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炒房客忽悠!指望年輕人接手″高價房″不可能

人們最大的剛需是什麼?就是錢!

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不斷的拋出各種理論,“剛需"還有很大需求,房價不會降,有“剛需″房子不用擔心沒人買。

特別是在當下,經濟形勢不好,各行各業的生意都不好做,實體倒閉連連,微商直銷很多人拿了一堆貨沒賺到錢,資金盤更是割韭菜割的很多人傾家蕩產,小微企業融資難,大家普遍面臨賺錢難的問題;

80、90後消費意識超前,很多時候個人消費都是提前透支的,所以這一代年輕人的儲蓄率,應該是最低的,他們本身沒有多少儲蓄。

別被炒房客忽悠!指望年輕人接手″高價房″不可能

買房不是“剛需”,很多媒體都在吹剛需,什麼剛需房能買就買,其實是不對的。

什麼叫剛需?每個人對“剛需”的定義都是不同的

我認為沒房子我住天橋餓不死我,買房不是剛需。你認為沒房子找不到媳婦生不如死,買房還是剛需。他認為買郊區的房子天天通勤四小時,買個好房子才是剛需,人人都不同。

現在你告訴我,到底什麼叫“剛需”?沒有的。都是資本家編出來的謊言,套路。房子實際上是個不是剛需,勝似剛需的東西。

即“它是一個大額的,上限非常高的,可以持續升級的,最根本的需求”。剛不剛?不剛的。別墅住不起,住大平層。大平層住不起,住郊區。郊區住不起,住老破小。老破小還住不起,租房子。怎麼就叫剛需了?

更和剛需不一樣的是,人類永遠不會滿足於現在的居住條件,也就是你想買的房子,總有原本條件更差的人想要住。

別被炒房客忽悠!指望年輕人接手″高價房″不可能

即不存在什麼“剛需被滿足了,就沒有了”的說法。是的,它實際上是一個社會金字塔的縮影。你爬了一層,就會想爬下一層,永遠不是個頭。

別人所謂的剛需滿足了就不爬金字塔的扯淡言論,顯然也是不存在的。越高層就越難被滿足,越下層就越容易被滿足,這是中國互害社會的客觀規律。

你不要試圖以如今中國的發展水平,人口密度,大環境,一下子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

曾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年輕人在北京工作,月入一萬二

,就算不吃不喝全攢著,在北京房價七萬每平的情況下,要工作三十年才能有套60平米的房子。

其實別說北京了,我家鄉武漢的房價比去年都翻了不止一番,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和想象力,本可以結伴旅行舉辦派對的我們。一畢業就成為了中年人。

茶米油鹽醬醋精打細算,我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

一個商用模式的住宅,連同房子需要的道路。三平一同等基礎設施。現在的造價也不超過5000一平米。可現在北上廣深等許多地方卻要賣到10萬一平米。不得不承認當下的中國在薪酬和福利跟不上,各種行業被壟斷而房價和物價又居高不下。

90後的我們其創造力都被不同程度的壓抑了,想要買房最大的捷徑,成為搬遷戶,除了這個途徑以外,其他的似乎越來越不可能了。

更可怕的是,高房價最終帶來的是階層的進一步分化,窮人會越來越窮,富人則會越來越來富,因為你買不起好的城市,地段,學區房,你的後代也會慢慢的被富人階層的子女甩的越來越遠。

前段時間的雄安新區很熱門,當年深圳特區成立時那些70、80後想得最多的是下海創業好好幹一場,可現在雄安新區一出來,絕大多數人想的卻是,怎麼在那裡買一套甚至一棟房子。

短短30年來,我們想要白手起家創造財富的觀念已經從下海創業從商變成了買個幾套房子炒它個幾千萬的,可是炒房的前提是,你要有錢啊。

別被炒房客忽悠!指望年輕人接手″高價房″不可能

一個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了的事實是,以今天的房價,排除那些富二代,富三代。

普通人買房只有兩種情況:

1雙方父母親戚朋友出錢資助,家庭的六個錢包湊首付。

2.是犧牲個人發展機會,典當了自己一輩子的夢想來成就一套房子。

如果你非常明確你的生活中,某些部分是必須和房子掛鉤的,比如孩子入學,比如戶口,比如你家人的關係,那你就買,什麼時候買都不如馬上買好,只要你負擔的起。

因為沒了房子,你生活都沒了,還談什麼壓力。這時候你考慮是你怎麼負擔得起,而不是要不要去做韭菜。高速公路過路費和油費貴了,我們出行都用飛機嗎,顯然這不是大部分人考慮的方向。

然而,如果你這裡說的剛需,只是騙騙我們騙騙你自己,你只是想為自己找個理由上車躺著掙錢,那房子對你來說是投資品。

房地產市場紅紅火火十幾年,有能力的剛需,該買的已經買了,剩下的都是,首付都很難湊夠的剛需,如果你想他們去接手高價房,不現實的。

沒有人願意典當一生的自由和夢想,去換一套帶不走的房子

【深圳住朋網】專注深圳樓市的新媒體,這裡有:及時的踩盤報告、熱辣的樓市點評、真實的成交數據以及權威的專家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