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工天河”削平1250座山頭 入選5A被譽“世界第八大奇蹟”


位於河南安陽林州市的紅旗渠,是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也是一處集山水風景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區。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歷時近十年,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工程——紅旗渠,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紅旗渠景區由“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三個景區組成。因潭深一絡蠶絲而得名的“絡絲潭”,以其獨特的峽谷風光和神奇美妙的傳說著稱於世。每到夏季多雨時節,河水從峽谷斷崖上飛瀉成瀑,聲若雷鳴,而在冬季,又有數十米冰簾懸掛峽谷峭壁,蔚為壯觀。

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在歷時近十年的工程期間,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以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高達百丈的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十餘米,猶老虎的血盆大口。當年修渠時,山崖上經常有鬆動的石頭掉落下來砸傷人,於是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隊員們,在空中盪鞦韆進入虎口,如虎口拔牙般除掉險石。至今崖壁上還保留著當年的數條麻繩,此山崖也被稱為“虎口崖”。

景區內的雕塑,展示了當時修渠工具的簡陋。值得一提的是,太行山的山體由堅硬的石英岩組成,十數根鋼釺也打不成一個炮眼。為早日將濁漳河水引入林縣,建渠幹部群眾創造了連環炮、瓦缸窯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術,施工時沒有水平儀,就用水盆和小板凳代替找準。

修築在太行山腰峭壁之上的青年洞,總長616米,高5米,寬6.2米,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和核心旅遊景點。因這一地段工程建設最為艱鉅,特意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300名優秀青年組成鑿洞突擊隊,歷時一年零五個月才鑿通,故取名為“青年洞”。


在那個經濟落後、資源匱乏又激情燃燒的年代裡,勤勞勇敢的30萬林州人民僅憑著“人定勝天”的偉大理念,靠著一錘,一鏟,兩隻手,戰天鬥地、百折不撓,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使昔日干旱缺水的林縣,變成一座綠樹成蔭的美麗城市。

紅旗渠建成通水40年來,共引水8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000萬畝次,增產糧食15.9億公斤。如今它已不是一項單純的水利工程,而是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2009年,紅旗渠被國土資源局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16年10月,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