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看了時尚Cosmo盛典的合照環節,我突然發現,站在C位的居然是周冬雨,她在演藝圈的地位已經這麼高了?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也是啊,她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不到2個月,票房已經突破15億。

很有可能,她會在金馬之後再捧一個影后回家。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當年的金馬真是史無前例,開出了一對“雙黃蛋影后”:周冬雨和馬思純。

3年過去,周冬雨已經成了大熒幕一線擔當,馬思純好像就沒那麼閃耀了,沒有大熱作品,演技好像也不咋地了。

在微博上曬出自己《第一爐香》的讀後感,被網友質疑是不是讀了正版書。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上綜藝《這就是演員》展現演技,水平也很令人懷疑。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同樣獎項加身,4年過去,為什麼她們走上了兩條不一樣的路?

周冬雨早年的生活是有些坎坷的。

她出生在石家莊市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長輩有一些重男輕女。

後來父親因車禍去世,媽媽帶著她改嫁,繼父是普通工人,家裡還有個妹妹。

她在班級裡也不突出,總是躲在最後面不希望被人看見。

老師一叫回答問題,都可能被嚇哭。

高考那年,《山楂樹之戀》這個大餅砸中了她,普普通通她突然成了萬中無一的謀女郎“靜秋”。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和周冬雨相比,馬思純的人生順遂得多。

她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小姨是著名演員蔣雯麗,媽媽是資深經紀人蔣文娟。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她7歲那年就演了第一部電影,12歲參演中國電視劇里程碑作品《大宅門》,19歲那年以電視劇《爸爸我懷了你的孩子》正式出道。

這部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部戲是為了捧她,女主角就叫思純,郭曉冬演男主,郝蕾居然是女配。

這兩個人事業的交叉點,就是2016年的電影《七月與安生》。


在這之前,兩個人的演藝事業都不算太順。

周冬雨「複製」了很長一段時間山楂樹之戀的青春學生妹和乖乖女,效果都不好。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涉及到成熟女人心理戲也不行,民國劇女主角看著像是小孩偷穿大人衣服。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馬思純試了很多類型的角色:《左耳》裡個性張揚的黎吧啦,《盜墓筆記》的打女阿寧......也是不溫不火。

直到《七月與安生》另闢蹊徑,把熒幕形象乖巧又安分的周冬雨去安排演古靈精怪的安生,一直演叛逆少女的馬思純出演溫柔迷茫的七月。

哐當一下,試出了金馬歷史上第一對雙黃蛋影后。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影后拿了,接下來兩個人發展的道路又不一樣了。

周冬雨接班白百何,堅定地往「靈氣小妞」角色的路上走了下去。

《喜歡你》裡矮小活潑的廚師,《春風十里》裡天性自由的女大學生,再到《少年的你》被霸凌的女高中生。

超出自己能力的一律不接,有個電視劇項目請她演絕色美女,她覺得特別尷尬,馬上給拒了。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馬思純的演藝之路還是五花八門:有麻辣警花,男人性格的女將軍,《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裡畫成阿凡達。

有些一眼看來就不合適的角色也要演:《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演宋佳和秦昊的女兒,一家人看起來真不像有血緣關係。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第一爐香》原著葛薇龍有一張平淡而美麗的小凸臉,身材纖瘦。

馬思純骨架大也要接。

演員想多嘗試是好事,但也要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吧?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看看路透照,電影不如改名《第一爐缸》

結果就是現在這樣,周冬雨在合適的路子上越走越遠,越來越出彩。

馬思純不斷試錯,漸漸消耗掉了影后光環。

馬思純和周冬雨有相似的地方:都想做一個好演員,都想把戲拍好。

但她們的性格不同,導致了發展路徑也不同。

周冬雨在經濟和精神上都非常獨立。

她的家庭對事業幫不上忙,在出演《山楂樹》的那年,她就已經要自己做主。

她走過彎路,穿得奇奇怪怪被媒體痛批,談戀愛被狗仔偷拍曝光。

性格被磨礪過,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我看過她的採訪,她一直強調不願意做「大眾眼光裡的好女人」,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

對人生,她一直強調不能困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逐漸喪失競爭力。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馬思純更像是一個活在玻璃罐子裡的女孩,很努力,但沒有方向。

她的家庭從小保護了她,也束縛了她。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平心而論,《七月與安生》出彩,大部分要歸功於她本人與角色的貼合,溫順迷茫,有點想法,但不太敢去實踐。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除了演戲,她的生活相當單純,平時不出門,不喜歡嘗試新東西。

想做什麼,第一反應是先問一問長輩能不能做。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她害怕和別人起衝突,努力想被所有人喜歡。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生活經歷淺薄,又不願意出去體驗,自然不可能去理解文學作品中複雜多樣的情感,面對人性陰暗時的仿徨與糾結?

最近,她又在綜藝裡出演了一回《半生緣》裡的顧曼楨,談到對角色的理解,她說:“我希望她能勇敢一些。”

都是金馬影后,4年過去,馬思純怎麼就不如周冬雨了?


我一個張迷朋友看到這段,氣到差點心梗。

天吶,這是那個被生活陰差陽錯蹂躪的顧曼楨嗎?是哪個遭遇無數悲劇最後只剩蒼涼的女性嗎?

她能理解的情感只有那麼淺,我對《第一爐香》的效果非常擔心。

想一想,馬思純和周冬雨就像我身邊的兩種同學。

一種留在老家,吃住都在家裡不用交房租,發生了什麼都有爸媽出主意,生活比較輕鬆。

還有一種孤身一人去異地打拼,從租房交水電費,到去街道處辦理社保卡,一切都要自己做主。

遇到難處了父母也只能給精神安慰,必須自己咬牙獨自面對。

這兩種生活狀態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幾年後你會發現,拿著同一種文憑的她們變得不一樣了。

獨立的那個更有主意,膽子更大,說幹啥就幹啥,方向非常明確。


在家的也努力,但一出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父母。平時生活循規蹈矩,活成了一個框。

這兩種生活狀態沒有高下之分,有些人的確足夠幸運能在父母的庇護下過一輩子。

但我總有一個觀點:人生到了某個節點,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

不如早早立起來,免得某一天,被那驚天駭浪拍得體無完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