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國,別國給不了,烏克蘭專家為何到華給中國送上大禮?

在蘇聯解體後,完整的工業四分五裂,而烏克蘭和俄羅斯是繼承了,蘇聯遺留大量軍事人才專家和軍工產業最多的國家,儘管如此,失去蘇聯整體經濟體系支持的烏克蘭,空有著雄厚的技術基礎以及人才儲備,但是生活過的依舊不是很好,但是隨著烏克蘭的經濟持續下滑,也只能不得不走向不斷外銷技術與設備的道路。

除了中國,別國給不了,烏克蘭專家為何到華給中國送上大禮?

這些技術,很多都是在蘇聯時期絕對不會外銷的關鍵技術,而中國便是烏克蘭的一個最大的客戶,前段時間,即使面對了無數的阻撓,烏克蘭馬達西奇發動機公司仍將50%的股份賣給了中國企業。烏克蘭還準備“乘熱打鐵”,將世界僅存一架的最大運輸機安225的技術也轉讓給中國。

除了中國,別國給不了,烏克蘭專家為何到華給中國送上大禮?

烏克蘭的軍事工業與中國在很早之前就有合作,我們的遼寧號原本是蘇聯黑鐵造船廠製造的,在蘇聯解體後歸烏克蘭所有,在遭遇西方國家的封鎖下,烏克蘭派軍工專家才幫助我國的研究人員進行製造組裝。

除了中國,別國給不了,烏克蘭專家為何到華給中國送上大禮?

那麼為何烏克蘭專家會如此青睞中國呢?當年受到“蘇聯情結”影響,烏克蘭軍工人才一開始大量流入俄羅斯,後來又因為烏克蘭是親西方勢力上臺,美國也因此引進了一批烏克蘭軍事人才。但是美國的優越性太重了,儘管給的報酬不低,但是根本沒有給這些專家平等尊重的待。

除了中國,別國給不了,烏克蘭專家為何到華給中國送上大禮?

遇在中國則情況大不相同,中國非常重視這些引進人才,為他們花了大量資金置辦所需的裝備,薪酬也不低。相比高額的酬金和優越的研究場所,科技人員更加看重的是我們對他們的尊重。烏克蘭的軍工專家在中國才感到難能可貴的尊重,會選擇中國也是人心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