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漫步者、TOF看科技股天花板:該回調還是補漲?

由漫步者、TOF看科技股天花板:該回調還是補漲?

​最近一段時間,資管君看了大量的報告,學習了眾多的新名詞,試著接受一些新思路。挺有收穫!

站在當下前瞻未來,比如看2020,個人還是挺樂觀的。真的很多領域,接下來都有機會,比如科技、新能源車、傳媒,等等。

關於科技,周圍絕大部分人現在都在說:要回落了!危險可能馬上要來臨了。近來,機構端的分歧也在加大。最近接觸的幾個基金經理都認為,貴不貴很難說,但確實也不便宜了。

一私募老友則依然樂觀,他認為:大部分散戶都是在看K線和股價做股票的,他們沒有認真研究過基本面,對產業的發展也沒有前瞻能力。他們說的沒經過認真推敲,想當然的成分多一些;等周圍大多數人空翻多了,屆時行情可能才走到頭。

這個板塊還能走多遠?不同的人,看法不一。


由漫步者、TOF看科技股天花板:該回調還是補漲?


1、又新高了

11月那一波調整前,一朋友追高買進“某君”的芯片股。買了後,當時以為會拉,沒想到一買就被套。11月底的時候,跟資管君簡單聊了幾句。告訴他:如果是好公司,遲早會回來的,不用急。

今天某君強勢漲停,股價綴綴創新高。但這位朋友只瞧見了黎明前的恐懼,但還沒來得及看到東方那一抹魚肚白,就“提前”割掉了。

其實也正常。隨便哪個人,如果沒有對重倉股的基本面進行深度研究、分析,一旦遇到股價暴跌,心理多半受不了。很多人會選擇低點割肉;而一旦股價低位反彈,則又後悔不已。

科技板塊,縱然後面會有些公司暴跌,但大概率可能是二八分化。當A票倒下了,還會有新的、好的冒出來。科技產業的前景整體依然在向前進。

舉個例子,上週跟一個投資界的朋友吃飯。他講到了自己的投資邏輯以及個別公司的商業模式。他認為,有些公司雖然不是市面上的熱門公司,跟龍頭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但是後面機會反而要更大一些。當時,資管君不以為然。個人是相信“龍頭信仰”、強者恆強的人。所以,當時覺得這個朋友的說辭有點欠妥當。

但是,近來閱讀了大量報告以及對科技新品的親身體驗後,個人短期的看法有所改變。

為了說明,我的看法的改變,先舉個例子,說個華為新手機中的“黑科技”——TOF。


由漫步者、TOF看科技股天花板:該回調還是補漲?


度娘對TOF的解釋是:Time of flight的簡寫,直譯為飛行時間的意思。所謂飛行時間法3D成像,是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衝,然後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光脈衝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

資管君想:以前2D成像時代,人臉設備技術不太成熟,經常刷不出來。比如,大家住賓館的時候,對著攝像頭刷臉好幾次都通不過,其實挺尷尬的。以後TOF技術推廣後,立體識別面部特徵,有效識別的通過率迅速提升。

也怪不得,業內都在說華為P40手機的攝像頭會有7-8個。確實,光這3D成像就該額外增加一個了。

就TOF應用這一細分領域來說,真正切進這個技術和跑道的公司,後續存在著業績釋放和股價補漲可能性。

2、強勢背後是炒作?

回到今天的盤面,市場的熱點有點多。關注度最高的是真無線耳機(TWS)、遊戲兩題材。耳機龍頭漫步者又一次漲停了。按照傳統思維,大家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是“炒作”兩個字。但是,就算是炒作也是以業績的名義在炒作。有傳言稱,漫步者10、11月兩個月賣了400W副耳機。個人聽著,覺得數據有點虛。如果300W的量,估計還是有可能的。

300W是什麼概念。200元一副,就是6個億的營收。要知道,2018年漫步者的營收才8.8億元。6個億,業績絕對是爆發式增長。另外,這家公司除了耳機,還有其他產品,比如音響。

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科技股漲多了之後,不一定全都衝高回落。未來,大概率會分化,強勢股的數量會減少。但是呢,強者恆強依舊會出現。有那麼多的產品和科技要面世。5G手機之後,有TWS、手錶、音響、眼鏡,等等。哪家公司賣得產品越多,業績也更容易放量。

除了產品,新技術也會不斷上線。就比如,上面說的人臉識別逐漸將採用TOF技術。而新技術的應用,又會帶動一些標的上漲。

所以,個人更認可,未來科技股行情會有分化;但是呢,這個板塊中也會出現補漲的標的。

總之,站在當下看2020年,個人還是挺樂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