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雲集三季度淨虧損2490萬 曾涉嫌傳銷轉型會員電商


關注 ‖ ​雲集三季度淨虧損2490萬 曾涉嫌傳銷轉型會員電商

近日,雲集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雲集的會員數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截至2019年9月30日,在過去的12個月中,交易會員從420萬增至940萬,同比增長122.7%。雲集的會員計劃收入也從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1.778億元增至2.067億元,增幅達到了16.3%。

據公開資料顯示,雲集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自營電商平臺,採用社交電商的方式,通過用戶的社交網絡來銷售。雲集於2019年5月3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被譽為“中國會員電商赴美第一股”。

三季度淨虧損2490萬

近年來,雲集一直深受虧損問題困擾,財報顯示,2016年-2018年期間雲集連續三年虧損,額度分別達2467萬元、1.057億元、5969萬元。

8月22日,雲集發佈了截至6月30日的2019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雲集實現營收30.64億元,同比下降5.9%;歸屬股東淨虧損達8450萬元,同比轉虧。

今年一季度,雲集歸母淨利潤轉正,盈利1475萬元,本以為可就此擺脫虧損問題,哪知二季度雲集再次被“打回原形”,而且虧損額度相對有了擴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下半年雲集業績沒有改善,2019年全年有可能出現大幅虧損。如今,雲集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27.731億元,相比較下,上年同期為人民幣30.840億美元;淨虧損為人民幣5130萬元,同比收窄4.3%,上年同期為人民幣5360萬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後的淨虧損為人民幣2490萬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3990萬元。

有分析認為,雲集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為了增加平臺的商品品類和SKU數量,吸引第三方商家入駐,雲集今年新推出了市場平臺業務。該項業務將部分原本自營的品類轉為第三方商家經營,導致其自營商品銷售量減少,直接影響了公司營收。

雲集CFO陳晨表示,三季度公司的工作重點是將自營商品模式轉變為第三方商家進駐模式。

曾涉嫌傳銷被罰,轉型會員電商

據公開資料顯示,雲集成立於2015年5月。成立之初,雲集採用了多級分銷模式,用戶繳納365元的會員費成為雲集的店主,獲得在平臺上賣貨及發展下線的資格,店主每邀請一位新用戶均可獲得相應的佣金,邀請滿160人(直接邀請30名、間接邀請130名)可升級為“導師”,團隊滿1000人可升級為“合夥人”。

在這種裂變式分銷模式下,雲集的規模快速擴張,但關於雲集涉嫌傳銷的質疑聲也從未間斷。2017年5月,浙江杭州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行政處罰決定書》稱,雲集開展經營活動中,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等行為,違反《禁止傳銷條例》,沒收其違法所得約808萬元,罰款150萬元,合計罰沒958萬元。同年8月,雲集科技全資子公司“浙江集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微信公眾號被騰訊永久封號。

由於曾陷入“傳銷”風波,雲集的上市之路也充滿爭議,政策合規性問題仍是投資者的關注重點。為了規避風險,雲集將分銷模式控制在三層以內。根據雲集現有規定,第三代用戶成為鑽石會員時,獎勵只會給第二代用戶,與第一代用戶無關。

2007年,因涉嫌傳銷吃鉅額罰單的雲集,此後便著力從社交電商向會員電商轉型。也經過多方法律專家的認證,雲集目前的業務模式為二級營銷模式,跟相關法律法規所禁止的傳銷無關。

結語

涉嫌傳銷問題,像陰影一樣長期籠罩著社交電商。曾經雲集、環球捕手等均因涉及傳銷被罰款或封禁平臺。此後,多個平臺通過降低分銷層級、外包服務商等方式擺脫與傳銷的關係。以雲集為例,整改後的平臺自身只存在一級分銷體系,來規避法律風險。

同時,雲集的黏性很大程度源自於它的會員制,只要能保持這種優勢,雲集未來就有繼續向電商第一梯隊靠近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長期的虧損已經成為雲集不可言說的痛,如果這一問題不能解決,雲集的未來發展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